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急救摩托入郑8年,多家医院急救摩托车“睡大觉”如何将其“唤醒”

2018年08月21日 10:49   来源:大河报   

  2010年11月,郑州市政府效仿上海、北京等地,购买了381辆急救摩托车,配备到100多个急救站,希望它们在交通日趋拥堵的绿城,开辟出一条便捷、高效的绿色通道,抢救病患。

  将近8年过去,这些急救摩托车的处境却很尴尬,它们极少上路参与院前急救,有的车子甚至没有挪过窝,闲置医院角落里“睡大觉”。

  重大赛事、群众密集活动场所,“巡医”能否驾驶急救摩托车护航?家庭医生走街串巷,能否将急救摩托车转移给他们,以便服务民众?如何对急救摩托有效利用?郑州能否创新思维、开辟出“绿城模式”呢?近期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8年前381辆摩托车配备到急救站点

  作为“2010年郑州市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的重要事项,2010年11月6日,在绿城广场,郑州市举行了急救摩托车发放仪式。据郑州市时任卫生局负责人介绍,从当天起,381辆急救摩托车将陆续投入到100多个急救站点,参与院前急救。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相关人士表示,急救专用摩托车发放到位后,该救援中心将分期分批对急救站的医护人员进行驾驶技术和急救知识培训。急救摩托车体积小、灵活、速度快,在道路拥堵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可以驾乘它们先期赶赴现场,对伤病员实施初步救治,待救护车抵达后再将伤者转往医院。

  据了解,当年郑州是全国范围内紧随北京、上海之后,在紧急医疗救援体系中配备急救摩托车的第三个城市。车载急救箱内装着纱布、输液设备以及袖珍心电图等微型仪器,“一辆急救摩托车,总造价2万元左右”。

  在郑州禁摩的大背景下,这些急救摩托车作为特殊车辆,郑州市交警支队介入处理,依规给驾驶员办理驾驶证,摩托车审验后上牌。

    多家医院急救摩托车“睡大觉”

  将近8年过去,这些急救摩托车运行情况如何?

  8月14日上午11点,在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急救中心,两大一小的急救摩托车停在急救中心入口处,并围起警戒线,提醒进出急救中心的人员不要靠近。摩托车上未配备急救箱、血压仪等急救设备。现场时而有医院急救车运送病患就医,但这3辆急救摩托车像看客一样静静地停泊着。

  8月14日下午2点多,在康复前街武警医院急救中心,3辆急救摩托车停在该中心门口两侧,车身落了一层灰尘,仪表盘显示千余公里左右。“没人骑,天天在这儿搁着。”一名医护人员说。在与武警医院毗邻的郑大五附院急救中心,记者没发现急救摩托车。据医院一名保安介绍,平日里,急救摩托车多为急救车司机骑行,因为他们持有摩托车驾驶证,骑急救摩托车外出,主要是送文件等,极少参与抢救病患,“摩托车不在,估计又被骑出去送东西了。”

  14日下午3点,在郑州市骨科医院急救中心,3辆急救摩托车被盖得很严实。一名工作人员说,急救摩托车很久没使用,担心它们落满灰尘,科里买来车衣给它们罩上。

  3点20分,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急救中心门口,记者看到急救摩托车保管良好,但车上并没有配备急救设备。

  8月15日上午10点多,在郑州市中心医院急救中心,记者发现一辆急救摩托车后视镜丢失,车上落满灰尘,仪表盘显示行驶千余公里。

    危重病患摩托急救难“亮剑”

  郑大一附院急救中心李医生称,一个人遭遇车祸或者出现脑梗、突发心脏病等危重病情,医护人员第一时间抵达现场作简要处置后,立即转送医院进一步救治。这是最常规的基本流程。

  参与救援时,通常标配三人组合,即急救车司机、护士和急诊医生。急救摩托车只能坐两人,没法把病患转运到医院,且配备抢救设备、药剂有限,对危重病患做应急处理的时候,表现为“缺医少药”。

  遇到雨雪天气,骑摩托车走街串巷出诊,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这种天气状况下,摩托车的安全性、舒适性,远远比不上急救车。因此来说,出于对病患和医护人员自身安全考虑,大家亦不愿驾乘急救摩托车出诊。

  在急救人员看来,急救摩托车难以“担当”院前急救大任,民众对此有何看法呢?记者随机采访了10名郑州市民,他们表示,目前,郑州中心城区的路况时常出现拥堵,急救车会堵到路上,耽误时间实施抢救。这个时候,如果急救摩托车作为“先遣队”,能够迅速抵达现场,暂时控制住病患的病情、伤情发展,为急救车赢得黄金时间,是件大好事。然而这个急救“构想”,对医院来说很难付诸实施。

  据各大医院公布的物价部门核准医疗服务收费标准,院前急救每车次收费70元,救护车每车次20元。官方核准的收费价目是以120急救车为标准,并没有把急救摩托车纳入收费范围。医院从自身经营考虑,也不愿长期倒贴钱。

  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相关人士说,他们将急救摩托定位为“大众服务”,即参与突发事件应急和重大群众集会保障,没有向物价部门报备审核出诊收费。

    建议急救摩托转给家庭医生使用

  小王是郑州市航海路一家医院急救科人员。他说驾驶摩托参与重大群众集会,称不上出急诊。其场景就像交警路面巡逻,“警察叫巡警,我们应该叫‘巡医’”。

  一名急救人员说,急救摩托车最初配备到医院时,按照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安排,每周五,医院调派人员驾驶摩托车到其急救站点管辖区域上街巡查。由于没有硬性考评制度要求,过了不久,“巡医”驾驶摩托车上街巡查便停止了。

  “医院急诊科和儿科应该是最忙的。骑着摩托街头巡视,现在很难执行。”多名医护人员表示,同样从事医疗工作,目前在基层社区服务中心,很多“家庭医生”走街入户登记居民健康信息,他们骑着电动车要携血压计、听诊器、宣传资料等,小电动车塞得满满当当。“急救摩托车利用率不高,不妨把它们移交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让其发挥作用。”受访医护人员说,急救摩托车归属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调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基层医疗机构,两家都隶属卫生系统管理。希望卫生部门调查论证,倾听多方的声音,拿出优化方案,集中给家庭医生办理摩托车驾驶证,“循着这个思路展开科学、合理论证实施,说不定还能创出急救摩托车运行‘郑州模式’”。

    急救摩托入郑一直尝试延伸服务

  “急救摩托车进入郑州后,我们一直尝试根据郑州的情况,延伸院外医疗服务。”8月15日下午,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负责宣传的徐女士受访时表示,北京、上海等地将急救摩托车引入医疗服务过程中,在奥运会、世博会等国际性大会期间,以便捷、迅速的特点赢得了各界赞誉。

  2015年,上合组织会议在郑州召开期间,急救摩托车作为安全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了作用。此外,在郑汴国际马拉松比赛现场、重大群众活动或文艺汇演场所,都调派了数十辆急救摩托车进驻,与120急救车优势互补,服务民众。

  徐女士说,当年郑州尝试推出“巡医”上街,受到社会各界欢迎。目前,多家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辛苦、工作紧张,时代和环境变了,再要求“巡医”上街,似乎不具可操作性。有医护人员提出将急救摩托车转借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供家庭医生使用,从而“盘活”闲置车辆。徐女士认为这个建议不错,但是一些现实问题并非一两个部门可以解决,“车辆怎样保养?急救中心急用了怎么办?这些问题需要协调好。我们马上向上级汇报,争取早日拿出解决方案”。

    目前急救摩托车这样使用

  2015年上合组织会议在郑州召开期间,急救摩托车作为安全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了作用。

  在郑汴国际马拉松比赛现场、重大群众活动或文艺汇演场所,与120急救车优势互补共铸保障。

    建议急救摩托车延伸服务

  移交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供家庭医生高效使用。 

(责任编辑:徐航)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