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币圈热衷境外建群:群内人数可过万 现今逐渐成“死群”

2018年08月27日 07:23   来源: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向江林 实习记者 刘永生 每经编辑 姚祥云

  近日,监管方面重拳打击披着“区块链”外衣的加密货币ICO骗局。此外,腾讯查封相关自媒体微信公众号、支付宝切断嫌疑人支付通道、百度关停部分炒币贴吧,互联网巨头纷纷出手。

  事实上,除了贴吧、QQ群、微信群等社群,几乎每一个发币项目方都会在境外建立电报群,以规避监管。

  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日调查发现,随着骗局的不断揭穿,币圈的社群也逐渐走向没落。不少一向喧嚣的万人电报群,正沦为“死群”。

  社群规模扩张速度快

  不管是微信,还是微博、贴吧,曾常能看到一些人在上面发布“点击就送166/188个币,邀请好友再获88个币”的广告,这就是ICO中常见的病毒式营销。不法ICO项目方都声称社群是项目的基础,为了创造价值,就必须扩大社群规模、群员数量。在国内,微信群、QQ群是他们培养社群的平台。

  今年4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曾在参加某一区块链活动时发现,项目方宣布,活动结束,将空投2000“糖果”(币)到现场微信群中,这些币即将登陆某交易所,大家纷纷扫码加群。项目方还表示,除了空投,每天参加项目活动都可以得到奖励,而其活动不外乎转发朋友圈、拉人头等。

  记者加入项目群,群名标注xx官方社群16。仅仅过了几天,记者又被项目方工作人员拉入另一群,群名标注xx官方社群38,足见项目方社群规模膨胀的速度。

  在另一加密货币微信群,随着交易所币价跳动,整个群就像一个战场,每个人都在输出,一分钟聊天记录99+,每个人都唯恐错过任何有价值的信息!

  在群里,有人在币价上涨时大吼“信仰”,币价下跌时大喊“赶紧跑”,这就是喊单员——韭菜催化剂。喊单员造成的效应是巨大的,他们就像人性的收割机,给你充值“信仰”和精神筹码,让你在没有自主思考的情况下追涨杀跌,最后被庄家收割于无形。

  随着年初以来加密货币的泡沫不断破裂,上千代币成为空气,庄家收钱跑路,韭菜骂声四起,无数项目方在短时间内建立起的微信群、QQ群也随之陷入死寂,甚至以前总打广告的人都懒得发广告了。

  万人电报群逐渐沉默

  几乎每一个ICO项目,都有一个高大上的标配:官方电报群。

  何为电报?电报(Telegram)是俄罗斯人Pavel Durov发明的一款即时通讯软件。宣称绝对保密,不需要实名认证,可私密聊天,不会经过服务器端,点对点加密,保证聊天的隐私。

  Telegram 没有第三方监管,连政府也无法监控。同时,Telegram 还具有端对端加密、阅后即焚等功能。当用户阅读消息后,消息在指定的时间内(设置每条消息的有效时间)会自动销毁,一旦消息过期,就会从用户的设备上消失。并且,聊天内容不允许转发。

  ICO本来是舶来品,最早就是在极客的世界出现。极客的天性就是追求无限自由、无政府主义。Telegram的这些特点,对极客和不法分子而言就是求之不得。据一币圈投资人透露:“现在全世界的ICO里面差不多60%到70%是在Telegram上作宣传,市场占有率很高。

  不管是出于极客精神、还是规避国家法律,很多国内ICO项目方自然而然选择了Telegram。

  值得注意的是,微信群最多只能容纳500人,而电报的超级群组人数上限是微信的200倍,可达10万人。对于ICO项目方来说,Telegram的社群意义重大,这些群组也是虚拟货币投资者获取信息的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加入某一项目官方电报群后发现,电报群显示群员数量已达53600人,项目方每天都在大量发送ICO信息。另外,虽然电报和项目方本身注册都在海外,但群中绝大部分成员是中国人,聊天语言用的也大多是中文。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代币大跌,甚至“归零”,同时国内也在明显加强对ICO等违法行为的监管,今天再看这些万人群,除去官方设置的机器人还在不时地发布一些广告、拉一些新成员加入,整个社群已是一片沉默,跟前文所述微信群、QQ群如出一辙。

(责任编辑:王惠绵)

精彩图片

币圈热衷境外建群:群内人数可过万 现今逐渐成“死群”

2018-08-27 07:23 来源: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