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孙会峰:万物互联只是工具 万物有灵才是未来

2018年10月12日 13:33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10月12日讯  11日,由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组织,腾讯、阿里巴巴、百度和赛迪顾问等13家单位联合发起的“2018颠覆性创新榜发布会”在成都召开。赛迪顾问总裁孙会峰作为大会第一项议程主讲人对即将发布的《2018颠覆性创新蓝皮书》主要思想进行阐述,发表对中国未来颠覆式创新路线的理解和预判。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孙会峰

  以下为演讲实录: 

  感谢主持人。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创业者,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能代表13家单位在成都做“颠覆性创新蓝皮书”的发布,今天我将为大家分享前段时间专家组围绕颠覆性创新所做的讨论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判断。

  今天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如何理解颠覆性创新以及在当下时间点的背景;

  第二,未来颠覆性创新的机会点在哪里;

  第三,我们对未来行业发展的展望。

  背景一:规模巨大、层次多样需要,催生创新土壤

  大会开始前的媒体专访会上有记者朋友们很关心:为什么在这样的时点上,中国双创如此火热,能够引来众多关注?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我们如何看待中国的需求市场。中国需求市场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规模庞大,一个是需求的多样化。规模庞大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需求多样可以催生众多新兴应用。无论是传统产业升级,还是新兴消费,都在为我们创业者和我们的技术应用创造无限机会。这是如今颠覆性创新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我们的国情背景。

  背景二:知识快速高效传递,使以人为主的创新要素精准配置成为可能

  我们今天和三年前创业时所谈到的创业主体、创业方向,甚至创业内容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人们关注模式创新、产品创新,但回到今天,人们更关注于核心技术的创新。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投资人回归和关注技术本身呢?很大程度上是大家越来越意识到技术本身才是推动整个产业升级不断迭代的核心力量。同样我们也看到,今天的学习,或者知识扩散的手段、速度、方式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得知识传递更加快速。以人为主的技术、市场、资本、运用、消费能够实现高效精准的匹配,从而降低我们创业的成本。我们看到很多创客空间在提供一揽子全流程多元化的服务,其实也是基于这样的一种资源的聚合。

  背景三:技术的快速迭代加速创新进程

  我们看到技术的迭代加速了创新的进程。这里我们罗列了十几项对于整个产业产生比较大影响的技术,观察它们从产生到普及率达到50%所用的时间一路缩减。早期电网需要将近50年时间,最后到智能手机只需要不到5年的时间。过去中国市场有落差,以前在北京、上海流行的东西可能一周以后才能流行到三、四线城市,但今天我们是和所有全球一线城市同步,信息是高效无缝的流通。因此技术使得扩散方式,使得产品传播的速度在加快。这是技术在背后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背景四:无限链接工具和内容,加速创新应用成为可能

  网络的连接使得很多创新型应用成为可能。比如过去我们教育和学习有特定的场景,特定的工具,特定的师生关系,而今天学习不仅仅是指学校学习,而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未来还有很多这方面的应用。因此主要的国家地区,基于人口数量和网络的适用率不断提升,其中蕴含很大的市场。比如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一些地区,为什么中国智能手机品牌可以快速占领市场,这其中与增量市场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在充分渗透率情况下,我们相信还会有更多的产业形态产生。

  背景五:数据“核爆”使得基于价值的创新成本走低

  数据又代表着什么呢?代表着背后的知识,信息、需求、供给、资金、机会。所有的一切通过连接使得各种要素可以快速集装式的爆发。有价值的创造,高效的撮合,精准的匹配使创新的成本会大大降低。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认为在颠覆性创新的体现方式首先是科学方面的理论,比如潘院士提到量子通信,这就是基于科学的创新,从而完全颠覆我们对于通信传输的已有的方式;第二是基于技术和基于技术的推广应用,比如说正在做的5G,如果没有5G网络快速推进,就没有未来智能网联汽车出现;第三是出现的很多产品。科学、技术、产品最终改变个人生活,企业运营管理方式以及整个社会的治理结构。

  这样的影响之下,商业、企业又会在哪些方面产生颠覆性创新的机会呢?我们做了一个颠覆性创新的图谱,来预判在这些领域里,在研发、资产、人员、运营、市场以及产品和服务领域种种维度下,未来它们将会发生哪些变革以及它们发生变革的可能性,或者说窗口期,或者说从萌发到创新,以及到高速成长的差异。这个结论这取决于过去这个行业的运行方式,基于新要素、新模式导入以后所产生的影响,最终的结论我们将在随后发布的蓝皮书里做详细的解读。

赛迪顾问供图

  我们也梳理了相关的技术和应用。比如我们预判感知领域会发生很多的变化,基于传感器,基于MEMS的许多创新,引发许多技术的产生。我们讲如今是万物互联时代,如果缺少连接和感知方式,很多手段和应用会很难实现。当然还有很多我们提到的显示技术,在宣传片里有柔性屏,未来还有更多无载体显示,这些很大程度上会颠覆我们传统产业的认识。其他领域,比如交通,我们讲的智能网联汽车,它虽然是一个代步的工具,但是产品形态上已经完全转化成一个电子产品。对于这样的一种变革,可能会深刻影响很多产品或者是业态。

  基于技术产业的理解,我最后讲几点变革,这样的变化会产生什么呢?会怎么改变社会运营或者产业关系呢?

  变革一:支持产业运行的底层资源能力彻底数字化

  无论是我们推动的宽带中国,还是未来通信,还是各种终端搭建的各种网络和各种应用,其实都在面向未来,构建新时代的信息物理系统。基于这样的信息物理系统之上,运行更多的是新的生产要素。数据所代表的资源、价值、能力、知识、需求、资金、人才等,以及更加多边的合作关系,一个更快速、高效的底层架构将支撑产业运行。这种变化将使得我们传统经济中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比重发生变化,首先就有可能深刻改变我们产业的组织方式,原有运营模式可能失灵。

  变革二:商业逻辑关系从 ToX 到客户运营商与消费生产者

  从商业逻辑上来看,我们讲了很多ToB 、ToC,但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在未来会产生一种新的商业模型。

  这其中有两个概念,一个是消费生产者,客户可以参与整个商品设计过程,他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客户只是通过社会关系进入了产业的产能或者供应关系,使得整个行业对标准性产品的理解,规模性推广的商业模式带来颠覆性变动。第二个是基于商业企业对于市场的理解,可能从关注产品变成关注客户更多需求变化。跟客户连接之后商家可以输出自身的产品,也可以输出伙伴的关系,使得满足客户需求变成其中的重点。与过去相比,在工业时代和智能制造时代,对于市场、目标、客户,对于产品以及如何服务精准客户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

  变革三:产品/服务形态从聚焦功能需求到提升服务体验

  产品本身的形态可能会向服务化转型。我们过去说硬件软化、软件服务化。但今天我们看到的是硬件软件服务一体化,其实所有的产品终极都会向服务化转型。这种转型会使消费者对于产品功能的需求有所降低,对于体验性的需求有所提升。

  比如说汽车领域,近些年大家都非常看好,资本也疯狂涌入,因为大家都在寻找在手机和电视之后,下一个暗藏机会的应用场景在哪里?应该就是汽车。这几年大家也看到除了传统汽车转型外,一大批互联网公司也在“造车”,他们做的是汽车的操作系统,在做无人驾驶方面的解决方案,因为在这样的需求中,车本身代步功能的提升空间有限,但是基于汽车之上的服务性功能的深度开发还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变革四:竞合关系从单维竞争关系到价值网络构建

  颠覆性技术的出现,会使得企业竞合关系发生很大的变化,这种竞争会从单维竞争关系转向价值网络协同,大规模的协同,从而实现资源高效使用以解决自身资源能力,甚至在时间窗口方面的短板和瓶颈,从而顺应产业发展的趋势获得市场上的成功。这方面很重要,我们看到平台型经济模式或者生态系统,其实讲的就是这样一个逻辑。在这个逻辑里面企业规模大小并不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关键是能不能你是否能和合作伙伴一起创造更多的价值,从而获得竞争化的优势。

  万物互联只是工具,万物有灵才是未来

  从种种案例我们可以看到IT技术就像能源和材料一样,不但自身产业规模足够大,而且溢出和渗透效应可能会深刻改变着我们传统认识上的许多行业。

  万物互联将会到来,并带来巨大的接入性需求。接入以后如何使它发挥价值和作用呢?更多的是基于其中最重要的数据要素深度的开发、应用、匹配,甚至交易。因此,我们讲万物互联以后更重要的是打造智慧化的,智能化的,高效协同的社会治理机制或者说一个新的商业生态系统,从而发挥重要的作用。这是我们对于颠覆性变革以后可能会产生的比较深远地影响的一点判断。

  以上是我给大家分享的主要内容,在这里特别感谢参与蓝皮书编制的13家单位,特别是科协领导的重视和支持,选择成都作为蓝皮书的首发,更多详细内容欢迎大家关注即将发布的《2018颠覆性创新蓝皮书》。

  我分享的内容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王婉莹)

精彩图片

孙会峰:万物互联只是工具 万物有灵才是未来

2018-10-12 13:33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