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政协委员乔晓玲:需加强农牧业生产性基础设施 保护产业应对风险

2020年05月25日 19:58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25日讯 后疫情下,该如何统筹解决百姓餐桌上“肉”的问题?在今日在京召开的“两会议食厅”云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乔晓玲表示,发展农牧产业对于脱贫减贫、乡村振兴至关重要,应加强农牧业的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动物养殖及疫病防治工作,对地方特色养殖产业进行帮扶。

  2018年以来的非洲猪瘟和禽流感动物疫情给我国的农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制造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对于给中小微企业来说,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而在这一情况下,突发的新冠病毒疫情更使企业雪上加霜。

  “今后会进入长期的日常性防控工作状态,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尽量对降低对产业发展的不利影响,是我们当前需要积极思考并采取相应措施的工作。”乔晓玲认为。

  在她看来,发展产业是脱贫减贫至乡村振兴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个人认为发展产业带动脱贫致富,首先要确立好产业的定位和发展方向,要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第二要做好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第三是科技创新促进产业技术不断升级,保障高质量发展;第四培养和建设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第五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冷链物流等信息技术打造品牌营销系统,解决产品销售问题。”

  众所周知,农牧业的生产性基础设施是保障产业健康发展的必要先期条件,更是保护产业应对风险的有效措施。乔晓玲表示,农业畜牧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尤其中小微企业的基础设施更是薄弱,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对其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应继续加强农业畜牧养殖业的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动物养殖设施、动物防疫设施、防止自然灾害保护性设施、冷链物流仓储设施等。”她说。

  在不同季节、不同环境下,对动物的养殖及疫病防治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建立健全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队伍及工作机制就显得格外重要。“应随着季节时间和外界条件的变化,不断加强调整动物养殖技术、动物疫病防治技术以及人类疫情防护的实际技术指导,需要建立健全基层技术指导的人才队伍,用科普、通俗易懂的教材,进行田间地头的培训和指导。”乔晓玲表示。

  为了严防严控疫情,不少地区出台了禁止活禽交易的相关政策,对此,今年上会的代表委员带来了不少相关建议。有的代表认为应禁止活畜禽长途调运,有的代表认为应对活禽交易市场进行更高级别生物安全防护管控。

  对此,乔晓玲认为,禁止活禽交易对禽肉消费造成了一定影响。“我国多地的饮食习惯一直使禽类活禽交易量占有相当的比例,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开展的特色产业发展,引导了很多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都开展了有地区特色的禽类养殖,由于不是大宗类产品,一般都是进行活禽交易,这些特色养殖产业刚有起色,应该予以保护和扶植。”

  她建议,地方政府应出台政策引导屠宰加工企业定点收购,集中屠宰加工,打造特色产品的销售品牌,帮扶“一村一品”的特色发展。

  近年来,肉类加工企业一直都存在着人员短缺的问题,此次疫情的影响更是让企业的用工问题无以为继。对此,乔晓玲建议,各地方应该有导向的加强技术工人的培训教。“一是解决企业的技术工人短缺问题,二是满足贫困地区劳动力的就业需求,三是解决贫困人口就业脱贫。”

  此外,乔晓玲本次上会还带来了关于完善鲜冻畜禽肉食品安全标准、加强冷链物流建设等多项提案。

(责任编辑:韩肖)

精彩图片

政协委员乔晓玲:需加强农牧业生产性基础设施 保护产业应对风险

2020-05-25 19:58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