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二手交易平台消费骗局困扰消费者 面临维权难题

2018年06月18日 09:20   来源:工人日报   

  本报讯 (记者杨召奎)近年来,二手交易平台迅猛发展,让闲置物品有了新去处,实现了变废为宝。但《工人日报》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商品评判缺乏规范性、信用惩戒机制缺失等问题,不少消费者在二手交易平台遭遇交易纠纷或消费骗局等。

  在“剁手族”疯狂的“买买买”与“冲动消费”之下,闲置物品大量产生。《2016分享经济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闲置市场规模达4000亿元。在巨大潜在市场的诱惑下,二手交易平台迅猛发展。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二手交易平台快速发展之下,消费者却频频遭遇交易纠纷或消费骗局,同时面临维权困局。

  “说是九成新,其实也就只有三成新。”近日,北京消费者赵女士对记者表示,她在某二手平台上花了59元买了一个太阳镜,对方寄来后发现与描述严重不符。此外,由于平台难以对商品进行有效审核,买家还会在平台上购买到无法使用或假冒伪劣的商品,若要退货还得损失运费。

  无独有偶。近日,中国交通广播《央广车友会》和《汽车风云》报道称,消费者姜先生去年5月2日,在瓜子二手车平台买了一辆奔驰AMG,本是件开心的事,但他却遭遇了不能上湖南牌照、不断被收取服务费、汽车质量存在问题等几大“坑”。

  除了平台本身可能存在问题之外,一些不法分子还利用用户对二手交易平台规则不熟悉进行诈骗。今年4月,天津消费者屈女士在闲鱼平台看到有个卖家在卖单反相机:九成新的佳能单反套机,2000元出售。该卖家还留言:“如果回复不及时请加QQ”。于是,屈女士加了对方的QQ。然后,对方给屈女士发了一个链接。

  “点进去之后跟闲鱼的页面是一样的,于是我就付了款。但付完钱后,我返回闲鱼客户端,却发现这笔交易并不存在。这时候,我才意识到受骗了。”

  与此同时,卖家的利益也可能受损。中国消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告诉记者,一些买家会以退货为借口,将产品掉包。比如将正品换成次品,退回给卖家。如果卖家没有保留寄出商品证据材料的话,就会遭遇维权难。

  “二手交易面临的上述问题是由于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商品评判缺乏规范性、信用惩戒机制缺失造成的。”对此,陈音江表示,平台方不能只负责建平台,也应该管好平台。一方面平台应依法经营,加强自身信用机制建设,同时探索与有关部门建立信用档案制度,让利用平台从事售假及诈骗等非法行为的人付出代价。同时,有关部门也要加强对二手交易平台的监管,并畅通消费投诉渠道。

(责任编辑:王惠绵)

精彩图片

二手交易平台消费骗局困扰消费者 面临维权难题

2018-06-18 09:20 来源:工人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