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宣城:探索“三生”共赢之路

2019年02月15日 07:29   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 王菲 合肥报道

  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开展跨省环境执法联动、构建长三角工业互联网集群……长三角城市群间经济协同和生态协同持续提速。以此为契机,安徽宣城与苏浙沪城市群之间“跨界促融”,合奏长三角绿色新乐章。安徽宣城坚持绿色发展打造区域生态屏障,推行林长制、河长制、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探索出一条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之路。

  水岸共治

  守护长三角生态屏障

  粉墙黛瓦的古民居、 沧桑古朴的抗日旧址、掩映在参天古树下的民宿……位于宣城市泾县的马头祥养生观光园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每年吸引众多来自长三角的自驾游游客。就在距马头祥养生观光园1公里处,依托原汁原味的马头老街,一座投资6.4亿的浙商小镇正在启动建设。

  泾县马头林场场长王猛介绍,马头祥养生观光园的前身是一座建场百年的国有林场,同其他国有林场一样,曾经“靠山吃山”,发展活力严重欠缺,一度陷入举步维艰的尴尬境地。

  为马头林场重现生机活力带来契机的是宣城市推行的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制改革。在生态优先的基础上,宣城市实行一山一策,结合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每年培育10家森林旅游观光点,打造长三角生态旅游后花园,充分激发林业的发展活力。

  处于发展困境的马头林场抓住林长制和国有林场改革的契机,盘活老场区闲置资产。林场良好的森林资源和百年历史遗存,吸引浙江钱王生态园林有限公司投资1.23亿元创建马头祥养生观光园。

  “林长制推动增绿、护绿、用绿,提升森林质量,促进了马头祥养生观光园森林旅游的发展。”马头祥养生观光园副总经理陈学英告诉记者,园区进行树种结构优化,种植樱花、紫薇、桂花等观赏类花木4000余亩。同时,原有树木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所有古树被挂牌保护,有专人负责巡查。园区内80多年树龄以上的青檀就有2000多棵,这些古树如今也成为园区一张生态名片。

  “我们每年要接待长三角等地的游客10万人次。园区吸纳了附近马头村150余农户和10户贫困户就业,人均年增收30000余元。同时,公司与附近农户签订合同,通过园区的餐饮部、特产超市等帮助农民销售农副产品。”陈学英说,宣城的生态文化非常好,公司又追加投资,在附近打造浙商小镇。

  记者获悉,以林长制为抓手,宣城大力推进国土绿化、生态修复、城市绿化提升,完成营造林187万亩。

  出台市域水环境生态补偿方案、探索“河长制+警务室”模式、开展河道非法采砂专项治理、打造“可游可赏、生态休闲”河道……在推行林长制的同时,宣城不断深化河长制改革,推动河常治、水长清,进一步提升这座以文房四宝著称的古城“颜值”。

  水阳江、青弋江是长江在皖境内的最大支流。为了实现水清岸绿,宣城明确水阳江、青弋江干流“1公里”范围内,除必须实施的防洪护岸等事关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建设项目,禁止新批建设项目,禁止布局新的工业园区,已批未开工的项目,依法停止建设,支持重新选址。

  “作为新宣城人,我感觉这里越来越宜居!”杭州人喻国强是宣城与萧山共建的羽绒产业园负责人,5年来的工作经历让他对宣城的生态环境深有感触。水岸共治释放生态红利,宣城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8%,全年空气优良天数占比高达87.9%。

  动能转换

  绿色引擎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通过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帮助我们持续改善生产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广德亚太汽车智能制动系统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陈勇告诉记者,公司主要生产汽车零配件,去年一年产值2亿元,2019年产值预计达到4亿元。

  在公司的智能化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从配料、铸造到检测,基本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操作,数字化一体仓库也正在建设中。

  跨界促融助力长三角产业智能升级。2018年包括宣城在内的长三角九地共同发布了《G60科创走廊推进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实施方案》,九地开展制度对接,共同聚焦优势平台、产业示范、技术研发等方面,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长三角工业互联网集群建设,为先进制造装上“智脑”。以此为契机,宣城市启动“万家企业上云”计划、引进推广应用智能协作机器人、打造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加快动能转换。

  “开发区管委会替我们量身改建了厂房,对破产的前锋电子公司闲置资源进行升级改造,减轻了企业的资金压力,促进企业快速形成生产力。”安徽五行动力有限公司负责人说,从建厂到出产产品只用了5个月时间,现在公司日产锂离子电池4万支,年底可达8万支/天,预计年销售额15亿元。

  长三角一体化推动区域内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重新布局。宣城市抓住机遇,持续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政府牵线,通过腾笼换鸟,淘汰落后产能,引入和培育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的产业。2018年宣城市战略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0.9%。

  共商共建共享

  打造美丽绿色长三角

  共建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开展跨省环境执法联动、共享环保监测数据……从共饮长江水到共担一份责,宣城与苏浙沪等地环保协调联动趋向常态、高频,区域生态协同走向深化。

  跨界协作解决了环保领域的一些难点突出问题。宣城市毗邻苏浙沪等发达地区,一些不法企业过去常通过水运、陆路向安徽转移固废,宣城的广德县、郎溪县及时与南京市、湖州市环保部门联系,建立了协调调查机制。经多部门通力合作,多起固废跨境倾倒事件依法得到及时妥善处置。

  长三角城市间地缘相近,生态环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宣城市宣州区与南京市高淳区在水阳江出境断面合作建设一座水质自动监控站,共享监测数据,及时掌握跨界水环境状况和污染负荷变化情况,对环固城湖流域实施环境联合整治及日常环境执法互查。

  跨区政策的制定推动长三角生态协同机制不断完善。宣城结合苏皖合作示范区建设,共同编制示范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强化生态环境共建共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到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良好的生态资源推动了宣城全域旅游的蓬勃发展。“皖南川藏线”、水墨汀溪、月亮湾等一大批山水景观成为长三角生态廊道上的璀璨明珠,2018年宣城市接待国内外游客365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21.86亿元。

(责任编辑:佟明彪)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