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欢迎收看本期的《中经在线访谈》我是主持人煦霏。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明了青霉素。从此,以青霉素为代表的抗生素从病魔手中挽救了数以万计的生命,为人类健康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但是,近年来人们对抗生素过分依赖甚至滥用。在我国很多居民家里,抗生素成为常备药。感冒了来点消炎药,而被称为消炎药的往往是头孢菌素、阿莫西林等。几乎所有的人接触过抗生素,但真正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的人却不多。今天我们邀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特约专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张晓乐主任药师作客中国经济网,欢迎张老师。 
  张晓乐:观众大家好。 
  主持人:人们通常所说的抗生素指的就是抗菌药是吗? 
  张晓乐:应该是这样。国家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已经把抗菌素、抗生素统一规范地叫做抗菌药物,简称 “抗菌药”。抗菌药物从它的来源来讲分两大类,一类是生物来源的,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生的,你刚才谈到的头孢菌素、阿莫西林原来是抗生素,现在称为抗菌药。还有一类抗菌药物是通过化学合成的,比方说是磺胺类、喹诺酮类都是化学合成的。这些药物统称抗菌药物,简称我们可以叫做抗菌药。以前我们叫抗菌素、抗生素这些名称已经通通不再使用了。 
  抗菌药物顾名思义,应该说它是只对细菌,当然也包括一些支原体、异原体、螺旋体这些微生物它是有作用的,那么对病毒显而易见它是没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的。所以抗菌药,我们老百姓可以从它的名称上来讲它只是对细菌有作用。另外还有一类抗菌药,它是对真菌,我们老百姓叫霉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我们也把它放在抗菌药范围内。 
  主持人:很多人觉得抗生素很神奇,您觉得抗生素能治疗所有的炎症吗? 
  张晓乐:显然不是这样的。我们刚才说了,炎症严格来说分两大类,一类就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所引起的炎症。还有一类,我们把它叫做无菌性的炎症,比如说擦伤了,局部也会有红肿热痛这样一些肌体的反应,显然擦伤,撞伤,或者是一些扭挫伤显然不是用抗菌药物来进行治疗的,另外就是说微生物引起的炎症,也是分两种,一种是细菌引起的,还一种是病毒引起的,抗菌药只是对细菌引起的炎症它是有作用的。 
  主持人:那么还是请张老师为我们解释一下,抗生素、抗菌药和消炎药它们之间的区别在哪里? 
  张晓乐:老百姓通俗的就把抗菌药叫做消炎药,实际上我们刚才已经把它的情况说清楚了,一类是所谓的炎症是由微生物感染引起的,还有一类是没有微生物所导致的,那么老百姓说的消炎药一般我们理解应该指的是抗菌药物,而不是说的我们能够治疗这种挫伤、擦伤、扭挫伤,筋膜炎,腱鞘炎,实际上是无菌性的,不是由微生物感染引起的炎症。这些药物我们把它叫做非甾体抗炎药,消炎药我们通俗来说就是抗菌药。那么抗炎药它的学术名称应该是非载体抗炎药,比如说我们老百姓所熟知的双氯芬酸,大家都知道市面上扶他林、布洛芬,包括扑热息痛,还有包括阿司匹林,我们把它叫做抗炎药,它不但有抗炎的作用,它还可以退热,镇痛的作用。 
  主持人:我们刚才在开头说现在很多人有滥用抗生素的这样一种习惯,那么其实抗生素的使用原则是什么呢? 
  张晓乐:抗菌药物作为老百姓自己如果想要了解一些抗菌药物使用的基本原则的话,我想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说。 
  第一,所有的抗菌药我们国家规定都是处方药,所谓处方药就是不是拿钱到药店来买到的,你一定要根据病情医生做出诊断,给你开了处方,你在医院里取,或者拿着处方到药店里买。如果你感到有细菌感染的情况,头痛,发烧,比如说腹泻有这样的情况,应该去社区医院首先去就诊,然后看医生是不是需要开。 
  主持人:先把状况判定下来,是不是需要使用这个东西,然后再根据医嘱再去用。 
  张晓乐:不能随便到药店里去买,这是第一个原则。第二个原则,你去看病,医生要根据检查和化验结果来判断你的炎症是不是由于细菌引起的,还是可能由于病毒引起的,如果我们经过医生判断可能是由细菌引起的,那么医生可以给你开据抗菌药物的处方,你才可以使用。就是要判断感染源是细菌还是病毒,我们刚才已经反复说了,抗菌药对病毒是没有作用的。第三,感染细菌,细菌分很多类呀,医生还进一步判断,根据你化验的情况,根据你的症状来判断,你是由哪种细菌引起的,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医生才好从几十种上百种药物里面挑选最适合你的,细菌最敏感的药物来进行治疗,有一个选择的过程,如果选对了,症状很快被控制,如果没有这样一个程序,我们也把它叫做不正确的,或者滥用抗菌药物,你的感染就不会被及时的控制。第四,我们说疗程要足够长,抗菌药物它杀灭微生物是有过程的,有些抗菌药物我们把它叫做抑菌药,抑制生长繁殖,还需要调动体内的防御机制和系统,来最后把微生物细菌杀灭。有的是杀菌性的药物也需要一定的过程,就像我们打个比方来说,我们山上着火了,消防队员去救火也要有一个时间,有一个过程,从大火慢慢到小火,最后灰烬到扑灭。我们把它叫做疗程,治疗的过程,太短了我们说细菌是被抑制了,可能症状有所好转,但是就好像我们大火扑灭,灰烬还在燃烧,你已经看不到熊熊的火苗了,但是它灰烬在底下燃烧,如果这样的时候,我们把消防队员撤走,那么一旦条件允许又死灰复燃了,一般来说在你的症状体征消失以后再用药三天,把它彻底的扑灭,所以疗程非常重要。第五,我们提倡口服抗菌药物,不要动不动就打点滴,就打吊瓶,我们的原则是能够口服就不要注射,如果需要注射的话,那么最好是选择肌肉注射的方法,在我们病情非常紧急,有明确适应证的情况下才注射,我们先提倡口服,不要去动不动就打吊瓶,去输液。 
  主持人:您刚才也提到了打吊瓶,其实很多人觉得打吊瓶来得快,特别立竿见影,很多人会选择不要口服,直接打吊瓶,风险在哪里? 
  张晓乐:应该说这个话题很重要。这是我们国人或者说老百姓吧,在药物治疗里面的一个认识误区,这个误区是非常不好的,我们希望纠正,我们也做了很多的工作来纠正老百姓认识上的误区。为什么不好,首先我们说打吊瓶你要做静脉注射要把针头插到静脉里头去,这是一个创伤,对不对,你口服就没有啊,而且直接注入静脉,大家都知道,一旦打入静脉瞬间药物就会遍布全身,对吧,那么这是一个基本的常识,首先给肌体造成创伤,有创伤就可能造成感染,如果消毒不严格,就可能会感染,原来没有这个事情,反而招来另外的一个疾病,一个破坏。 
  还有,有的药物对静脉有刺激,造成静脉炎,如果药物的质量再有些问题,里面有一些微粒我们肉眼是看不到的,进入肌体以后会堵塞微血管,这都是静脉注射造成这样反应,我们不希望见到这样的一些反应。还有就是,如果说药物的质量有问题,我们患者的肌体状况不是很好,会造成热源反应,典型状况就是忽冷忽热,很可能在输液过程中产生这样的症状,热源反应,就说病毒或者细菌在它们的代谢产物没有在生产的过程中完全去除掉,会对人体造成一种非常大的危害,所有这些都是静脉点滴带来的一种伤害,对人体造成二次的伤害。还有我们国家医疗资源本身就紧缺,动不用就打吊瓶,应该说是对医疗资源的一种浪费。还有一个,我们也是经常强调能够口服就尽量不要去用吊瓶,我们在西方,在国外,包括我们在香港、新加坡看到的情况都是这样的。比如在香港,我参观他们药房的时候,我说怎么看不到你们的注射剂,你们的针剂摆在哪里?他们说没有针剂,我说那你们就不输液吗?他说没有,他就给我打了个比方,他说需要输液的病人都是躺着进来的,他说我们门诊只看这个走着进来的病人,所以门诊急诊你能够走着进来,就说明你是不需要输液的,不是很紧急,那个推车进来的才可需要输液。 
  主持人:其实也就是说不管是从输液带来的危害,还是资源浪费也好,我们要遵从医生的建议,如果医生说咱们口服就够了,没有必要说医生你再给我来点静脉注射这样来得快什么的。 
  张晓乐:对,我还要补充一点,药物治疗的方法口服是最简单的,像我们吃饭一样,我们很自然的,但是静脉注射,对吧,可能患者病人看不到护士药师操作的过程,你只看到把针打到静脉里面的一瞬间。其实静脉注射药物使用的流程很长,流程长了就容易出现错误,配药错误,给药错误,药物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以静脉注射在这个过程中也可能造成问题,但是口服就没有这个问题,所以静脉注射用药的过程比较长,容易造成用药错误,也会给患者带来伤害。 
  主持人:您看,现在抗生素有很多种类,一代二代,甚至三代四代都有,很多病患选择药物的时候,他有一个认识,说越贵的药可能效果越好,是这样吗? 
  张晓乐:不是这样的。抗菌药物为什么要有一代二代三代,实际上新药是根据我们疾病谱,根据细菌的耐药性在药品生产厂商不断根据临床的需求他在研发,所谓的抗菌药物有一代二代三代,就是说我们有一些药物因为应用的时间长了,在临床耐药了,我们必须要研究一些新的药物,在原来的基础上研究一些新的药物,那么对新的药物细菌可能他的耐药性又恢复了,又敏感了,所以新药又推到市面上变成了二代,二代使用一段时间以后,由于人类的滥用,或者更大面积的使用,细菌会产生耐药性,它又没有作用了,又推出第三代是这样来新的药上市的。还有,有可能我们第一代或者是老一些的抗菌药它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多,为了克服这些药物不良反应让更多的患者更安全舒适的用药,可能就推出一些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弱的,比较少的抗菌药物,那么二代三代就这样出来了。但是是不是像你问题里面提到的这样,越贵越好,或者越新的越好,不是这样的,抗菌药物能够治疗我们人类的疾病,关键是看细菌对这药物敏感不敏感,对吧,如果细菌是敏感,那么即使是第一代的药物也是可以用的,我们现在临床上有很多,磺胺类的药物40年代就发明了,现在还在临床上使用,所以只要我们人类合理的应用而不是滥用,细菌它不容易产生耐药性,我们就可以更长时间的使用它,反过来我们滥用细菌就很容易很快的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即使你不断的推出新的来,由于你滥用,又会产生耐药性,所以往复的循环也造成一个恶果,制药厂商没有研发积极性了,我花了很多钱,几亿美元,十几亿美元,我刚用到临床,几年以后就失效了,人们滥用,细菌对它不敏感了,我才用了三年五年,我研发成本还没赚回来,抗菌药物又下市了,久而久之厂商还有研究的积极性吗?厂商为什么研究这个药物,当然说是为了治疗人类的疾病,还有一个他也是为了利润,所以这是我们不了解的,所以如果往复的恶性循环,我们新的抗菌药物上市越来越少,造成我们手里对付细菌的武器越来越少,如果真的有一天所谓的超级细菌杀过来,我们没有新的有利的武器去对付它,对于人类真的是灭顶之灾。 
  主持人:说到这儿,包括如何来使用抗生素,正确的方式您给我们广大的观众一点建议吧。 
  张晓乐:实际上我们刚才已经说到了抗菌药物使用的一些误区,老百姓我想总结一下,还是有这么几点。 
  第一,我们很多的老百姓由于没有认识到抗菌药物,滥用,可能给我们人类自身造成危害,包括我自己滥用,可能下一个危害到的就是我,没有认识到这些,那么他认为家里头疼发热腹泻拉肚子上次没吃完的,拿起来就吃,这个是不行的。第二,疗程不足,你没有彻底杀灭,火没有扑灭。 
  主持人:经常出现这种现象,只要症状减轻了,能少吃就少吃,可能像您说的这症状并没有完全的遏制住。 
  张晓乐:对,灰烬还在体内燃烧。第三,我们刚才提到了不是越贵越好,应该是细菌对它越敏感越好,越经济越好,在敏感的前提下我们选用那些便宜的抗菌药物来进行治疗。还有一个,我们不能认为打针的效果一定比口服好,不是这样的,口服的效果完全可以和打针是一样的,只不过它来得稍微慢一些,但是有些疾病它不是一定要很快很快的把症状控制住,对不对,除非在紧急情况下,我们需要静脉注射,一般情况下感染性的疾病口服就足以了。 
  主持人:您刚才给的这些建议其实针对我们普通百姓日常用药时候的扭转他们一些误读,那么作为医院相关部门我们怎么控制这种滥用药的局面,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张晓乐:我想两方面来说,一方面是患者,一方面是医疗机构。作为患者这方面,像我们刚才谈到所有这些需要各种不同的形式,通过新闻媒体,通过网络不断地宣传,让老百姓认识到抗菌药物滥用会造成什么危害,会给自身造成哪些危害,这些宣教工作,不断地宣传我想应该像中央台的广告一样,每天都打,每天都打,不停地来刺激,让老百姓逐渐认识到抗菌药物滥用是给自身造成很大的危害,主要是我们的宣传教育。那么对于医疗机构也要宣传教育医务人员,这也是很重要的,因为有些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滥用的后果也没有足够的认识,但是他认识程度高一个层次,但是还是没有那么高。另外,更重要的我们应该在医疗机构里面,要有一些措施,通过我们的一些政府的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比如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管理办法,通过我们的处方点评,通过临床药师的工作来约束限制抗菌药物滥用的行为,一方面要使医务人员认识到自觉的不用滥用,一方面要通过这样行政管理的措施来加强它的合理使用,来控制它的滥用,所以我想不光是老百姓,还有我们的医务人员都应该做出规范化和合理化,这样让我们人类的感染性疾病有药可依,让人类更健康。 
  主持人:非常感谢张老师作客我们节目,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有关安全用药的话题,请您持续关注我们的节目,更多精彩内容我们也期待与您分享,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