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蔬菜之乡”的生意经

2020年09月29日 07:23   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 王炳坤 赵一鸿 日喀则报道

  位于珠峰脚下的西藏日喀则市白朗县,被誉为雪域高原上的“蔬菜之乡”。早在1998年,这里就在山东济南援藏干部的帮助下,开始建大棚、种蔬菜。全县7000多户农牧民,有3200余户直接参与果蔬种植,2019年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经过20多年发展,白朗蔬菜从“小、散、弱”开始向做大做强转型,一场深刻的产业革命,正在年楚河畔推开。

  西藏珠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珠峰农业”)是白朗一家农业龙头企业。2017年起,公司整合资金,流转土地1087亩,搭建119座大棚。公司董事长巴桑顿珠土生土长,之前做过工程,办过广告公司,开发过房地产,是当地知名的创业人才。投身蔬菜产业,他摸索出一套自己的“生意经”。

  缺乏技术,巴桑顿珠花费重金,从山东请来10人的技术团队,并为每名技术员配备一名藏族大学生和一名种植员做助手,做好技术的传帮带。

  销路不畅,珠峰农业与当地国有企业日喀则市珠峰农投集团合作,成立农畜产品供销公司,计划在日喀则市18个县区和拉萨市建立生鲜超市,直接打通农超对接的通道。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巴桑顿珠还摸索了一套精细化管理的好方法。

  来自周边村落的米玛片多,是珠峰农业蔬菜园区B区1-3号棚的棚主。在这个占地5亩的苦瓜棚内,米玛片多负责日常看护和田间管理,农忙时还会请村里的农户前来帮忙,每人每天工资在140元上下。

  “公司给我订了指标,这个大棚每茬苦瓜产量如果高于5万斤,多出部分的收入,公司拿小头,大棚管理团队拿大头。”米玛片多说,现在每个棚主都干劲十足,对工人的管理也严格起来,农户们上班时间喝青稞酒、打牌的习惯完全没有了……

  种植蔬菜不到一年,珠峰农业目前已经做到保本微利,这在现代农业企业中已相当不易。放眼整个白朗县,和珠峰农业一样,山东蔬菜产业控股集团、上海孙桥溢佳集团、湖南华绿公司等入驻的农业龙头企业也纷纷摸索出适应当地文化的经营、管理方式,带动蔬菜产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扶贫产业只有可持续发展,才能发挥更大带动力。珠峰农业蔬菜园区建成以来,目前已支付土地流转费用近2000万元,为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500多万元。白朗县鼓励、扶持发展现代农业,目前拥有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组织490余家、家庭农场和种养殖大户951家,为1200余名贫困劳动力提供稳定就业岗位。

  对于大型龙头企业来说,看待未来的目光总是要长远一些。

  在珠峰农业的蔬菜园区内,来自白朗县查吾冲村的旺久一直尊敬地称呼山东技术员孙文庆为“格拉”(“老师”的意思)。在孙文庆的帮助下,旺久学会了育苗、移栽等技术。他说,公司鼓励大学生、种植员掌握更多技能,3年后要担负起独立经营、管理企业的任务。

  在巴桑顿珠看来,雪域高原空气、土壤都很纯净,病虫害较少,蔬菜品质更好,但内地蔬菜的品相好、价格低,对本地菜冲击很大。为此他推动园区多个品种蔬菜做有机认证,“好东西就应该卖出好价钱。”

  眼下,珠峰农业正在筹划“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通过为合作社统一提供技术培训、发放种苗,同时采取统一品牌、统一收购、统一价格的方式,巴桑顿珠希望将优质农产品的规模不断做大,最终目标是将白朗蔬菜打入内地市场。

  白朗县委书记陈昊说,产业发展是脱贫增收之基。“我们努力迈过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经营的门槛,才能让白朗果蔬飘香,撑起农户更加稳固的小康生活!”

(责任编辑:佟明彪)

精彩图片

“蔬菜之乡”的生意经

2020-09-29 07:23 来源:经济参考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