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烧钱”后买菜平台路在何方

2022年01月18日 07:43   来源:经济日报   李勇坚

  历经“烧钱”大战后,处于持续亏损状态的网络买菜平台正在冷静下来,一些地方区域供应商订单快速下降,用户流失严重,网络买菜平台正面临新的挑战。

  网络买菜平台成立之初,寄希望于网络大数据,希望以此解决生鲜产品供给难题,从而提高生鲜产品流通效率,更好实现盈利。然而,在发展实践中,网络买菜模式的一些痛点问题未能有效解决,面临的瓶颈逐渐显露。

  一是生鲜供应链管理的优势仍不突出。生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低,流通过程中损耗高,对供应链管理要求非常高。传统的供应链模式,其损耗在5%至25%之间,运营成本高。网络买菜平台原来期望通过其大数据、算法、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供应链效率,经过几年的发展,在生鲜产品流通损耗控制、大数据预测需求等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供应链智慧化的优势并没有完全体现出来。

  二是客户拓展难,没有形成规模优势。生鲜产品大多需要冷链物流等加持,其物流成本很高,在实际运营过程中,需要大力拓展客源,形成社区规模优势,从而降低单一订单的物流履约成本。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由于商品无接触配送的需要,平台客源一度快速增加。然而,随着疫情受到很好控制且防控常态化,这种客户增加的趋势并没有得到很好延续,甚至出现部分客户弃用平台的情况,这使平台无法通过快速获客而实现规模优势,其履约成本居高不下。

  三是客单价低,高毛利率品类难以拓展。研究表明,目前生鲜产品电商的客单价平均在40元左右,而大部分生鲜产品本身毛利率并不高,平均为15%左右。这主要是由生鲜行业的特点决定的:蔬菜、鱼、肉类等商品从种植、养殖到餐桌的过程,缺少加工环节,很难提升附加值,因此缺少溢价空间。网络买菜平台在发展之初,期望通过利用生鲜产品高频消费的特点,将品类拓展到高毛利率品类,从而提高客单价与毛利率。然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客户使用网络买菜平台仍主要局限于购买生鲜产品,平台很难拓展高毛利率品类业务。客单价无法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平台持续亏损。

  此外,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平台如何平衡与线下超市等既有渠道之间的关系,也是一个问题。一些综合电商平台开始利用线下、线上相结合方式获客与即时配送,大力拓展生鲜电商规模,这给网络买菜平台运营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压力。

  尽管如此,网络买菜平台仍有一定的发展前景。从网络渗透率来看,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互联网成为大众生活方式重要组成部分。疫情发生后,网络买菜平台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和应用,扩展了网络买菜的用户基础。整体上看,我国生鲜电商的总体渗透率非常低,按照生鲜产品消费口径计算,我国生鲜电商的渗透率在2020年仅为6%左右,远低于我国同期网售商品零售的总体渗透率。生鲜电商行业整体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这为网络买菜平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未来,网络买菜平台还要在生鲜产品供应链管理、物流成本控制、智能技术使用、运营成本缩减、用户习惯培养等方面发力,只有做好这些基础工作,才能抓住生鲜电商发展的市场机遇,实现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刘朋)

精彩图片

“烧钱”后买菜平台路在何方

2022-01-18 07:43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