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娃哈哈71家分公司遍全国17个省市老少边穷地区 助力当地扶贫“造血”

2020年06月09日 10:22   来源:浙江之声   浙江之声

  今年是我国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脱贫攻坚之路少不了浙商的身影。从1994年开始,娃哈哈集团通过产品扶贫、对口支援、捐助资助等多种方式助力脱贫攻坚,走出一条企业发展和扶贫开发相互结合、相互成就的特色路子,展现民族企业的使命担当和发展智慧。

  明媚五月,距杭州千里之外的四川广元春意盎然。

  这几天,娃哈哈广元公司总经理吴金苗正忙着在当地扶贫人才市场招收新员工。吴金苗95年进入娃哈哈总部,从技术工人慢慢走上领导岗位,20多年来辗转娃哈哈在吉林、山西等地分公司,见证着娃哈哈产业扶贫的脚步。

  吴金苗告诉记者,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娃哈哈坚持不裁员不减薪,为当地稳就业发挥重要作用。从1997年建厂至今,23年间,广元公司生产线从1条变为13条,资产从最初的0.85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7.98亿元,累计解决就业6000多人,不仅如此,娃哈哈还在广元7个县区40多个贫困村招用农民工,优先录用和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助力精准脱贫:

  “我们不把支援当施舍,而是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促进西部企业的健康发展。所有对口支援的企业均由杭州集团公司派出精兵强将,引入先进的管理人经验和观念,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当地员工队伍,实施人才本地化,培育企业的造血功能,使对口支援企业真正成为当地人自己的企业。”

  在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看来,劳动力素质偏低、产业支撑乏力是贫困地区难以脱贫致富的最大障碍。不解决造血问题,脱贫致富就无从谈起。而投资办厂,不仅能让当地人民生活得到实惠,相关产业得以拉动,也能通过先进思想和管理方式的引进,推动贫困地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脱贫还是要培育造血功能,还是要让他有工作,有长期的收入。贫困地区,有一个人就业了,整个家庭就脱贫。我们一方面是扶贫,一方面给企业发展带来好处,我们产地销降低我们的成本,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在我们的带领下很多工厂到那边去投资。”

  娃哈哈产业扶贫路始于1994年的重庆涪陵,90年代中叶,国家启动三峡移民计划,位于库区的涪陵糖果厂、罐头厂和酒厂陷入破产边缘,千余名工人面临下岗回家。娃哈哈重庆涪陵分公司员工陈小刚当初就是涪陵酒厂的技术工人,他还清楚的记得,当时娃哈哈全面接手三家工厂,三个月即扭亏转盈:

  “他们过来20几个人,20多天把一条生产线建起来,宗总也在我们这边跟我们一起干,每天晚上12点还要开会,那种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特别值得我们学习。94年进入娃哈哈后,每个月的工资从当时的200元提升到500元,在94年底95年初的那个春节领到了当时很可观的一笔年终奖800元,现在我们月薪有4000元左右,比较满意的。”

  湖北、江西、云南、吉林...20多年间,娃哈哈产业扶贫的战线不断延伸,带动着老少边穷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改变着当地百姓的生活。2009年,娃哈哈在拉萨投资建厂,藏族小伙阿旺2010年进入娃哈哈,从最基层的保安做到现在的公司后勤主管兼工会主席:

  “娃哈哈比较正规,安全生产、营销技能的培训每个星期都有,以前我没有上过多少学,如果我不在娃哈哈,出去的机会很少,现在成都、杭州、云南都去过,你有能力的话,在企业机会是比较多的。现在我年收入也有十几万以上了。”

  作为改革开放政策下率先成长起来的企业,成立之初,娃哈哈就树立了办企业就要为人民大众谋幸福的原则,截止2019年底,娃哈哈集团已在17个省市的老少边穷地区投资85亿元建立了71家分公司,并全部实现当年投产,当年取得效益,成为当地的龙头骨干企业和利税大户。

  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说,今年娃哈哈将坚守脱贫攻坚战场,继续在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吸纳就业,精准帮扶:

  “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没有GDP指标了,就是关注民生关注就业,要稳企业,我还是要大幅度提高员工工资,增加他们的收入促进消费,拉动内需,经济才会更好的发展,国家才能进入良性循环。”

(责任编辑:刘潇潇)

精彩图片

娃哈哈71家分公司遍全国17个省市老少边穷地区 助力当地扶贫“造血”

2020-06-09 10:22 来源:浙江之声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