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专家解码如何应对“突袭”杀手:提高防治意识,远离卒中危害

2021年11月04日 11:26   来源:中国经济网   

  10月29日是第16个“世界卒中日”,今年的主题为“警惕卒中症状,尽早识别救治”。而当下,随着脑卒中患者人数的不断攀升,提升群众“识别卒中早一秒,挽救大脑恢复好”理念,提高大众对脑卒中等慢性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已经变得至关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有人因脑卒中导致讲话变慢、头疼、无力和呕吐等症状,特别是在秋冬季节,随着气温越来越低,这样的现象更是普遍。近年来,中国已成为脑卒中终生风险最高和疾病负担最重的国家。《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9)》数据显示,我国40岁及以上脑卒中人数达1318万,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240万,且呈年轻化趋势。

  脑卒中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前者即“脑梗死”,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出血性脑卒中又叫“脑出血”“自发性脑出血”,是指原发的非外伤导致的脑实质内出血,虽然发生率不及脑梗死,但却是急性脑血管病中病死率最高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汪阳介绍:“脑卒中已经成为居民致死和致残的第一位杀手,且年轻化趋势明显。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约占70%,出血性脑卒中约占30%,脑卒中可导致肢体瘫痪、言语障碍、吞咽障碍、认知障碍、精神抑郁等症状,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以及经济负担重的特点。因此,加强对脑卒中的关注,实现规范化诊疗,降低该疾病的致残和致死率,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一直以来,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及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式都是医学界关注的重点。目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溶栓治疗和介入取栓手术。2015年和2019年,中国、美国和欧洲卒中协会发布的指南均一致推荐支架取栓作为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的一线首选治疗。相较溶栓治疗,颅内支架取栓术有更高的再通率,现已成为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的有力武器。以美敦力的Solitaire颅内取栓支架为例,在2013~2018的5年间主导或主要参与了多达12项高等级研究,结果一致证实:以Solitaire为代表的支架取栓疗法与IV-tPA联合为合适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带来更好的开通率,并显著提升功能性预后。

  另一方面,针对出血性脑卒中也需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一旦确诊,及时进行规范的治疗同样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在临床治疗上,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是脑动脉血管局限性异常改变形成的瘤样突起,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容易破裂出血,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病因。一旦发生破裂,在就诊前患者就有可能死亡,若发生再次破裂,死亡率将更高。

  针对颅内动脉瘤,临床治疗方案主要包括经血管内栓塞动脉瘤和开颅夹闭动脉瘤。自2002年起,前者逐渐成为优选方案。与此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技术在不断的升级换代。近年来,在使用血管内介入手段治疗颅内动脉瘤的进程中,以美敦力Pipeline Flex血流导向密网支架为代表的血流导向疗法作为一种创新疗法的出现,将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理念由瘤囊内栓塞转向血管壁重建,即从单纯“填坑”转变成了“重新铺路”。血流导向疗法是从大腿根的股动脉进入血管中,到达病变区后,将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置于动脉瘤所在的血管段,在瘤内造成血栓,瘤颈处形成生物膜,达到闭塞动脉瘤的目的,使得动脉瘤瘤壁不再承受血流冲击压力,也就不再出血。相较开颅夹闭治疗和传统的介入栓塞治疗,血流导向密网支架能最大程度提升动脉瘤的闭塞率,降低颅内动脉瘤再通和破裂风险,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和手术风险低的优势。

  汪阳主任说道:“脑卒中已成为影响我国群众健康的重大疾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眼下,已经进入秋冬季节,更应该给予脑卒中的预防及治疗足够的关注和重视。毕竟,脑卒中一旦发生,随时可危及生命,而时间就是大脑,就是生命,患者只有及时进行规范化的治疗,才能挽救大脑,挽救生命。除此之外,国内也需要建立更多绿色通道和救治网络,帮助优化脑卒中患者的诊疗流程,让更多患者有机会在较短的时间获得理想的治疗,以此降低脑卒中致残率和死亡率。”

(责任编辑:朱国旺)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