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建设有效机制 保护地球家园

2021年10月15日 10:58   来源:中国环境报   

  钱美君 岳彩秀 文传浩

  生物多样性关乎人类福祉,是人类生存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历来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丰硕成果。

  由于人口持续增长以及自然资源退化等因素,也出现了土地利用不合理导致的栖息地减少、资源过度开发引发的生态环境污染以及外来物种入侵等问题,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面临的新挑战。比如,跨境外来生物入侵在多地发生,呈现出入侵渠道多样化、生态系统覆盖面广等特点,而且极易扩散传播,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压力持续增加。再比如,大型野生动物与人类冲突事件时有发生,亟须弥补相关应对制度的不足,平衡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人类利益,合理解决补偿问题。此外,国内生物技术研究还有一定欠缺,究其主要原因是生物技术能力不足,对生物多样性资源研究不深入。生物经济时代,面对基因食品安全、“干细胞”、“克隆激素”等问题,迫切要求提升生物科技技术。

  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当前,应积极建设相关机制,推进人类社会与自然资源系统相互依存,共同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以国家公园为主体,探索国际公园合作自然保护地体系。第一批国家公园名单日前正式公布,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立了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的新体制、新机制、新模式,但针对国际接壤地区的生态林地资源利用还尚有欠缺。建议创新发展国际公园为主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以边境地区自然保护地为试点,探索国际公园合作模式,以区域国际合作带动资源优化配置,共同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路径。

  加强生物多样性跨境安全防御机制建设,避免外来入侵和人为破坏。积极构筑境外入侵生物监控防线,构建大数据监控分析平台,牵头建设生物安全共享信息平台,同周边国家建设入侵生物信息交流机制。联合东南亚、南亚国家共建跨国跨区域联合实验室,联合开展重要潜在生物合作研究,储备科研成果,积累经验并在其他地区推广示范,最终形成完整的跨境生物安全防御机制。

  完善综合性生态补偿机制,多方面保护地球家园。针对野生动物肇事给周边居民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需要发挥政府对补偿过程的介入作用,明确责任主体,主导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改变野生动物肇事生态补偿资金不到位、补偿标准低的现象。在生态效益外溢、生态环境脆弱与敏感性区域,建立分类补偿制度。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全社会支持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资融资体制,支持鼓励社会资金参与生态建设、环境污染整治的投资,开展教育生态补偿、人才培养生态补偿、职业培训生态补偿、产业转移生态补偿等多元化综合补偿形式。

  筑牢安全防线,夯实应急预警机制。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着力开展大数据分析、情景预测、目标识别等,搭建预警体系中大数据信息平台。理顺不同部门、不同机构、不同区域的预警组织架构,搭建省际联合检查、联合监督、联合预警机制,加大对农村地区、边远山区、贫困地区的应急基础设施建设和应急知识传播。

  持续强化生物技术研发,拥抱生物经济新时代。通过大力发展生物经济,构筑生物产业集群,吸引创新资源汇聚。构筑生物经济产业链循环,统筹生物技术产品生产、流通和使用各个环节,建立适应生物经济发展的管理体系。深入推进生物经济城市试点,集中孵化一批生物经济重点区域与重点领域。建立生物经济信息合作交流平台,从创新研发、绿色采购、绿色市场准入等方面给予系统政策支持。赋予生物技术经济属性,最大限度给予从事研发企业正向的经济回报激励。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经济学院

(责任编辑:殷俊红)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