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你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本期的节目,我是主持人煦霏。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儿童的用药安全问题,许多儿科专家也呼吁说,家长要提高安全用药的意识,配合医生尽可能的降低孩子因治疗用药而带来的不良的反应的风险,那么时值全国的安全用药月,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国家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总局的特邀专家,同时也是新世纪妇儿医院的李璞主任医师做客我们的节目,欢迎李老师。 李璞:各位家长大家好。 主持人:我知道其实李老师在做客我们今天节目之前,为我们做了很多准备工作。 李璞:是,因为我觉得这样一个机会非常好,我自己作为一个儿科医生,在儿科临床工作中碰到太多太多的问题,孩子年龄小,抵抗力低,生病是可以说是在所难免的,但是一生病家长就很着急,也就是说在用药方面就。 主持人:可能就不那么科学了。 李璞:不那么科学,因为家长毕竟他不是做医学工作的,他可能是各行各业,那么我们就正好借助这样一个平台,跟大家好好聊一聊关于孩子用药安全的问题。 主持人:您刚才也提到了,因为孩子可能生性比较顽皮,再加上可能自身的免疫力的一些问题,就会导致孩子其实会不同程度上的会出现偶尔会有发热的情况,那么现在我们就发现很多家长,孩子只要一出现发热就立马给一片退烧药,您觉得这种做法正确吗? 李璞:是,就是说我们怎么样来看待发烧,其实我们想,一个孩子刚才主持人说了,孩子小,抵抗力低,那么我们生活在一个有菌的环境,病毒也好、细菌也好、真菌也好,比较多,那么孩子感染就很常见,孩子有一个外来的感染,我认为发烧是一件好事,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件好事。 主持人:是一件好事。 李璞:对,外来感染进入到我们身体里,那你该不该有反应,那我们应该全身动员起来有一个反应。 主持人:就是去抵抗。 李璞:对,去抵抗,我想把你这个细菌排出去也好,我想把你烧死也好,总而言之,我要对抗你,是一个很积极的反应,那这时候反应什么呢?第一,我心跳加快了,我呼吸加快了,我开始发烧,就是全身的免疫系统全都动员起来了,那这时候表现就是脸也红了,精神也不好了,人也不爱吃东西,势必要高烧了,家长就非常着急,其实我觉得一家长要摆正心态,因为孩子发烧是一件好事,当然,如果说孩子发烧高烧了,惊厥了,那当然也给孩子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所以我觉得第一件事就是孩子发烧了,我试试他的表有多少度,但是切忌什么呢,孩子本来就发烧,很难过,你拿着一个水银的那个体温计在他面前甩甩甩,然后再给他放进去,孩子很不舒服,所以这时候我们心里有抵触,你发烧了,你到别的地方,孩子背后,把那体温计甩到正常,从后边,从腋下后边给他放进去,前面跟他聊着天,怎么回事,是你是不是想喝点水,想吃一个水果。 主持人:分散他的注意力。 李璞:分散他的注意力,对,夹五分钟到八分钟,然后别人从后边拿走再去看看,那我看看孩子体温一般开始的时候,就是37度8,38度,这时候可能大家一使眼神就知道孩子发烧了,那就说咱们喝杯水吧,干杯吧,妈妈一杯,宝贝一杯,喝水,多喝一点,不要要求一次喝多少,就是小口勤喝,大家想我们喝了水以后,很快就进入血液循环,尿多了,对吧,这样有利于降温。 主持人:排毒。 李璞:排毒,就可以起到这方面的作用。还有你看孩子烧到38度了,38度1、38度2了,那我们也可以给孩子洗个冷水澡。 主持人:这个时候是可以洗澡的。 李璞:可以洗个热水澡,我们这个洗澡就是把水都兑好了,先放凉水再放热水,到一定温度把孩子放到里头,快一点,我们这回不是搓泥的时候,他一给孩子一洗的时候,我们想在热水里,孩子毛细血管很快就扩张,皮肤就发红,我们皮肤一个很大的面积,所有的毛细血管都扩张了,想想我们这散热的速度是很快的,大概在这水里洗个五分钟、六分钟,最多不超过十分钟,立马就给他洗,擦干了,拿一个大浴巾把他包起来,放到卧室里面,这会儿休息了,躺在床上了,小不点的就哄哄他,大一点的讲个故事,他可能转移注意力了,半个小时再悄悄的给他试仪表,看看体温是不是降下来点,再喝点水,如果体温能降下来了就算了,我们不希望把体温一下子正常,因为降到正常,因为病菌或者细菌这个病灶并没有消除,你单单把体温降下来并不利于孩子去抵抗外来的入侵者,不希望他一下降下来,希望他病灶得到控制,体温自然而然就降下来了,你再不断地试表试表试表,如果还烧,那就等我们物理降温洗澡什么都不管事,还烧,烧到38度5,那就用退烧药了,家里一定要准备孩子的退烧药,但是也有家长着急了,咱家里没有退烧药,孩子过去没有发过烧,说孩子他爸,那天你发烧的时候那个退烧药给我们孩子用点吧,这是不可以的,不可以。 主持人:那么您觉得在多少温度的体温的情况下,我们才应该去用药,您刚才好像提到说38度往下其实一般我们认为是比较低烧的一个情况,可能是通过物理降温,那38度往上是不是就可以用药了呢? 李璞:这个刚才主持人说得非常对,这样有利于家长去掌握,38度,那用不用退烧药,看看孩子的过去,过去孩子一烧38度5就抽风,我们叫做高热惊厥,一下38度他受不了了就抽起来了,抽起来了我们想对孩子整个中枢神经系统都不好。 主持人:对,都是有损害。 李璞:过去有过高热惊厥史的,38度要用退烧药,过去没有过高热惊厥史,我们可以等到38度5再用退烧药。 主持人:就是我们俗称那种孩子比较皮实,尽管发烧还是依然很活泼的哪一种。 李璞:还活泼,还在那蹦蹦跳跳的,当然有的时候也打蔫了,精神也不太好了,我们还是要,所以这个量体温非常要紧,不能靠这个来,摸摸脑门,我们毕竟手不是一个体温计,就是说不要盲目的降温,家长想,你给我打一针让我降到正常,感染灶取消了吗?感染灶并没有得到控制,这个免疫力系统整个全身动员的这种积极的力量,你把它压下去了,实际那是不好的,所以我们说对待孩子发烧,我们要一分为二,一,它是一个身体对外来侵略者的一个积极反应,第二个,如果高烧,或者是发烧的时间长,对孩子是一个消耗,精神不好了,食欲不好了,睡眠不好了,烦燥了,确实对孩子也不好,所以我们就说对于发烧一分为二来看,不要着急。 主持人:就是首先从心态上家长要调整一下,不要孩子一发烧就觉得如临大敌,那么其实刚才我打断了您了,我们也说到那个退烧药,那么您觉得这个家里面一般给孩子备什么样的退烧药呢? 李璞:第一,我们一定是儿童专用的,比如说我们现在我们叫做美林,它是一种布洛芬的一个成分,还准备一个叫泰诺林,泰诺林它的成分叫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不同的退烧药有不同的代谢途径,我们记住一点,就是是药三分毒,没事儿的时候尽量不要用药,那么这次用的美林,它是一个代谢途径,4到6个小时以后体温又升上去了,我就不用这个了,我用泰诺林,它是一个代谢途径,因为我们知道孩子小,他的各个脏器发育得很不成熟。 主持人:对。 李璞:心脏有了吗?有,肺脏有了吗?有,肾脏有没有,有,肝脏有没有,有,但是他的功能都不够健全,肝脏的解毒功能和肾脏的浓缩稀释功能、排毒的功能都还不健全,我们就是想一定是专有,孩子专用的,毒副作用相对于成人的要小,肝脏解毒我也不用你费那么大劲,排泄的时候我有一定的量,也不让你肾脏过分的疲劳,就是这个代谢下一次我再用的时候,再有一个就是千万不要很快的就间隔,一定要有间隔时间,那我说我用了美林以后,烧退得不明显,加上很着急,我把药吃进去立马就退,我们想这个药吃进去,被我们的胃肠道吸收,它要到全身去起到一个退烧的作用,所以你不能着急,大概一般40分钟以后。 主持人:观察一下。 李璞:观察一下,慢慢降下来,降下来,你可能又着急了,我再用一次吧,其实这样对孩子健康真的没有好处,你往下压体温,你有没有看看他病灶在哪,在这个时候作为家长很难,我怎么知道他病灶,那我去看他精神好不好,食欲好不好,流鼻涕吗?咳嗽吗?如果这时候有大便,大便好不好,我把大便仔细看一下,有没有稀,里面有没有脓血,那我们就再考虑他有没有是呼吸道的感染还是一个消化道的感染,当然在这个季节,那他主要是一个上呼吸道的感染,而且上呼吸道感染90%都是一个病毒性的感染,其实要是说作为一个医生,他可能明白,一个病毒性感染,实际他是一个自限性,我们说一般的病毒,不说特殊的,就是说病毒进到身体里以后,病原就要走,身体里头产生一个抗体,这是抗原,我们产生一个抗体,形成一个抗原抗体复合物,就排出去了,所以你进来这个抗体十个,我产生二十个抗原,自然而然就把你消灭了,消灭了抗原病不就再好了吗?但是这就是一个过程,所以我们家长要耐心等待,但是一看耐心不行了,精神也不好,在那嗜睡,还在那吐,体温也压不下来,这对不起了,就真的要去医院了。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说儿童用药的这个退烧的方面是有两种这种。 李璞:常用的。 主持人:常用的途径。那么我就想问您,因为可能有的家长他不了解哪种药对孩子可能更有一些作用,是不是两种药都要备着? 李璞:都要备着。 主持人:都要备着。 李璞:对。 主持人:那我们怎么来选择用药,比如说像您说的先用其中的一种,我们观察是40分钟还是更长的时间? 李璞:一般的退烧药40分钟就都见效。 主持人:40分钟,如果这个药可能要不见效的话,那是要用另外一种药,还是我们直接送孩子就去医院呢? 李璞:还是要看孩子精神,我用了这个虽然烧没退,但是比如说你看调皮捣蛋的孩子,还在那疯还在哪玩,但是也是觉得不平常,他没有特殊的症状,除了流点鼻涕,有点咳嗽,好像还行,也有的孩子38度不到精神也不好,在那嗜睡,然后给点什么东西喷射性呕吐,那我立刻就想了,这孩子会不会有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了,那我就赶紧往医院跑,所以它是一个综合的去分析,孩子是不会装病的,你一定从它的精神上看孩子,因为我们平常是自己的孩子,我们很了解他,你精神不对劲,哄也不行,转移注意力也不行,那就往医院跑。那么如果觉得精神还行,过四到六个小时再考虑用另外一种,因为每个孩子对每个药的敏感性也不一样,在这个过程其实做妈妈挺不容易的,你就会去摸索,有的妈妈群在一起说用这个特别好,但是你先用的假如用美林,未见得就比人家用那个好,但是人家用那个泰诺林可能就比你这个好。 主持人:这可能还是根据孩子的个人体质不太一样,这个交流只是一个就是说他的单方面,针对她孩子的一些现象。那么李老师我们注意有这样一个现象,就是在医院里面,如果医生在给孩子开口服用药的时候,家长一般会主动提出说给孩子输液,那么我就想问您,这个口服用药和这个输液它们俩的区别有什么? 李璞:大夫一般他是根据病情来给你考虑是口服药还是肌肉注射,还是给你输液,一般的说病情不是特别重,还是孩子精神也挺好,基本上还是配合的,那我们原则上就给他用口服药,那来了这孩子都昏迷了,而且吃一点东西就吐,那就没办法了,那就考虑肌肉注射或者是静脉输液,但是我们家长又有一个概念,就是基本上听大夫的,因为大夫他心里有很多想法,他不能跟你都说了,比如说我怀疑你有脑膜炎,你要跟他说了以后家长紧张死了,对吧,同时也对家长是一种保护,他就是有些不能去说,一看这孩子精神还行,咱们就先吃点,孩子吃退烧药都很好吃,又甜又酸,它都是变成了一种悬浮剂,吃的时候摇一摇,那就是剂量每公斤体重应该吃多少,吃了以后家长会告诉你,吃了以后孩子有可能有什么情况,什么情况你可以在家观察,什么情况呢,你恐怕还得来。但是我们说输液,输液是某些特殊的情况,第一你是吃不进去,开了也都吐出来,再一个就是病情非常危重,光靠口服,等那么长时间我们等不了了,我给你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说这个季节正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季节,又叫做秋季腹泻,现在秋天秋季腹泻,这孩子大便次数特别多,完全是水样的,有时候很快这孩子就脱水了,你说你靠口服,我们倒是有口服补液盐,那你来不及喝,他还在那往出排,那这时候我们就要静脉给药了,所以到底是口服还是静脉,一看病情,再一个看这孩子的接受情况,最好要听大夫的,那你可以跟大夫说,你干吗口服的,能不能给我们输一点液,大夫说你这孩子不适合,有的家长就是,不行你就得给我输,而且还得给我用点抗生素,你这孩子病毒感染,你要那么多抗生素干什么呢,就是还是听医生的。 主持人:听医生的,有问题可以多沟通。 李璞:多沟通,你可以提出你的看法,大夫,比如我作为医生,我就跟他说,这样对您的孩子没好处,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你要是静脉输液缺点缺点缺点,您说用哪个?他说好,还是口服吧。 主持人:还是口服。 李璞:心服口服,心服口服了。 主持人:因为那样可能危害性可能反而更大一些。 李璞:对,每个家长都爱孩子。 主持人:就是大家的整个的目的是一致的,就是要把这个孩子。 李璞:统一起来。 主持人:对。那您觉得哪种用药是比较安全的呢? 李璞:口服。 主持人:还是口服的。 李璞:但是如果病情重,即使安全,输液也不是那么可怕的,但我们也不把输液看得那么可怕,因为有些药要很快的进入肌体里头就要起作用,大夫觉得您这孩子还是输点吧,输点液,咱们肯定来说,也不是说一下就用把这个路就定死了,您这就是口服,输液不行,有的孩子确实是建议你先输,输液,如果咱们把这一段过去,咱们再改口服。 主持人:先把状态稳定了。 李璞:稳定。 主持人:然后再慢慢把这个药量还有整个的这个东西再减到一个可控的安全的这样的一个范围。 李璞:对,安全是最重要的。 主持人:你刚才也提到说,其实做妈妈挺不容易的,尤其是在孩子生病的时候,给孩子喂药的时候,那个时候其实特别难,我们知道不管是中药还是西药,它都有一点那种苦涩的感觉,小孩子是一般可能不太喜欢这种味道,所以一般很多妈妈们都喜欢在那个药里面加一点糖,这样的做法其实很普遍,但是我不知道这样做对吗?李老师。 李璞:其实现在孩子药都是比较甜的或者是比较酸的,味道很好,如果这孩子特别嗜甜,嗜好的嗜,特别嗜甜,那真的是一口都不吃,吃了给你喷出来,那我们偶尔的妥协也是可以考虑,少放一点。 主持人:少放一点。 李璞:少放一点。 主持人:那也就是说这种做法是。 李璞:不推荐。 主持人:不推荐。 李璞:不推荐,因为本身咱药已经是甜的了。 主持人:那是会有抵消的作用吗? 李璞:倒没有。 主持人:倒没有。 李璞:对。 主持人:但是这个做法其实并不是。 李璞:并不推荐,因为我今天特意到我们药房去看了看,我觉得那个药都是挺香甜的,它有一种香味还甜,有的药还有一点酸味,挺好吃的。 主持人:其实是考虑到孩子的这个喜欢的口感,他们就在里面可能添加了一些东西。 李璞:对,现在非常人性化。 主持人:您刚才也提到一个细节,就是现在有很多人也这样做,就是比如说孩子发烧了或者怎么样,可能之前他吃过一种药是好使的,他就觉得那可能我成人用药是多少量,给孩子减半不就可以了吗?这样做法您觉得对吗? 李璞:不可取。 主持人:不可取。 李璞:对。比如说我们成人退烧,因为成人,一般地说我们这孩子用药他都是经过了很多的实验,就是考虑到他娇嫩的肾脏,娇嫩的肝脏,过去比如说,现在成人假如说我发烧了,我用点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我们现在孩子是不用的,因为我们用了这种退烧药以后,它会引起一种特别的病,过去不认识,因为没有这些药,我只能用,比如说我小的时候只能用成人的,但是现在不是了,现在我们把孩子的健康放在非常高的位置,儿科它有专用药,成人的药它不能用,减量不能用。 主持人:我们老百姓普遍有一个观点,就是说给孩子多吃这种中成药,因为我们知道是药三分毒,可能中成药会让我们感觉可能之后的残留的一些毒害性或者是这些毒素会少一些,是这样的吗? 李璞:中成药它是一个复合的药,比如说我们说清肺的,它是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它是这样,然后它有加有减,但是我们要知道孩子的肝脏和孩子的肾脏,比如说我们过去用过一些药,比如说什么呢,有病没病至保定,我不知道你听没听说过,这个定实际上它是一种汞,是朱砂,里面有朱砂,那这种朱砂的成分主要是汞,那对孩子非常不好,还有的中药里头有雄黄,雄黄经过氧化以后,实际上是砒霜,给孩子吃,那么我是不主张,那么我们经过调理以后,中医先生给我们看一看,看看舌相,看看脉相,综合看看你的整个孩子的情况,他可能给你开一个适合你的这孩子的药,那么我觉得是可以用的,但是我觉得这种中成药爸爸用可能管事,妈妈用也管事,但是孩子不可以用,还是那句话,成人的药孩子不可以用,这种复方的药尽量少用,那比如说我们说儿童清肺口服液,专门给儿童设计的,那还是可以考虑,也是医生给你开了,你才用,你别自己道听途说,因为现在渠道也特别多,家长就可能说我张家吃了就管事,李家怎么怎么样,从长远上看那还不吃为好,因为咱们知道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它里面学问很深奥,我们就道听途说的很浅、很肤浅。我虽然也学过中医,但是我不敢,因为我没有过实践,弄不好对孩子造成伤害,就非常对不起孩子,如果是中成药用起来要在中医医师的指导下慎重用。 主持人:其实孩子在生病的时候,家长非常心急如焚,再加上孩子可能不停地苦恼,就会导致很多时候手忙脚乱的,容易给孩子或者是拿错了药,或者就是说把成人的药直接就给孩子吃了。那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的话,我们应该怎么样的去处理呢? 李璞:第一,预防为主,因为你一旦吃进去,可能有的还能出来,有的就弄不出来了,一定是把成人的药跟儿童药分开,虽然我们家有个药箱,但是成人的药不往这里放,专门有一个成人的,孩子就是专门的,所以预防为主,这样你就不容易吃错,一旦你发现吃错了,那怎么办,立马就催吐,掏他的喉咙,把手洗干净了,让他能够吐出来,但是如果过了好长时间你发现吃错药了,那这时候你最好往医院跑了。 主持人:洗胃。 李璞:有可能洗胃,但是你把他吃剩下那个药,药片也好,药水也好,药瓶,药盒拿上去以后。 主持人:都带上。 李璞:带上到医院,医院一看知道这吃了,没关系的,你心里就放心了,大夫一看这不行了,赶紧洗胃,洗胃可能时间长了怎么办,赶紧给你输点液,把它能排出去吧,但是我觉得走到这一步就真是不好了,就是预防为主,孩子比较小。 主持人:对。 李璞:很快的吸收进去了,吸收进去你说你怎么掏,为什么有的时候我们不主张动不动就输液,输进去了出不来了,吃进去就洗胃,你抠他让他吐出来,但是一旦输进去就没有办法了,主要是预防,再一个我们家里一般不具备误食药物的这种能力,你比如说我自己虽然是医生,如果我们家孩子吃错药了,到一定时间我发现了我也不具备这种能力,家里没有这种设备,就赶紧120就赶紧往医院送。 主持人:所以其实还是像您说的,最好是在预防。 李璞:对,单放起来。 主持人:对,现在有很多的药盒,它从颜色上、大小上面,包括可能上面LOGO和图案方面,就是一眼能看出来哪个是成人用的,哪个是孩子用的,这个可能就不容易忙中出错了。那么之前我前两天看到一篇科普的文章,上面说,其实对于年轻的爸妈来说,孩子选药不但要对症,同时还要选择合适的这样一个剂型,那么李老师,现在适合孩子的药物剂型有多少种? 李璞:至少有,少说七八种、八九种,比如说我们常用的滴剂,因为孩子从出生两周可能就要用维生素AD了,那这个时候一般都是滴剂,那个剂量已经都给你弄好了,就在一个小小的胶囊里面,你只要把胶囊打开,一挤就挤进去了,这个量能得到保证,再一个就是刚才主持人也提到了,就是孩子可能有些都不愿意吃,那么我们把它片怎么咽呢,不好咽,我们把它做成混悬剂,混悬剂到时候你把它摇一摇,一毫升里面含有多少药多少毫克,会告诉你,医生告诉你这孩子应该吃多少毫升,告诉你弄成混悬的,还有就是散剂,就是粉状的,比如说我这孩子拉肚子,可能给你开了一点蒙脱石散,这个时候你就要把它化成水了,就是它很容易溶于水,还有就是口服液,比如说我们好多的咳嗽药水,它都是一种口服液,味也比较好,你吃的时候摇一摇,很省事,不用你再化了,有的没有化开,底还沉着,你这个药的剂量就没法保证,再有就还有,比如外用的退热贴,孩子不舒服,虽然温度不高,38度多,但是很难受,就给他弄退热贴一贴,他可能就觉得舒服一点,就完了。外用的还有一些洗剂,你外伤了摔一跟头磕了,磕了破了但是并不重,那就给你用一点点洗剂,家里面给它洗一洗,所以孩子用药根据孩子的特点,我们片剂用得比较少,因为你小片,万一吃不合适了,卡在嗓子里了呢。 主持人:对。 李璞:你要把它化了,我们刚才说了,如果它的颗粒不大溶于水,你这个剂量没法保证,我们一般都采用液体的了,悬浮的了,这样可能孩子吃起来比较容易一点,我们在选的时候,一选剂型适不适合他,二,我们看这口感适不适合他,这样你就能够保证孩子接受这个药,同时能够保证这个剂量。 主持人:我们现在注意到很多家长其实非常关注孩子那种成长的健康,那么大家就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给孩子补充各种维生素,补钙、补铁、补锌,我们也知道很多口服液都是打着这样的一个噱头来宣传他们的产品,那您觉得这是孩子的一种必需的东西吗? 李璞:孩子这些额外的东西我们就是一个原则,缺什么补什么,而且尽量以食补为主,那我们说孩子生下来了,为了预防,尤其是一些寒冷的季节出生的孩子,我们为了预防他,我们叫做维生素D缺乏性佝髅病,我们一般都给他吃维生素A+D的这种滴剂,1岁以前他有一个品种,一岁以后到两岁之间都有一个,那就是说这是应该吃的因为他是帮助钙吸收的,那我们说孩子生下来50公分,之后长到1米7、1米8,他有一些钙对他来说是非常要紧的,那这钙怎么补充呢,主要是食补,那我们说现在孩子生下来我们是坚持母乳喂养。 主持人:对。 李璞:而且我们主张现在就是说能够喂到两岁,喂到两岁,母乳里面的蛋白质和母乳里面的钙比我们口服的钙吸收要容易多了,吸收得要高多了,当然哺乳期的妈妈我们主张她吃钙要多一点了。 主持人:她自身吃了之后。 李璞:妈妈吃,再从妈妈乳汁里出来的那个钙含钙量高了。 主持人:吸收得也快。 李璞:吸收率高。那我们吃有时候吃一种补充的钙片,那它的吸收率没有多高,但是你从妈妈吃的这个钙片,再从母乳里面出来,那这含钙量就高了,所以那时候我们说小的时候A+D是应该吃的。但是到了后来吃母乳,母乳喂养,妈妈多吃点钙,有的妈妈生下孩子没事儿了,就开始喂奶,但是她自己也不太接着吃钙了。 主持人:对。 李璞:我们想一个怀孕的妈妈,其实她的营养真的丢失很多,我们成人有208块骨头,孩子同样208块骨头,他的骨头他的钙从哪来,都从妈妈身体来的,你说你要不补钙,不补钙,你这孩子他不缺吗?所以我们希望即使是妈妈生完了孩子,你只要在哺乳期,你就得认认真真的吃钙,这样孩子得到的钙就差不多了。那铁,那么我们说孩子4到6个月,长到4到6个月的时候,他从妈妈身体里带来的储备的铁用的基本上差不多了,就必须额外补,所以我们为什么4到6个月的时候要添加辅食,这个时候如果是米粉的话,也是要用这个含铁米粉,妈妈也要有理念,就是4到6个月,孩子身体里储备铁用得差不离了,我的饮食里,因为现在我在给孩子喂母奶,我也应该多吃点含铁的东西,这样我乳汁里面铁的成分高,而且妈妈乳汁里的铁跟我们吃的木耳,那里面的铁锅炒菜的铁不一样,它是一个血供素铁,很容易吸收,吸收利用率非常高,那就是铁通过辅食的添加和哺乳期妈妈的饮食,包括锌都是这样的,铁对人也非常要紧,锌对人也非常要紧,我们主要靠食补,实在是在医生指导下一看食补好长时间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那就在医生的指导下考虑要不要药补,就是钙铁锌都是这个问题的。 主持人:李老师,您刚才说冬天出生的孩子可能容易出现一种什么样的现象,那么我就想问您,因为我们可能要了解这个孩子身体里到底缺铁缺锌缺钙还是缺什么,我们怎么来去检测呢? 李璞:一般的我们说冬天为什么生的孩子容易出现钙不足的问题呢,就是阳光,我们知道皮肤里头有些醇类的东西,经过紫外线一照,就变成了维生素D,所以夏天孩子要接触阳光比较多,那我们可能考虑就是稍微少一点。 主持人:那夏天的孩子他可能也会有一些某些维生素方面的缺乏吧? 李璞:夏天也有的,比如说孩子出生低体重儿,体重也小,身长也短,那就是说我们还是要有一些特殊的,一般都经过保健医生去仔细观察。如果能够观察或者通过身高体重的监测可以解决就解决了,如果实在是搞不清,你这孩子缺不缺铁,缺不缺钙,缺不缺锌,那缺铁我们很容易做一个血色素,给孩子扎一个血色素,血色素不低的话,那我们饮食调整得也行了,钙也是这个问题,其实钙比较容易,就是你这孩子缺不缺钙,一,我们问你哺乳期妈妈你吃钙怎么吃的,怀孕时候怎么吃的,那我就考虑你的孩子现在缺钙的可能性有多大,同时临床医生你这孩子抱了以后,他会有很多考虑,看看你的头发,看看有没有枕秃,看看你的囟门,再看看你有没有鸡胸,有没有肋骨外翻,如果站着会走的孩子,腿有没有O形腿、X形腿,他会帮你判断,但是更重要的就是饮食的这种结构,我们叫做问病史,有的时候家长觉得你怎么问我那么多,吃什么你都问那么仔细,就是要考虑这个,因为我们如果能够从临床上解决了,尽量就不给孩子做化验,因为化验它毕竟是间接的。 主持人:对。 李璞:必要的时候也得做,但你老扎孩子孩子就烦你了。 主持人:其实通过这个望闻问切其实能够判断孩子可能现在是一个状况。 李璞:对。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这个孩子在哺乳期的时候,由母亲来摄入一些钙,摄入铁锌这些东西化成乳汁喂给孩子,那孩子如果度过了两岁,度过了哺乳期之后的话,这个时候他可不可以用一些这些口服液去补充一些营养呢? 李璞:一般的我们说孩子到了两岁以后,维生素A+D原则上就不再吃了,为什么呢?他活动量大了,户外活动多,再一个他食物品种多了,就是好多东西可以从食物得到了,这就问题不大了,但是我们后来特别讲究什么,就是说孩子的辅食,到后来两岁以后可能你喝四五百毫升奶,剩下都是饭了,这个饭我们特别讲究均衡全面,就是在吃的时候,主食蛋白质,蛋白质我们说孩子要喝奶,瘦肉,猪肉、牛肉、羊肉的瘦肉,和一些白色的肉,比如说鸡肉、鸭肉、鱼肉、牡蛎这些海产都有一些白肉,你去搭配着吃,再一个就是青菜,各种颜色的都要吃,红的、绿的、紫的、黑的、白的,都要去吃,尤其这个季节这个秋天水果也多起来了,我们可以蔬菜水果,蔬菜不能代替水果,水果不能代替蔬菜,就是说你饮食均衡了,到保健大夫那一看你,觉得什么都挺好就行了,其实最重要的就是食补。 主持人:还是从我们日常的饮食膳食当中去吸取我们所需要那些维生素。所以说其实没有必要完全要依赖于这些所谓的口服液。 李璞:没必要,就是我们不要单纯去看宣传,你要一看宣传的话,你什么都得补,但是你这孩子吃的比谁的样都全,食欲比谁都好,那就补,没有必要补,你补多了以后它有一个相互竞争的,比如我们说钙是两价的,铁也是两价的,锌也是两价的,那么假设我们这个房间里只有五把椅子能够放这两价的东西,你铁一下占了三个,锌怎么办,就只有一个位置,钙只有一个位置,那就会影响其他这种有竞争两价的因素会有一个竞争的,所以我们还是希望能够均衡,能够全面,我觉得作为一个妈妈挺不容易的,饮食要考虑,一个鸡蛋羹我要做出多少种来,饺子我要做出多少种来,熬粥要多少种,然后在色香味形上来回给它变,变了孩子就爱吃,你就省去了很多额外的麻烦。 主持人:还真是,从饮食上面,可能从那个外观上面去吸引孩子去吃,这样可能就减少了之后那种营养素的这种摄入。 李璞:对。 主持人:其实单纯营养素没有起到根本解决孩子想补充这种各种维生素的这个方面的一些需求。 李璞:对,一个良好的膳食习惯从小养成,不挑食、不偏食,这样营养很均衡,就是你将来到了幼儿园你也不挑食,到了小学你也不挑食,一直到成人,对孩子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膳食习惯,会影响一个孩子一生。 主持人:好,非常感谢李老师今天做客我们的节目,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新的一些知识,也让很多家长就是从这种错误的用药的这个误区里面走了出来,感谢李老师,也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