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维权无忧才是电商大促的“黑科技”

2018年06月15日 09:10   来源:中国质量报   

  □邓海建

  全民年中网购盛宴前夕,有个故事叫人百感交集。

  家住浙江杭州的鲁先生发现在某电商自营网站上,购买的“电商专供”洗脸皂明显轻于专柜产品之后,他选择了一条漫长的维权之路——从与该电商客服周旋、向工商部门投诉,到将该电商告上法庭,胜诉后对方上诉、二审最终维持原判,前后总共耗时1年多。今年5月31日,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认定该电商构成欺诈,并支持了鲁先生的所有诉求:返还购物款4620元,以及支付3倍赔偿金1.386万元。

  这个现实故事里,起码引发两重思考:第一,在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之后,如果出现店大欺客的情况,有绿色通道吗?第二,普通消费者耗得起这个时间和精力吗?

  前不久,浙江宁波市市场监管局和宁波市消保委,揭开了“电商专供”的真相。上月底,影视女演员王鸥发微博控诉其网购遇假货经历,并在文中称自己“一个有十几年网购经验的、火眼金睛的老买家”居然也买到了假货。

  于是问题就来了:“电商专供”当然不是假货、不是仿货,却成为不折不扣的陷阱,这事儿究竟谁来提醒?“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成为共识之后,消费者买到电商假货的概率仍不是小数字,如果平台解决机制迟滞而偏向,那么,这究竟该找谁去维权?

  每年的电商大促期,基本也是各种消费维权事件的高发期:预售商品不能退换、先涨价后降价、部分消费金融高利息无提示、服务费没有发票、低价拼团或藏“猫腻”……此前,中消协发布2017年“双11”网络购物调查结果,“海淘”商品成仿冒重灾区,已出具鉴定结论的53个样品中有16个涉嫌仿冒,比例高达30%。平台上有坑洞,直营里有假货,而传统的维权机制又千难万险,这个症结到底该怎么破?2017年8月18日,世界首家互联网法院在杭州挂牌成立。作为“互联网+法院”的探索,互联网法院当然不仅是为了解决网购纠纷,但从司法维度让电子经济“维权无忧”,这也是公共治理该思考的综合型现实问题。

  眼下,对于电商平台来说,大店也好、小摊也罢,让消费者维权无忧、购买无忧,这才是花式大促的“黑科技”,才是网购让生活更美好的基本法则。

(责任编辑:佟明彪)

精彩图片

维权无忧才是电商大促的“黑科技”

2018-06-15 09:10 来源:中国质量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