主持人:

  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由中国经济网主办,好医生药业集团协办的健康访谈节目《中经名医汇》,我是主持人卫馨。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今天来到我们演播室的嘉宾,他是山东省名中医专家、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镜诊疗科主任曹志群教授。首先欢迎曹主任,您好。
    

曹志群:
大家好,主持人好,我是曹志群,来自山东省中医院消化内镜科。  

主持人:

  好的,欢迎您,您从事消化病的诊疗工作已经多年了,那在节目的一开始咱们就开门见山,请您来谈一谈几个“最”。第一个“最”就是能不能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最常见的消化病是什么?
    

曹志群:

  消化系统疾病在临床是发病率相对比较高的一种疾病。最常见的就是慢性胃炎,成年人慢性胃炎的发病率几乎是100%。可能在内镜诊断下所有人都或多或少有慢性胃炎的表现。
    

主持人:
那慢性胃炎的特点是什么呢?  

曹志群:

  慢性胃炎从临床症状上来说没有什么特异性症状,一般消化道症状,像上腹不适、早饱、腹胀、腹痛、烧心、反酸、嗳气等等都可以是慢性胃炎的表现。
    

主持人:

  确实,您刚才也谈到了,慢性胃炎的发病率几乎达到100%,看来它确实是最常见的一个消化病了。那这第一个是最常见的消化病,第二咱们就来聊一聊危害最大的消化病是什么呢?
    

曹志群:

  消化系统的器官是很多的,像食道、胃、肠、小肠、结肠,除此之外,肝、胆、胰腺都属于消化器官的范畴,这些地方发生的对人体危害最大的那肯定是恶性肿瘤了。因为消化系统肿瘤在整个肿瘤学里面的发病率是非常高的。肿瘤到了一定程度肯定会危及生命。所以在消化道里面,早期癌的发现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消化系统肿瘤都发生在成年人,这些人往往是一个家庭的支柱,如果这个支柱出现了消化道肿瘤的话,早期及时治疗,他可以生存,家庭都没问题;如果到了晚期的话,那这个家庭肯定就垮了。
    

主持人:
那消化系统肿瘤有哪几种?  

曹志群:

  在临床上肿瘤是非常多的,在临床上常见的,从上往下数的话,就是食道癌的发病率是比较高的,其次是胃癌,然后是结肠癌,发病率都是比较高的。除此之外,肝脏、胰腺、胆管系统,这些部位都可以发生恶性肿瘤。
    

主持人:

  那我们刚刚又谈到了这个危害最大的,接下来咱们来聊一聊最让医生头疼的消化性疾病是什么?
    

曹志群:

  所谓头疼,在临床上来看就是遇到一个病症,诊断不十分明确,这会让医生感动头疼。如果一个疾病诊断不是十分明确的话,作为一个大夫会想尽办法明确诊断。曾经我遇到一个病人我们诊断就是胃癌,但是她伴有腹水,手术胃切除以后在吻合口又复发,这是一个女士,大约四十七八岁吧。最后我们联合妇科诊断,她的原发灶在卵巢,这种情况在临床当中让大夫非常困惑和头疼。明确诊断精准治疗,这是临床所要求的。
    

主持人:

  所以让医生最头痛的这些病症,其实并不是一个学科或者说一个部位的疾病,而是说是很多部位的病变结合在一起,让这个病情变得更复杂了。
    

曹志群:

  前几天我去会诊的一个病例就是如此,他的肝脏上有一个肿瘤,是发生在肝脏的转移癌。我去了以后,医院骨科主任也在,因为还有骨转移,这个肿瘤的原发部位是在肺,而且是在右肺的上端,不影响呼吸,但是它转移得比较快,呼吸道的症状还没出来,转移灶的症状就出来了。所以从临床来看,多学科的合作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主持人:

  是的,那您从医这么多年,接待过的患者也是数不胜数了,能不能跟我们来分享一个您印象最深刻的病例?
    

曹志群:

  我大学是1978年上的,1983年大学毕业,1987年研究生毕业,毕业后留在我们山东省中医院,从1987年到现在已经三十多年了,临床所遇到的病例印象比较深的还真不少。举个例子吧,大约在十年前,我的一个病人,一个中年男士,大约五十多岁,来做内镜,内镜发现胃里面和结肠里面都有息肉,是一个多发息肉,我记得很清楚,结肠最大的息肉已经超过一公分了,当时我就极力地劝他把息肉切除掉,我说这是癌前病变,因为您这个年龄五十多岁了,带着这些息肉不好,尤其是结肠部位,大部分结肠癌都是结肠息肉演化而来的,我说这是风险,我们叫二级预防。这位男士以前是运动员出身,体质特别棒,他说息肉没问题。走了以后我们给他打电话让他他也不来。半年以后来了,说曹大夫,我大便带血,我说再复查一次吧。息肉还在,我说你即使不在我们这里切,也一定要到别的三甲医院去切掉。后来再来,一做肠镜,发现在乙状结肠的末端,大约离肛门二十公分左右,结肠癌已经到了晚期了。这段结肠通过外科手术切掉了,因为他大便已经不通了,而且有腹膜的转移,必须得切。很可惜。如果半年前我们查出息肉时,很简单地把息肉清掉以后,那么他就不会发生结肠癌。这个人后来有过肾上腺转移和骨转移,最后经过一年多的切除、化疗,包括中医药治疗,只生存了一年半。所以这是非常可惜的,如果早期把息肉给切掉,他的生存和生活质量都没问题,很可惜。因为他只有五十几岁,孩子刚参加工作,这个家庭基本上就垮了。这个病人不听大夫的,而且依仗身体相当好,和他说过几次就是不来。
    

主持人:

  所以其实在很多医生来到我们的节目当中,其实也都表示,在处理医患关系的时候,其实很多时候是希望患者能够给予配合和理解,这样才是为了他们的健康能够长远发展最好的一个方式。很多时候患者盲目自信,没有听从医生的建议,反而是害了自己。
    

曹志群:

  对,患者对医生的口头嘱托也好、医嘱也好,与医生的各方面的沟通很重要,所以说在临床上我们讲究换位思考。我也跟我的学生讲,不管博士还是硕士,假如你是病人,应该跟大夫怎样沟通。大夫说的在理吗?对这个大夫的话不听不要紧,可以到别的医院或者同专业的其他大牌大夫面前再继续沟通,我相信说的肯定基本上差不多,就是表达方式不一样。
    

主持人:

  当然我们也希望患者能够越来越理解医生。我们既然聊到了消化性系统的疾病,我们也知道现在很多医院都非常流行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那么中西医结合在治疗消化性系统疾病的时候有什么样的特色?
    

曹志群:

  您这一说说到我所说的专业了,我就是搞中西医结合的,在中医院里面搞内镜,中西医结合,我还是我们山东省中西医结合消化疾病的专业委员会的主委。中医和西医针对病人和疾病的目标都是一样的,无论用哪一套办法,只要解决问题就行。当然中医和西医理论不一样。中医理论是我国两千多年经验的总结,形成一套独特的医学理论,它结合天文、地理、一些朴素的哲学思想,揉在一起形成自己的理论,像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等。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人和人都有差异。像我们两个都感冒,我是男士,你是女士,我的感冒情况和你的感冒情况就不一样。中医它讲究一个整体观念。第二,中医讲究辨证治疗,同样是慢性胃炎,男士和女士治疗可能不一样,地域差异也不一样,身体状态也不一样。西医讲究精准治疗,一种疾病要明确找出它的病因、病变的机理、病情的演化,然后做一个精准治疗。这种精准治疗的方法基本都是一样的,每个西医专业委员会针对每一个疾病都有它诊疗指南,这个病应该用什么药都有推荐。举个例子,比如对溃疡病,像上消化道溃疡,无论是胃溃疡还是十二指肠溃疡,它的精准治疗,肯定有一类药是质子泵抑制剂,包括奥美拉唑、氯吡拉唑、盘托拉唑等等。如果十二指肠溃疡根据它的病情,可以用四到六种药,胃溃疡可以用六到八种,这是指南上提到的,都是这样用。但是中医和西医因为存在着区别,又有同样的共性。像治疗消化道溃疡都是针对溃疡,所以所谓的结合是一个慢性的过程,但是从临床疗效上来看,还是相互结合起来用得比较好,各有特色。
    

主持人:

  我们很多患者在接受消化疾病治疗的时候都会被医生建议,有的时候去做一个内镜检查,那我们就会谈到内镜的相关知识的普及。内镜对于诊疗消化疾病有什么样的作用呢?很多患者都很好奇。
    

曹志群:

  内镜针对消化道疾病的明确诊断是一个金指标,像刚才我们提到的慢性胃炎、溃疡包括食道的一些黏膜性疾病,得以胃镜诊断为主,所以它是消化道大夫不可缺失的一个诊断手段。也是治疗的一种手段。
    

主持人:

  我可以理解为所有的消化性系统疾病都可以通过内镜检查来诊断出来吗?
    

曹志群:

  所有的消化道疾病。包括胆道也可以做,ERCP可以做胆道镜,所有的消化道疾病都可以做内镜检查。
    

主持人:
内镜在治疗上面又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曹志群:

  如果早期发现在胃、结肠、食道部位有一个早期癌的话,可以在内镜下做一个粘膜剥离术。剥离以后这个病人就可以达到临床痊愈。所以说内镜是非常重要的。对中晚期癌症,我举个例子,如果是食道癌,患者肯定有吞咽困难,甚至咽不下去,中医叫噎嗝,噎就是不顺。噎住,嗝就是直接不通了,食道不通了,那么可以在内镜下放个支架,我们这种叫姑息治疗,减除病人的痛苦,如果能手术的话我们还是劝病人做手术。
    

主持人:

  既然您也提到了,很多疾病的诊疗和治疗都是通过内镜可以做的,但是很多患者有的时候会拒绝内镜检查,第一个他们是担心会很不舒服、很难受,第二个他们也担心会不会有一些并发症出现,可能做一个胃镜检查反而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些破坏,那么究竟内镜检查是不是像大家说的这样有一点恐怖?
    

曹志群:

  很多人对胃镜检查会有一些恐惧心理而不太愿意接受。最常见的是认为还不到做胃镜那个程度。其实如果出现一些症状,我们一般还是会劝成年人做一个胃镜检查。病人的心理是感到恐惧,胃镜管子长度大约1米2,肠镜1米5,胃镜从口腔一直到十二指肠以下,病人总归会有些恐惧。但只要克服恐惧心理,就没问题。我们科室的年轻大夫都是自己给自己做。
    

主持人:
这个疼痛感会维持几天吗?  

曹志群:

  没有,如果是胃镜的话我可以告诉你,它一点都不痛,但是它会带来一些痛苦,会有点恶心,你说损害的话,它基本上没损害。1992年我在日本留学学的是消化内镜,学过胃镜、肠镜和ERCP,包括腹腔镜我当时都学过,真没出现过一例大出血的。但是有时候治疗肯定有渗血,单纯检查的话很少有这种大出血的并发症。除非这大夫是一个马大哈,不按操作规范。我们内镜有操作技术的,他不按操作规范来,而且胆比较大,就容易出问题,但是很少见。
    

主持人:

  那在这儿我还是想请问一下曹主任,比如说一个患者有哪些症状出现或者哪些信号出现的时候就会提醒他该做内镜检查?
    

曹志群:

  胃镜和结肠镜检查得有明显的适应症。如果做早期癌的筛查,建议有家族史的35岁以上男士和40岁以上女士,如果没做过胃镜或肠镜,建议还是查一下比较好。所以没有明确的情况可以查,什么样的情况可以不查。
    

主持人:

  好的。那曹主任今天在节目当中也是给我们普及了相关内镜的一些知识,所以说大家对于内镜抱有一些恐惧心态的患者也不要太过担心,毕竟做这个检查还是为了自己的健康,尤其是男士在35岁以上,女性在40岁以上的患者要经常去做一下相关的检查,来保证自己的安全健康。那在内镜的知识上有没有一些什么样的误区,需要您再给大家来普及一下的?
    

曹志群:

  内镜的误区刚才提过,有些人是极力地回避做内镜,但是我的建议还是该查还得查,这是第一个,恐惧心理。第二,有的病人对内镜的误区,他认为内镜检查是明确诊断疾病的,我的疾病还到不了那种程度,这是一个最大的误区。另外有些人对内镜确实有误区。前两天我见了一个病人,第二天我约他去做胃镜,他头天下午上我们那里开单子,他看到我们做了肠镜,就问是不是和胃镜一套镜子。这是个很大的误区。肠镜要粗一些,肠镜内镜是50公分,有的长一点,一米二左右,一般是90公分左右,而胃镜细,痛苦相对小;操作方法也不一样,胃镜是从口进入,肠镜是经肛门进入。不过小肠镜有经口的,也有经肛门的。
    

主持人:

  好的,谢谢曹主任的一些建议,我们提到了消化系统疾病,这些器官是我们最常用的,比如说我们吃东西,都会用到这些相关的器官。所以消化疾病和日常生活十分相关,我想知道这些疾病是不是可以预防的?比如胃溃疡、胃炎,是不是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注意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就可以有效地预防?
    

曹志群:

  可以的。预防分两种,从中医来讲,第一个是未病先防,就是不要得上这个疾病。我还是拿慢性胃炎举例子,生活习惯和饮食方法对身体影响是很大的。有些男士,每天酒场不断,过食纯酒厚味、海鲜腥膻之品,那肯定对胃有刺激。第二个既病防变,得了消化疾病要积极地治疗,防止进一步病变。像慢性胃炎,可能刚开始得的是非萎缩性胃炎,以前叫浅表性胃炎,慢慢出现糜烂、水肿,进一步发展到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从临床上来看就是癌前疾病的范畴了。如果再继续刺激,饮食不规律,生活习惯不好,有家族史等其他的原因等等,时间长了以后,会出现上皮肠化或者上皮内瘤变,出现肠化就是癌前病变,离胃癌只有一步之遥了。
    

主持人:
对一些恶性肿瘤,我们该怎样去做,减少和预防它的发生?  

曹志群:

  对消化道肿瘤,胃肠镜筛查是一个最重要的手段。除此之外,根据个人的身体状态,近亲里面有没有家族史可以初步判断是不是高危人群。第二,饮食、工作环境、精神是否紧张等与肿瘤关系也很密切。在高压状态下生活的人,肿瘤发生率可能会高一些。这不单是消化道肿瘤,别的肿瘤也是如此。目前肿瘤明确的致病因素还没完全明确。在消化道肿瘤中还有一种HP感染,即幽门螺杆菌感染,这也是导致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肿瘤的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所以在临床上看,如果HP增高的话,我们建议还是要抗HP治疗。
    

主持人:

  好的,我们谈到癌症的治疗,其实很多医生来到我们节目当中都会提到的一点是早发现、早治疗。由此可见,早发现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之一,有没有哪些信号或者是提示来告诉我们的患者,我这个信号出现就有可能代表我会有早期的胃癌、肠癌、结肠癌等等,您能不能给大家做一个小小的普及?
    

曹志群:

  胃癌和结肠癌在早期没有特殊的特异性症状,可能只是一个早饱、食欲不振、腹胀和隐隐的胃疼痛,它和胃炎交叉在一起。
    

主持人:

  我觉得这些信号可能患者都会觉得是很普通的病,不会把它和癌症联系在一起。
    

曹志群:

  早期癌甚至一点症状都没有,往往引起重视的是病人消瘦,这时就不一定是早期了。所以我们强调的还是早期筛查。很可惜我们现在早期筛查的普及率,特别是胃癌的早期筛查率还是非常低的,只有10%都达不到。
    

主持人:
原因是什么呢,是大家很少有人去做这个早期筛查是吗?  

曹志群:

  对,国民意识不足,我们的邻居韩国和日本他们的筛查率是相当高的。
    

主持人:
他们能够达到多少?  

曹志群:

  日本达到60%到70%,韩国达到40%到50%。咱们勉强达到10%,因为现在这几年内镜的普及提高了,近十五年来说吧,基本上普及到县级医院及以下了。
    

主持人:
那为什么还会是这么低的一个数字呢?  

曹志群:

  还是国民意识不足。这种检查国家都是免费的,但是就不去做,觉得做了太难受,很多人就是这样的意识,很可惜。等出消瘦等症状,发现了胃癌,一查都是中晚期了。
    

主持人:

  对于目前我国早期筛查检查人数不足10%这样的一个现状,您有什么样好的建议来唤醒公众对早期筛查的意识?
    

曹志群:

  如果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感到胃肠道不适,建议您去做胃肠镜检查。
    

主持人:

  我觉得这也是对于观众朋友们很好的一个温馨提示,所以要早期做好了筛查,有利于我们的健康。刚刚在我们节目的过程当中,跟您聊了很多关于您专业知识方面的一些讲解,包括消化系统的疾病、预防、治疗还有目前的现状等等可能都集中于您的行业,那接下来我们就回归到您个人。我们也知道您从医数十年了,您也提到您曾经在日本学习过,可以说这些经历都给您人生很多宝贵的财富,那么现在回过头来去看自己数十年的工作历程,有什么样的感悟?
    

曹志群:
这是一个比较难回答的问题,忙忙碌碌。  

主持人:
用四个字总结就是忙忙碌碌。  

曹志群:

  对。怎么说呢,老感觉时间不够,因为从事医生的这个职业的,你就要活到老学到老,特别是专业知识不敢丢下。而且医生职业针对的又是人。人的生命是最珍贵的,生命无价,医生要尽量地避免临床上出现什么差误,如果出一点小差错,那对病人来说是一个非常不专业和心理上不过去的坎儿。所以说忙学习、忙工作是最主要的一个感悟。
    

主持人:

  那神经岂不是一直都是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因为面对的是最珍贵的生命。
    

曹志群:

  基本如此吧,我和普通的在医院工作的大夫还不一样,我属于大学教师,大学的编制,山东中医药大学的编制。
    

主持人:

  所以您还需要带课、授课。
    

曹志群:

  对,我还兼着大学中医内科教研室的主任,所以还授课,是授业、解惑、学习、临床,基本上就这样过来的,老感觉到时间很快,昨天还是小青年,今天一照成老头了。
    

主持人:

  您的人生这么数十年过来了,您总结的四个字就是忙忙碌碌,那您觉得后悔吗?就觉得可能很累、很辛苦,也经常不被别人理解。  

曹志群:

  说句实在话,真不后悔,尤其是看到了病人非常真诚的眼光来感谢您的时候,大夫,我好了,症状没了,这种情况是最高兴的。我们很多病人最后都成好朋友,打电话,看到病人一个非常感谢的眼神,感觉非常舒服,不是金钱的事,也不是什么精神的事,我觉得这种感受可能是一般人感受不到的。
    

主持人:
那您从医这么多年,您的行医信条是什么?  

曹志群:

  行医信条,因为我开始在大学里面是学中医的,所以很多我们古代先哲和前辈的行医信条给我们很多的启发。像唐代医药大家孙思邈,提出大医精诚。说到信条,首先就得有很好的医德,所以说厚德、精诚,其得你得躬身、笃行,弯下身子来,在临床上笃行,针对病人如履薄冰、认认真真。
    

主持人:

  厚德、精诚、躬身、笃行,这八字方针就是您的行医信条。您从医这么多年,也受到了患者的好评,您也提到了您自己还带很多的学生,那您在给您的学生或者说是年代一代的医生进行授课的时候,您会告诉他们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好医生?
    

曹志群:

  很简单两个字,学习,不断地学习,这种学习,首先你得从课堂上学,从您的导师身上学,从别的大夫身上学,然后从病人身上学,知识来源于书本,知识也来源于实践,所以中医来说是多读书常临治,西医来说与时俱进,跟上医学发展的方向,然后能实践尽量实践。
    

主持人:

  好的,感谢曹主任带来的精彩分享,我们也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够保持一颗永远学习的谦卑心态,在成长的道路上一直步履不停,感谢您做客《中经名医汇》。感谢观众朋友们收看本期《中经名医汇》,更多健康访谈节目请您持续关注中国经济网。
    

曹志群: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