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欢迎收看本期的节目,我是主持人煦霏。
    我们翻看药品的说明书会经常看到这样的字样,长期大量用药会导致肝肾功能的异常,肝肾功能不全者要慎用,也许这对偶尔用药的人并不算什么,但对于需要长期坚持用药的中老年慢性病患者,这都是头等的大事了。那么如何在取得药物疗效的同时,可以尽量地避免其对我们身体的伤害呢?那么今天我们的节目就邀请到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特邀专家,同时也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的药剂科主任孙路路孙主任,孙主任您好。
    孙路路:观众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非常感谢您今天做客我们的节目。我们现在就是有很多这样的人,就比如说他会患有糖尿病,包括高血压、高血脂,就是我们俗称的三高,那么您觉得有三高这样的人群应该用药吗?
    孙路路:应该用药。
    主持人:应该用药。
    孙路路:对。
    01:03
    主持人:那么我们该怎么样就是说科学的用药,因为我们知道,好多人可能觉得我只要是合理饮食,坚持锻炼,那我就可以避免去用药了,那您觉得他们这些是不是一些误区呢?
    孙路路:是这样,三高人群,大多数是由于长期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所导致。包括他的运动比较少,饮食过度的摄入导致的。初期得病,或者是比较轻的时候,可以通过饮食和运动来控制,加以纠正,但是一旦确诊为糖尿病、高血压,或者是高血脂,就应该用药了,而且应该规律地按照医生的医嘱规定去用药。有些药物是一天服用一次的,有些药物是一天服用两次,有些是一天服用三次的。低压90、高压140毫米汞柱以下时,你就要控制饮食,加以锻炼,那么这时候还可以不用药,但是一旦高于这个标准了,就应该是用药了。 02:44
    主持人:规律的用药是要终生服药吗?还是?
    孙路路:是的,就是说高血压、糖尿病,包括高血脂,都是要求规律的、长期的、终生的服用药物,但是药物的剂量和用什么药是可以调整的。
    主持人:其实我们为什么问您这个问题,我在身边就发现了很多人,就比如说他最近可能发现自己的症状减轻了,甚至于他自己感觉现在已经恢复到健康人的那种状态了,这个时候他可能就会停用,擅自就停用这些药品,或者是说减少用量,那其实这种方式您认为是不科学的是吗?
    孙路路:咱们一个一个疾病来说。像糖尿病,到目前为止,没有药物可以把它彻底的治愈,我们所有的药物都是控制它的症状,延缓疾病的向前进展,通过用药,使糖尿病患者保持跟正常人一样的生活质量,这个就是我们所有治疗指南的目标。没有说通过一个阶段性的治疗,可以把糖尿病彻底的治好,把它纠正了,就是以后永远不再犯了,一天不用药,一顿不用药,症状就会发生,所以必须终生用药,规律的用药。而且按照规定,大部分药物都是餐前半小时用药,这样吃饭后,血糖像正常人一样得以控制。那么高血压也是一样,一旦诊断为高血压,应该终生用药,但是确实用药一段时间以后,血压就降为正常了,也蛮好的,所以好多人就把药就停了,减量。但是实际上这种停药以后,血压是会返跳的,又会高起来了,血压突然升高的话,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意外风险。正确的作法是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以后,应当继续用药维持,如果想减量或换药,应当找医生,但是不主张停药。
    05:14
    血脂高也是一样,血脂高如果你不改变生活方式的话,那么这个调血脂的药也应该长期服用。也有一些人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比如说他彻底的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了,每天规律的运动,每天的饮食特别注意,那我也见到过个别人坚持得特别好,的确他的血脂会恢复到正常,也会很好,所以你在保持生活方式不变的情况下,一般的你还需要药物来控制它。
    05:52
    主持人:那也就是说,高血脂的病人如果说他坚持合理饮食,控制自己的这个一些东西的摄入,包括坚持这个长时间的锻炼,他是不是也是可以比如说这个药可以停药呢?
    孙路路:高血脂的人,就是目前观察到一些病人,确实是通过这样的彻底改变,有疗效,收到很好的疗效,比如像重度脂肪肝可以变到轻度脂肪肝,血脂可以由原来非常高,然后降到就是接近正常,有的甚至就能到正常,但是有的时候呢,你稍一不注意一段时间它又回来了,就发现这样的。
    06:32
    主持人:那也就是说如果是确诊了的话,还是尽量地遵医嘱去正常的规律的用药。
    孙路路:对。
    主持人:如果想减少摄入的药物剂量的话,就要先到医院去做一些例行的检查,然后看一下,如果是身体指标有所恢复正常的话,这个时候可以在遵从医生的指导之下,把剂量再减少一些。
    孙路路:对。
    主持人:很多人就担心一个问题,因为我们知道是药三分毒,如果终生服药的话,会对人体的各个机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吗?
    孙路路:你讲得很重要,这一点,我想也是老百姓非常担心的,包括我个人,如果要是终生服药,我是学药学的,我是药剂师,我自己服药的时候也首先要考虑用药安全的问题。
    主持人:对。
    07:26
    孙路路:是药三分毒,这一点没有错误,就是营养品,我们天天吃顿顿吃,吃的过大量其实也未必是一件好事,更何况是药品了,那就是说,我们既然是要用药了,就要权衡利弊。所有的药物,它的有效性和它的安全性,都是一对矛盾的,就是说你是在权衡利弊的基础上,当你确认它的利大于弊的时候,就是说你服了这个药,你的生活质量和你的寿命,比不服药还能更长的时候,你才会选择用药。这一点,作为医生和患者的目标是相同的。治疗慢性疾病的药,是终生服药的,所以在一般药物研发的时候,就考虑到这一点了,这些药都适宜长期服用、终生服用,那么通过这样长期服用、终生服用,比不服用,比如说糖尿病的病人,你不用降血糖的药的话,你的存活时间比用降血糖药的人一定是短的。当然糖尿病的降糖药它也会有副作用的,对吧,那就是说你这个副作用给你带来的风险,就是比你这个不用药那还要小呢,对吧,你的生存期更长了,对吧,你的生命质量更好了,是这样的,所以它是在权衡利弊、风险博弈的前提下,那么利大于弊的时候才用药,包括高血压也是,那么所有的治疗方案、治疗指南都是经过这样博弈,医生和临床的这些专家定的这些指南,都是利大于弊的。所以患者在服用这些药物的时候,就是说是有风险的,但是已经是权衡利弊,你的受益大于风险。那尽管是这样的话,就是长期服用,像有些药物,它对肝、对肾有损伤,那么在选择药物的时候,比如高血压药也好、降糖药也好,降血脂的药也好,这一类药有很多,有些药对肝脏的影响小,对肾脏可能影响大点,有些药可能对于肾脏影响大点,对肝脏影响小点,那么有的药可能对肝脏、肾脏影响都比较小,所以我们会尽可能地选择那些副作用小的,安全性高的药品给患者服用。
    09:51
    主持人:也就是医生也考虑到这个问题,如果长时间用药的话,肝肾的这种负荷的强度可能比较大一些,就会产生一些副作用。我们说到糖尿病有一种年轻化的趋势,很多其实年轻人也有这个方面的困扰,但是年轻人可能他有一种想法,就是仗着自己年轻,可能在饮食上面进行调节,然后加大自己的这种运动量,这样他是拒绝服药的,您觉得这种可行吗?如果在年轻人身上的话。
    孙路路:糖尿病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1型糖尿病,而且年轻人通常患1型糖尿病的多。另一种就是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通常是发生在岁数比较大的人的身上,一般都在40岁以后,或者是更大年龄的人群,那么如果是患了1型糖尿病的病人,他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也是没有效的,必须要用药,而且就是要用胰岛素注射。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2型糖尿病初发的患者,比如他餐前血糖在7以内,咱们正常人应该是在6.1以内,也就是空腹血糖在7到6之间的话,那么这个时候是可以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加以纠正的,就不用服药,重要的是要看看他到底是诊断为什么类型的糖尿病,这个很重要。
    11:18
    主持人:那如果其实就是作为年轻人来说,像您刚才说的,要是如果是处于1型的话,如果说他,比如说各个症状通过服药稳定了,这时候他能停吗?
    孙路路:不能。
    主持人:还是不能。
    孙路路:1型糖尿病的患者要终生使用胰岛素,必须使用胰岛素。其实这个问题我觉得作为年轻人,患一型糖尿病以后也不用觉得那么可怕,其实我认识好多岁数大的人,有的都七八十岁了,他自打年轻就诊断为1型糖尿病,那么他一直就规律的使用胰岛素,那么现在依然很好,而且这个胰岛素现在设计得也很方便,它就像一支笔一样,餐前自己注射,使用非常方便,而且胰岛素本身就是肌体的成分,你也不用担心它会有特别大的副作用,因为正常人自身分泌胰岛素,使血糖能控制在一个正常的水平范围之内。那么1型糖尿病的病人是因为他自身不能够分泌胰岛素了,所以我们就外援性的给他注射胰岛素,所以胰岛素终生使用没有问题。
    主持人:没有问题。
    孙路路:没有问题。
    12:43
    主持人:但是我现在发现身边好多人,就比如说像您说,糖尿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医生是是要建议用胰岛素的,但是很多人一碰到胰岛素他就很忌讳,他觉得用了胰岛素之后,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那么他们这个担心来自于哪,胰岛素的作用是什么?
    孙路路:胰岛素本身降血糖的作用跟咱们讲的生理上自身分泌的胰岛素作用相同,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它应该是非常好的,没有太多的副作用。因为我们是外援性的给予胰岛素,我们生理分泌胰岛素是根据你进食的量的多少,自己能够调节。。外援性的胰岛素就是容易多了或者是少了,然后你给的多少还跟你吃饭有关系,如果你吃饭多的话,这顿饭量吃得特别多,你就应该相应的给予多点胰岛素,对吧,如果你这顿饭量吃得很少的话,那你就应该少一点注射这个胰岛素,因为你外援性的给,但是胰岛素的剂量通常特别不好控制,就是有经验的病人他就知道,我每一天我打多少单位的胰岛素,我应该吃多少的量,他有经验了,那么对于没有经验的患者,胰岛素用量少了,血糖会很高,有的时候,同样打这么多胰岛素,我这顿不太想吃饭,又吃得很少,那么这时候就容易低血糖,所以胰岛素最重要的不良反应,就是低血糖,那么低血糖经常就是注射的剂量大了,吃饭少了,或者是注射完了以后忘记了吃饭,或者是注射完了以后活动量特别大造成的。所以我吃饭虽然没有增加,但是我吃完饭以后它的消耗多了,剧烈的运动了,所以胰岛素用量很难控制。人体自身调控胰岛素分泌,是一件很神奇的事,你吃饭多了我多分泌点,你吃饭少了我少分泌点,你运动量大了我就少分泌点。所以外援性胰岛素最不好掌握的就是这个剂量。
    14:48
    主持人:量的问题。
    孙路路:这量的问题,那通常就是应该教育患者,这类病人,你就一定要固定的饮食,固定的生活规律,运动量,就是说你不要今天突然一下大运动量了,明天又小运动量了。
    主持人:或者今天遇到好吃的我就多吃。
    孙路路:就多吃,这不行,那么这样的话你配套胰岛素的使用量,这样的话就不容易出现不良反应了,那就是胰岛素的最最重要的不良反应,也是最最可怕的不良反应就是低血糖。
    主持人:就是低血糖。
    孙路路:低血糖如果发生了比血糖高的危险性还高。因为它容易引起低血糖昏迷,如果救治不及时的话导致死亡。
    15:31
    主持人:所以大家担心的这种胰岛素的危害,其实是跟它自己的这个饮食运动的不是很规律是有关系的。
    孙路路:对。
    主持人:并不是胰岛素自身会对人体有一些什么样的一些很大的危害。
    孙路路:对。
    主持人:那也就是说胰岛素如果要是控制得好的话是可以终生用的了。
    孙路路:对。
    主持人:是可以。
    孙路路:我认识一个人,因为他也是我们药学的,药学圈的,所以它也是属于医疗行业的,所以自身就非常知道这些,所以他胰岛素就用得非常好,他自己的生活也非常规律,饮食运动包括生活规律,剂量掌握得准确,不至于引起低血糖或者是引起高血糖,所以慢慢的,特别是1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了这个,还有2型糖尿病患者多后面,他用药,口服药没有太好的效果的时候,也需要注射胰岛素,那么在注射胰岛素的时候都需要自己的先调整好生活规律,然后再配套胰岛素的固定的剂量。
    16:33
    主持人:其实规律的生活和运动、饮食很重要,他们在得这些病之前可能就是由于过分的暴饮暴食,过分的摄入很多高脂肪、高糖分的东西才会产生了这些病症,那孙老师我们在经常看到一些电视上的一些广告,宣称自己是什么什么祖传的一些秘方可以根治,比如说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这种东西其实往往很多老年人或者是病了很久的一些人,他们可能觉得我就选择这种方式我去试一下,那您觉得这个可信吗?
    孙路路:通常来讲是不可信的,如果他要是真是能够把糖尿病、高血压都根治了,那我就觉得他应该能得诺贝尔奖了,是不是,所以他应该至少国家发明奖或者是什么,应该能够得,所以如果要是没有这样的话,就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也没有说哪个药或者说哪种方式能彻底把高血压、糖尿病根治了,因为全世界的治疗指南对于这类疾病的治疗目标都是延长生命、控制症状,都是以这个为最终目标的,所以这些广告我认为不要去轻信它。这是第一。
    第二个就是说,可能有一些祖传的秘方,就是特别是中药,会有一些好的缓解症状,还有使你感受到一些自我感觉的那个症状会好一些,会有一些这样的作用,就是中药,但是它也不能够根治,也不能根治,另外还有一些就是发现的所谓的祖传秘方,其实也不是,我原来就听说有一个药就是说他吃了以后就能降血糖,还有一些什么茶叶喝了就能降血糖。
    主持人:对。
    孙路路:那么实际上它后来经过检测,里头是搀杂有西药的成分,就是降血糖的西药的成分,那么有一个药它就把一个西药降血糖的药放到那个胶囊壳里面了,然后就查那里的药确实都是中药,也没有什么降血糖的西药成分,但是后来就是专家就检查那个胶囊,把那胶囊溶化了,溶解以后一查里头有降血糖的药,就是西药。所以连那胶囊壳一块吃了以后,它确实能够把血糖降下来,但是实质上是你服了西药的降血糖的药物了。
    19:11
    主持人:所以也就是说他们所谓宣传的能够根治什么的,这些东西都是不可信,因为它没有科学依据。
    孙路路:对。
    主持人:他们其实达到的这个终极目标就是让你的这个生活恢复到一种正常的健康的一种状态,让你生活品质没有下降。
    孙路路:对。
    主持人:您刚才也提到这个西药,我们发现很多得慢性病的一些患者,他们通常习惯性就是中药西药混着吃,这个科学吗?这种方式。
    孙路路:中药我们传统的祖国医学里头博大精深,确实有一些非常好的一些传统的留下来的这些方剂,还有这些成药也好,还有一些草药的这种组合,这个是不能否认的,那么西药它属于一个药,就是非常有针对性的告诉你能治什么病,那么中药它通常都是好几种草药混在一起以后,那么它会调整你一些症状,调理你一些的症状,而且我们从这种角度讲,其实一种植物里面就有很多种成分,那么草药是很多种植物混合在一起的,所以它是非常非常多的成分混合在一起,发挥的一个综合的作用,所以我们通常讲,就是它的作用机制并不是很清楚,但是我们可以肯定,它按照西医理论它应该是多靶点的,就是在体内多靶点的,全方位的发挥作用,调理、调整肌体。而西药通常就是一个靶点,作用在一个器官,一个特定的组织上,一个特定的受体上,发挥它的作用。那中药因为成分多,所以就是会多靶点的,所以它是有个调整、调理的这样的一个作用。那么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比如像我们食物,其实食物你要原来讲,可能也都是药材,也都可以作为药,只是它好吃,它的副作用更少,所以我们就把它变成食物了,变成饮食了,甚至变成蔬菜了、水果了,那么那些不好吃的但是依然有作用的,有调理作用的,就变成药了,有的时候也是这样区分的。所以就是说,它也讲究一个平衡,中药包括我们饮食食谱要广泛,也是一个平衡,所以它肯定是有它的这个治疗作用的。
    21:52
    一旦你患了疾病以后,原则上都是这样,能用一种药治疗就别用两种药,对吧,如果你用中药有效了,你就不要再用西药了,如果你用西药有效了,你也不用再用中药了,你没有必要去承担那么多的风险,你达到了目的就算可以了。我个人的观点认为,能用一个药,别用两个药,你用西药治好了,你就别再去用中药了,你用中药治好了你别不要再去用西药了,那么非得要用的时候,必要的时候,那么你可以联合用药,就是我也用中药,我也用西药调理一下,咱们前面还是回到前面,是药三分毒,别以为这药越吃多越好,我们有的时候也看到一些病人拿着小筐去取药或者拿一个小袋子,就拿一袋子药回去,感觉用药越多好像是越好,还有就是甚至把这个药作为一种待遇,好像给我这么少,怎么给他那么多,其实我觉得能用少的话说明你身体健康,你看你一种药就能解决问题,别人得好几种药才能解决问题,说明你病多。
    23:07
    主持人:所以这个药混着吃还是不科学。
    孙路路:对,尽量少用药。
    主持人:那么我们现在发现有一种现象,就是好多老年人,自己得了慢性病,要长年的服用药,所以他就有一句话就叫久病成医,所以他比如说今天我特别不舒服,我就自行地多加一片药,我今天感觉还不错,我就减一片,这种自行的加量和减量会不会有危害呢?
    孙路路:原则上讲,你不要自己去加一片或者是减一片药,如果你确实觉得你身体状态比较好了,想减量,你就去看一回医生,对吧,让医生给你做一个检查,比如你血压正常了,你血糖调得好了或者是怎么样了,那么你去做一次检查,确实你的指标都不错,那么医生会建议你减量或者是给你换一个相对作用弱一点的药。那么就是加量这个更要命,就是加量,如果你加不好的话,比如尤其是调整血糖的药,降血糖的药你加量的话别搞成低血糖了,所以也是要非常慎重的。那么血压的,比如血压高了低了,有人说我今天血压不好,我自己觉得血压不好,你得量一下,你确实血压高了,咱们说久病成医的患者,你确实比如说我原来每天早上就服一片药,然后我一测血压,这一天都挺好,那我现在服一片药,血压不好了。
    主持人:就是降不下去了。
    孙路路:这个时候他要是以前有过用药经验的话也是可以加的,但是你加的那个量一定不要超过说明书允许的那个最大剂量,说明书上都会写清楚,这个药比如一天一次,一次一到两片,那么你最多加到两片,你就不要再超。但是一般来讲还是主张规律的用药,你血压控制好了,因为你是用了药才控制好的,并不是说你不用药它就能好是吧,人家给你调整到一个正常范围内了,你忽然就停药了,那他血压就会高起来了。所以要保持这个剂量,才能够控制到这个好的状态。如果说我今天好,这一段时间都挺好,一个月都挺好了,我就把剂量减少了,没准你的血压又上来了。所以有些患者减量的话,还算好一些,就千万别擅自停药,那是很危险的,尤其是高血压。
    25:52
    主持人:也就是说如果是停药或者是加量都是很危险的。
    孙路路:对,还是应该找医生确认一下,然后你跟他交流一下,你说我这种情况我能减量吗?或者说我能停药吗?听听医生看他怎么告诉你。
    主持人:可能根据这个医生,比如说一个疗程用完这个药之后我们再去检查一下,如果身体有所缓解了,那可能相对的可以减少一些,如果今天实在实在不舒服的话,那就是按照说明书的最大上限去服用,也千万不要超过那个,比如说两片觉得还没有什么效果,那我就吃三片,这种事是绝对要不得的。
    孙路路:绝对不行的。
    主持人:好,非常感谢孙老师今天做客我们的节目,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关于这个慢性病我们如何来用药的一些知识,非常感谢您,也感谢各位的收看,更多的精彩内容我们期待与您分享,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