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1日,2025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主论坛在上海召开,系统梳理总结了“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取得的进展,聚焦“十五五”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研判形势和机遇,探讨趋势和路径,构建生态和体系,凝聚行业发展共识。
“‘十五五’时期是智能机器人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球新技术革命将深入演进,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迭代智能制造,成为引领全球制造业发展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副主任苏波说,“我国机器人产业坚持创新引领、突破瓶颈、快速发展,在这十年来取得亮眼成绩。”
以上海市为例,2024年,上海市机器人出货量超二十万台,其中工业机器人产量6.6万台,占全国产量的12%,实现产值235亿元。目前,上海正积极落实国家“人工智能+”行动部署,全力打造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高地。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徐念沙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制造强国、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并推动产业实现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机器人作为智能装备的典型代表,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对于实现强国目标的作用及意义愈发凸显。
“十五五”时期是我国机器人产业向“质量引领”转型的关键阶段,必须以创新驱动突破瓶领,提升产业链韧性,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支撑制造强国建设。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王卫明表示: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自主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增进民生福祉、保障国家安全为根本目的,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谱写新篇章。
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副局长唐颂强调:在发展方面,国家高度重视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将其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在开放方面,商务部投资促进局坚持以产业为主线,以需求为导向,开展投资促进工作,致力于推进机器人产业多元化国际合作。
据了解,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已连续召开十四届,本届大会突出“构建开放协同的智能机器人发展生态”的主题,重点探讨智能机器人作为联结智能技术与物理世界的核心载体,以及打通具身智能“感知-决策-执行”闭环的关键装备,力争成为千行百业实现智能化升级的关键路径。(中国经济网记者 黄春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