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北斗三号”开通一年:规模应用市场广阔,人才培养亟待提升

2021年09月17日 13:22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长沙9月17日讯(记者 李方)  9月16-17日,首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长沙召开。随着去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开通服务以来,北斗应用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各界瞩目的焦点。 

  中国经济网记者在峰会上了解到,相比北斗二号,北斗三号定位精度更高、短报文通信量更大,服务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当前,国家发改委在积极制定“十四五”导航产业发展规划,交通、电力等主管部门也在制定各自北斗产业发展规划,相信在“十四五”期间,北斗将会在各个行业、领域、区域得到较大发展。 

  “今天北斗所带来的产业规模已达4000亿,但北斗还有更大的潜力挖掘和发展空间,十年后是否可以到4万亿、40万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院景贵飞表示,“我们应立足北斗系统、立足需求,多出一些原创的应用。在全球数字社会里,北斗应用、卫星导航应用,才刚刚开始。” 

  北斗三号服务能力提升 

  据中电科西北集团有限公司导航分公司副总经理熊帅介绍,北斗导航系统由基本服务加六个特色服务组成,基本服务为定位导航授时,全球定位精度优于10米,亚太区域优于5米。 

  北斗同时提供其他特色服务,如星基增强服务、地基增强服务、精密单点定位服务、区域短报文通信服务、全球短报文通信服务、国际搜救服务等。总的来说,北斗导航系统提供立体式服务,能够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目前,国际上有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中国的北斗,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和欧盟的伽利略。只有中国的北斗则是创新地将导航和通信能力结合,具备短报文服务,可以在没有移动互联网的地方实现信息的传递,在救援中发挥重大作用。 

  “现在很多渔船都装了北斗短报文终端,出海后会主动报告位置,万一失联可以尽快救援。”熊帅举例说,“现在,中国民航局提出在中国民航上加载北斗位置追踪设备,用短报文定时向控制中心发送位置。目前已形成标准,按照规划,‘十四五’期间中国所有飞机都要加装该设备,进一步提升安全性。” 

  短报文功能在应急救援中如此重要,可否用于大众消费产品?答案是肯定的。熊帅说,北斗短报文民用服务平台项目目前在跟华为、中移动合作,在手机中推动带短报文功能的开发,去年一些实验已在开展,预计这一两年将会推出。 

  “相比北斗二号,北斗三号定位精度更高、短报文通信量更大,服务能力有了很大提升。”熊帅说。

  图为长沙北斗规模应用成果展览,北斗在边境防护领域的应用。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方/摄影 

  北斗应用深入各行各业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北斗系统首任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曾寄语北斗“天上好用、地上用好”,北斗现任总设计师杨长风也提出,“2035年前,我国将以北斗系统为核心构建起覆盖空天地海、高精度安全可靠、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 

  当前,产业界通过自主研发与科技创新,催生一系列AIoT新物种与规模化新应用,推动北斗大规模应用落地,走向大众生活。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北斗在交通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最为成功,700多万辆道路营运车辆都使用北斗定位终端,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车联网平台。在技术方面,北斗向高精度、高安全度发展,北斗技术在车辆前端芯片中已得到大量应用。 

  常居行业前三、北斗高精度定位芯片研发企业华大北斗,其芯片产品累计出货量已超过2000万片,大规模应用在大众消费类、车载和船载、太空、气象监测、测量测绘等领域。 

  深圳华大北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中亮说,“手机普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实现了人人相连,现在开始进入另一个蓬勃发展的领域,也是华大北斗主要深入的领域,即物物相连的物联网时代。定位信息和时间信息是物联网时代的两个标配,华大北斗着力于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芯片的研发,重点面向物联网这一蓬勃发展、体量更大的市场。” 

  目前,高精度地图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高德、百度、腾讯等主要厂商能够提供高精度地图服务,千寻位置、中国移动和六分科技等企业可以为高精度地图提供基于地基增强的数据服务,初步具备实现高精度车载终端的定位条件。 

  通过和芯片厂商、终端厂商、应用提供商等协作,千寻位置在全球首次实现手机亚米级高精度定位,其装载在华为、荣耀、小米旗下的多款手机,在深圳、广州、东莞、成都、重庆、杭州、苏州、天津等8个城市的高速和快速路段,可实现精准到车道的导航。 

  “车道级导航在中国服务超过2000万部手机,超过40款L2级以上的智能驾驶汽车也在陆续上线这一功能。”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CEO陈金培说。 

  “目前高精度地图服务主要实现全国高速公路覆盖。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产品将越来越丰富,基于北斗的高精度定位芯片的支持,以及高精度地图的普及和完善,一定能够使高精度地图走入日常生活。”孙中亮说。 

  “去年以来,北斗三号卫星服务被快速应用在行业里。在建筑行业,我们原来基于GPS的勘察设计,为了提高精度,现在全部用北斗来替代GPS,用北斗更精准的定位做到对现场更精细化的管理。现在主要针对重大工程,后续会加快北斗在建筑施工领域的全面使用。”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化中心副主任、中铁云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峰表示。 

  而在市政基础设施中,北斗的应用探索可以被追溯到更早。据了解,自10年前开始,北控集团率先尝试通过北斗精准服务,解决燃气管网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 

  北京控股有限公司总裁熊斌表示,“最早,我们在燃气领域应用北斗精准定位服务,北斗可以迅速获取管线走向坐标,对整个施工、路面恢复和后期安全管理都有极大提升。我们从那时开始把北斗定位延伸到更多领域中,包括水务、环卫和液化石油气场站安全监测等,都应用到北斗。”

  图为长沙北斗规模应用成果展览,北斗在燃气行业的应用。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方/摄影

  人才培养亟待提升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开通服务以来,北斗规模应用进入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的关键阶段。 

  根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发布的《2021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20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4033亿元人民币。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企事业单位总数量保持在14000家左右,从业人员数量超过50万。截至2020年底,业内相关上市公司(含新三板)总数为84家,上市公司涉及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的相关产值约占全国总体产值的7.79%左右。 

  “目前北斗导航行业竞争激烈,企业数量多,但目前没有一个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头部企业,上市公司整体产值、影响力较国际仍有一定差距。”熊帅表示,“‘十四五’期间将为北斗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向市场主导发展,相关公司能够更好地发展壮大,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北斗企业。” 

  参与撰写上述《白皮书》的中位协北斗时空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冬航表示,从企事业单位数量和从业人员数量来看,行业的能力和单一企业的积累还远远不够,行业存在小、散的局面。“‘十四五’期间将增强产业能力和实力,做大北斗产业需要抓龙头企业,不光要‘北斗+’,还要‘+北斗’,希望其他行业的千亿级企业主动应用北斗,快速提升产业能力,开拓应用场景,让北斗这一国之利器全面服务经济社会生产生活。” 

  一面是快速发展的市场,一面是亟待填补的人才空缺。有关北斗应用方面的人才培养,是当前的难点和痛点,因为卫星导航涉及的面较广,包括天文、物力、电子、航空航天、无线电、地理信息测量等,目前卫星导航没有一级学科,本科阶段无法招生,很多学校从研究生开始招起。 

  “我们需要针对性的、非常对口的卫星导航专业,需要认真梳理本科阶段学科体系。等梳理完了,就会有本科生招生。”景贵飞表示。 

  “我们这行急缺人才。”李冬航直言,“导航是复合型行业,当前行业人才从通信类、测绘类、计算机类专业而来,但单有一方面技术还不行,还需要复合型人才,再具体到能做开发、工程,推动行业解决方案设计的人才,就更加奇缺了。” 

  李冬航建议,希望国家针对北斗所需的人才,从教育、学科体系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另一方面,以产教融合的方式,快速培养一批技术专长的导航人才,快速补充到人才队伍中。 

  “我认为,北斗要实现一个规模化应用,人才缺口在70%-80%左右。现在三五十万的从业人员,远远不够匹配未来复杂的北斗服务市场,人才缺口相当大。所以从科普也好,学科体系也好,都需要建立长远的人才培养体系。对于急缺的人才,也可用职业化教育来快速培养。”李冬航说。

  图为长沙北斗规模应用成果展览,北斗在大众领域的应用。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方/摄影

(责任编辑:刘朋)

精彩图片

“北斗三号”开通一年:规模应用市场广阔,人才培养亟待提升

2021-09-17 13:22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