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重庆工商大学参与渝鲁科技协作 解决坡多地散种植难题

2020年08月26日 08:14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826日讯 近日,在重庆市科技活动周科技成果展览会上,参展的重庆工商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牵头承担的“鲁渝农林废弃物基质化利用协同创新中心”项目,由于有效地解决了坡多地散施肥难、农林废弃物集中收集难等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重庆市城口县,位于大巴山南麓,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山高坡陡,绝大多数土地分布在30度斜坡上,且细碎零散,可开发利用土地极少,被当地戏称为“鸡窝地”“巴掌田”。由于坡多地散,一方面施用化肥养分流失快,地薄产出少,且肥料靠人力运输成本高,另一方面作物秸秆等农林废弃物存在集中收集难,自然降解慢,无续堆积变质造成污染环境的问题。

  2019年,重庆市科技局山东省科技厅联合启动渝鲁科技协作计划,其中由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重庆工商大学牵头承担的“鲁渝农林废弃物基质化利用协同创新中心”项目成功落地重庆市。项目围绕农林废弃物基质化利用技术,发挥承担单位在人才、科技、产业三个核心要素上的优势,旨在打造一个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实现增加就业,提高土地单产为目标的综合性科技平台,助力重庆市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鲁渝农林废弃物基质化利用协同创新中心”的重庆方项目负责人、重庆工商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唐春红教授介绍说,考虑到城口县“鸡窝地”“巴掌田”林多山陡、土地资源有限的地域环境,为充分利用有限土地空间,项目组制定了“依坡就林”“前压成本,后增收入”,跟“鸡窝地”要单产的技术开发思路。

  她介绍说,经过一年多技术攻关,建立了从食用菌引种——食用菌渣的基质化利用——食用菌的种植技术——食用菌的深加工技术一条龙产业化服务体系;引进适宜果园、林下以农林废弃物生料种植的大球盖菇和草菇等食用菌品种,建立了多作物间种套种的立体化种植模式;开发了以高湿有机废弃物生产用于芽苗菜无土栽培的液体生物有机肥发酵技术,利用房前屋后零散空间解决绿色蔬菜来源问题;研制了有机废弃物“高温有氧快速生物发酵系统”和“就地”厌氧堆肥技术,实现了农林废弃物“就地产生、就地消纳”的肥料来源不出田模式;充分利用当地中药材品种丰富的优势,开发出无需常规化学防腐剂的蔬菜绿色保鲜技术,多风味食用菌即食产品生产技术,提高了作物的附加值。这些技术轻简易操作,一方面可减少化肥的施用量,降低种植成本,提高作物品质,另一方面增加了单位面积产出,提高了缺地村民的亩产收益,帮助他们从“鸡窝地”里孵化“金凤凰”。 

  唐春红教授还介绍,项目组研制开发的“智能化农林废弃物高温生物发酵系统”的设备在未来山东和重庆垃圾分类政策实施后的湿垃圾处理和创造就业岗位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殷俊红)

精彩图片

重庆工商大学参与渝鲁科技协作 解决坡多地散种植难题

2020-08-26 08:14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