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网络安全法施行5周年:产业“遍地开花” 数字红利惠民

2022年06月14日 13:31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于2017年6月1日正式施行,在保护个人信息、治理网络诈骗、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实名制等方面作出规定,成为我国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网络安全法实施5年来,我国网络安全政策法规体系基本形成,国家网络安全工作体系不断健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体系和能力显著加强,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深入推进,网络安全风险防范能力持续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深入人心。同时,各地在落实网络安全法工作上也硕果累累,特别是网络安全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数字红利的持续释放。

  山东:网络安全技术产业迅猛发展

  据了解,山东省委网信办会同工信厅等11部门制定出台了《山东省关于促进网络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是全国首份省级面向社会公开的网络安全指导性政策文件,优化了网络安全技术产业发展。

  2021年,山东全省网络安全产业增速超过20%,产业规模突破130亿元,培育了一批网络安全领域的领军企业,网络安全上下游企业超过500家,产业体系日趋健全,技术创新高度活跃,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形成了以济南市为主要承载地,具有山东特色的网络安全产业生态。

  全国首个跨省域国家级网络安全产业园区落地成渝

  近日,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成渝)正式获批——这是全国首个获批的跨省域国家级网络安全产业园区。工信部在批复中指出:支持建设成渝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并将在政策实施、项目布局、企业培育、试点示范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川渝两地要加强网络安全技术创新,培育新型网络安全服务,建设网络安全人才高地,完善网络安全产业生态,将园区打造成为引领西部网络安全产业创新发展的高地。

  据介绍,近年来,川渝两地网络安全产业年均销售收入超过千亿元,引进网络安全企业300余家,拥有技术研发和应用转化的创新中心、创新实验室、网络攻防靶场和适配基地92个,承担网络安全类国家级、省部级科技项目或工程163个,国家级、省部级创新创业比赛获奖项目50余个,形成了涵盖网络安全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和运营服务的全产业链体系,在工控安全、密码产品、电磁防护、大数据安全等多领域处于国际一流水平。

  下一步,川渝两地将秉持“差异化错位突破、跨地域协同发展”的原则,打造“特色鲜明、优势互补,供需一体、协同发展”的网络安全产业生态布局,扎实推进园区建设工作。

  河北:推动构建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格局

  人才培养、研发投入、校企合作是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网络安全法实施5年来,河北省通过召开网络安全学科建设研讨会,推进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建立了多层次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格局。目前全省有开设网络安全本科专业的高校5所、设有硕士学位授权点的高校5所、在校生达到3200余人,网络安全人才培养规模层次进一步提升。

  同时,引导网络安全企业加强研发投入,实施“基于大规模网络资产风险监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网络情报监测平台研究”等研发项目,取得了一批自主创新成果,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加速推进。

  此外,加强了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合作,积极促成高校与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扎实推进雄安新区网络安全创新研发基地、石家庄藁城区网络安全产业园建设,全省网络安全企业注册数量不断增长,服务能力逐步提升。

  天津:释放“数字红利” 实现数字惠民

  据悉,为推动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生态建设,天津市印发了《天津市加快数字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

  据了解,目前天津已完成基础电信企业LTE网络IPv6改造工作,家庭千兆光纤网络覆盖率和重点领域网站IPv6整体支持率在全国省区市中位列第一。同时,打造天津“城市大脑”,建成“津心办”数字社会综合应用平台,注册用户超1750万人,实现1600余项服务事项“指尖办”。建设的“津治通”全市一体化社会治理信息化平台,累计办结各类治理事件超1250万件,在2万余个基层全科网格实现贯通应用。还研发了“全场景核酸检测信息系统”等疫情防控数字化平台,完成采样超2.6亿人次,采样峰值达每分钟8万人次,4小时即完成全市采集工作。上线天津“健康码”“场所码”,累计亮码达80.3亿次,利用大数据支撑疫情防控和流调溯源。搭建了复工复产指挥平台,开发重点产业链企业地图系统,有力保障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战双赢”。(中国经济网记者 佟明彪)

(责任编辑:刘朋)

精彩图片

网络安全法施行5周年:产业“遍地开花” 数字红利惠民

2022-06-14 13:31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