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展望2018:创新动力加速显现

2018年01月03日 14:14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周明阳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中国创新成绩突出,捷报频传。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快速发展,与实体经济进一步融合,催生了许多新业态;创新空间进一步拓展,助推传统行业加速变革,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英国《金融时报》这样评价中国的创新浪潮:“从世界最大的无现金交易总量到世界最快的大数据计算速度,从世界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到世界最先进的高铁网络,从世界最多产的人工智能科学论文到世界最领先的光伏产业链,中国在许多行业突破科技瓶颈,成为世界的领跑者。”展望2018,创新势头有望保持,新动能将持续迸发。人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创新将再谱新篇。

  新技术催生变革

  过去的一年,国家创新体系建 设加速,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对共性技术、通用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显著增强,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新技术的不断突破带动了产业变革。

  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中国创新能力正得到世界认可。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最新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显示:2007年至2017年10月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国际论文共被引用19335万次,较2016年统计时增加29.9%,排名比去年上升两位,超越英国和德国跃居世界第二位。随着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的增强,中国已具备参与国际大科学合作的能力,未来还将有更多的中外合作研发,更多的中国科学家将在世界科学舞台上绽放光彩。

  AI(人工智能)是今年最引人瞩目的新技术之一。国家对AI的布局正在加速。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到2025年,人工智能成为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到2030年,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AI研究成果产业化也进入快车道,来自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增长率达到43.3%,突破100亿元,预计2019年将增长至344.3亿元。专家表示,未来人工智能主要将在无人驾驶、智慧城市、医学图像以及语音识别等4个方向进行深入拓展。

  过去一年,大数据技术也得到快速发展并加速应用,中国优秀的制造业企业已经将大数据应用到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多个环节,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提升、营销效果的更加精准以及服务体验的改善。工信部信通院发布的《2017年中国大数据发展调查报告》预测,2017年至2020年中国大数据市场增速将保持30%以上。

  2017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呈现井喷式发展,进入“集成创新、跨界融合和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家电、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等数以万亿计的新设备接入网络,形成海量数据,带来应用的爆发性增长。2017年6月,工信部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移动物联网(NB-IOT)建设发展的通知》,明确加快推进移动物联网部署,到2020年,NB-IoT网络实现全国普遍覆盖,面向室内、交通路网、地下管网等应用场景实现深度覆盖,基站规模达到150万个。物联网的大发展不仅将进一步便利人们的生活,同时还将推动其他技术取得突破,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来自消费市场的需求更加活跃,也将驱动物联网和其它前沿技术不断融合。

  5G被认为是未来关键网络的基础设施,已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战略制高点。目前,中国的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来自工信部的消息表明,目前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三阶段工作已经启动,重点是面向商用前的产品研发、验证和产业协同,预计2018年6月有望出台5G商用或接近商用产品。5G、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有望推动智能驾驶、智慧医疗等新技术新应用加速落地,城市建设、社会管理也有望因新技术而变得智能。

  新业态持续深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在“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下,一批平台型大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蓬勃发展,新业态不断涌现,并呈现持续发展深化的态势。

  互联网的创新红利给传统行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线上线下全面整合的“OMO”(Online-Merge-Offline)模式有望成为互联网的下一个增长点。拉扎斯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CEO张旭豪告诉《经济日报》记者,OMO意味着线上线下的边界消失,在某些领域可能是线上整合线下,在其他一些成熟的领域也有可能是线下整合线上。在新一波的创新浪潮中,OMO领域将是初创企业发展的绝佳机会。

  自“新零售”概念被提出后,2017年被业界认为是新零售元年,传统零售业态重构,催生出了新型商业模式,智能便利店、无人货架、自助售货机等纷纷出现。互联网企业更是掀起一波进军生鲜行业的热潮,以生鲜作为突破口,将实体门店与移动应用融合打通。除了模式创新,越来越多的零售商家开始秉持“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理念,将消费体验放在了第一位。未来一年,新零售将推动门店体验再升级,新零售服务商也将大量涌现。

  共享经济在2017年持续发酵,不但经济规模持续扩大,而且各类创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共享出行、共享充电宝、共享房屋……不知不觉间,共享经济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我国共享经济在吸收国外先进商业模式的基础上开始向海外扩张,多家共享单车企业布局海外市场,成为中国的一张新名片。

  同样走向海外的还有中国的移动支付。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教授认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是中国数字经济的主要成就之一。移动支付是中国最成熟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在城市得到充分发展以后,正在向农村市场下沉并向海外市场拓展,有望带动所在国消费者的支付变化。

  新空间不断拓展

  过去的一年,各省市纷纷出台政策,扶持创新型初创企业发展,强化众创空间等创新孵化载体建设,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与保护,发展科技金融支持企业创新等,加快创新型省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

  科技部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监测报告2016—2017》和《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16—2017》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区域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区域创新格局进一步优化。创新资源投入和科技成果化由东部一枝独秀向东中西协同发展转变,北京和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中西部的湖北、陕西、四川等省份实力强劲,迅速崛起。西部地区创新发展也体现出自身特色,亮点纷呈。我国已经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科技创新总体格局。

  2017年,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级新区、国家级开发区等布局的基础之上,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鼓励和支持地方探索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新模式,从而形成若干有较强影响力的协同创新高地和优势突出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目前已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区域实施的市场准入制度改革、财税金融、土地供应、人才培养等有关政策将扩展到示范区,并进一步细化措施,确保发挥更大作用。可以预见的是,在新政策带动下,我国创新创业的新空间将不断拓展。(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周明阳)

(责任编辑:王惠绵)

精彩图片

展望2018:创新动力加速显现

2018-01-03 14:14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