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市场 > 食品 > 食品行业动态 > 正文

“神兽”复课了!如何保障校园食品安全?专家来支招

2020年05月16日 11:36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持续了四个月的疫情,让久宅在家的“小神兽”成为了家里大人们既甜蜜又“头秃”的负担。而随着最近全国各地陆续返校复课,家长们又感到顾虑重重:在坚持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情况下,应如何确保孩子们返校的安全、有序?校方又该如何在保障校园食品安全的同时,解决孩子们的就餐问题?

  5月15日,由中国经济网、中国食品安全30人论坛共同主办的“食品安全科普公益行”活动在京正式启动。针对后疫情时代如何保障返校复课中食品安全的问题,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对本次活动专家委员会的学者大咖们进行了采访。专家们表示,在特殊时期中,市场监管部门和学校应担负起相应的责任,全社会应共同引导少年儿童树立强烈的食品安全风险意识,提高这一群体的食品安全科学素养。

  现状:

  小纰漏酿大祸 校园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最当守住的底线。校园食品安全事关学生身体健康,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更是食品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底线中的底线。因此,任何关于校园食品安全的事件,都将在社会公众中掀起巨大波澜。

  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学生们返校的“曙光”在即,部分地区在3月中旬陆续发布了高三初三的开学时间。然而,就在3月下旬,有网帖爆料称,贵州省锦屏中学在开学后有近200名学生出现了上吐下泻、发烧等症状,更有传言称这些学生“集体感染了新冠病毒”,一时间在网上引起了大面积的恐慌。

  事情真相到底是什么?在3月31日举办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事件真相是由于当地的市政停水,学校紧急启用了备用水井,但水中大肠杆菌超标,因此才造成209人出现了疑似食物中毒的症状。贵州已采取措施进行救治和排查,师生身体健康得到保障,当地正启动倒查机制,依法追究相关负责人责任。

  真相的水落石出,在让人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为全国广大学校敲响了警钟。随后,多地教育部门在校园中开展了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行动,汲取锦屏中学的深刻教训,以消除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抓好问题整改落实、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保障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学校食品安全的管理,今年3月23日,市场监管总局、教育部、公安部联合下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校开展食品安全自查自纠,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督促学校落实食品安全校长(园长)负责制,及时排查和消除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并将严惩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

  行动:

  加强食品安全风险排查 为复课保驾护航

  开学不能忘防疫。当前,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各地正在根据疫情分区分级精准有序扎实推动复工复产,不少地区的中小学正在陆续组织学生返校复课。对此,各地相关主管部门多措并举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检查,为学生们返校复课保驾护航。

  例如,北京市场监管启动“开学模式”,各区对辖区内复课学校的食堂后厨和餐厅、为开学学校供餐的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以及开学学校周边200米范围内营业中的食品经营单位进行全面的现场监督检查。武汉市在“五一”期间对即将复课的高中、中职学校食品安全及疫情防控监督检查,排查风险隐患,督促整改,确保复课学校师生食品安全。天津市市场监管部门会同教育部门对复课开学供餐学校食堂、学校配餐单位和校园周边食品经营者进行全覆盖检查,做到“复课一家,检查一家,合格一家,供餐一家”,确保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对此,现任黑龙江东方学院食品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哈尔滨商业大学常务副校长、教授、原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常务副局长张守文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在当前特殊时期中保证学生们的饮食安全,市场监管部门和学校应担负起相应的责任。

  “首先,要抓好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风险排查工作。市场监管部门要监督检查学校在开学前是否做好学校食堂的风险排查,要组织对学校食堂进行全面检查,还要督促学校严格执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切实避免聚集用餐的风险。”张守文表示。

 

  他特别指出,学校不得制售冷荤类食品、生食类食品、裱花蛋糕,不得加工制作四季豆、鲜黄花菜、野生蘑菇、发芽土豆以及禁止加工制作、外购三明治等高风险食品。“现在已进入夏季,气温高、湿度大,这些食品容易被微生物污染导致食物中毒事件。”

  对于返校复课的同学们,专家也提出了饮食安全方面的相关建议。“对于初三、高三返校的同学们,建议切忌暴饮暴食,合理休息,劳逸结合,外出就餐使用公筷,注意餐饮环境的卫生。”中国农业大学沈群教授表示。

  张守文强调,学校应引导学生们尽量在学校食堂用餐,应尽量不去校园周边用餐。“同学们如果确实需要购买零食时,提醒学生们要到有食品经营许可证的正规合法超市、商场、食杂店购买,要先查看食品的标签,观察食品是否在保质期内,是否新鲜,包装是否完整无破损,是否有鼓包、涨袋现象,颜色是否不正常,是否有异味等现象,不贪图便宜购买不可靠的食品。”

  呼吁:

  加强科普教育 提升学生群体食品安全素养

  “吃小龙虾会中毒”“荔枝吃多了会得脑炎”“不法商贩往螃蟹里打胶”……类似这样的食品类“科普”是否经常出现在你的朋友圈或家人群中?由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指导发布的《2019年网络谣言特征观察与趋势研判》显示,目前食品安全话题仍然是我国网络谣言的高发领域。数据显示,网络谣言中“舌尖上的谣言”所占比例高达45%,“万一是真的”、迷信黑科技等成为网民信谣、传谣的主要心态。

  “做到不信谣、不传谣更多还要依靠加大日常的科普,以及提高科学素养。面对谣言,之所以很多人会传会信,是因为他认为这是真的,很少有人认定是谣言还去传播。所以,应该加大对公众日常科普及宣传教育,让大家能够一定程度上识别谣言。”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此前表示。

  专家们普遍认为,为了治理食品安全谣言、还网络一个清朗空间,在政府部门重拳出击加大整治力度的同时,更要加大向普通消费者宣传科普知识的力度,增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科学素养,提升公众辨识食品谣言的能力,让科学跑在谣言的前面。

  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少年儿童的食品安全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呵护。特别是在当前这一特殊时期下,提升少年儿童群体食品安全素养迫在眉睫。“当前应加强学生们饮食安全的教育,引导学生们树立强烈的食品安全风险意识,掌握辨别假冒伪劣食品的能力,强化自我保护的能力。”张守文指出。

  近年来,多部委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意见,要求实施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在中小学加强食品安全与营养教育,要求学校将食品安全、营养和节约食物纳入健康教育内容,通过课外实践等形式开展经常性宣传教育活动,并要求主流媒体持续开展食品安全进校园等宣传活动。

  作为中央主流媒体,中国经济网积极响应中央关于“推进食品安全战略的实施、建设健康中国”的要求,充分发挥自身媒体平台优势,凭借多年组织全国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的丰富经验,在近年中先后开展了四届食品安全科普创新公益大赛、食品安全校园行、“开学第一课”、“慧眼观后厨 共治促食安”等一系列专门针对校园食品安全科普的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舆论反响。

  

  为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为校园食品安全科普教育行动助力,中国经济网、中国食品安全30人论坛携手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于2020年5月15日起正式启动“食品安全科普公益行”活动。活动主要面向全国中小学校长、老师、学生及家长,以“全民食品安全趣味轻科普”为主旨,通过直播公开课、线上趣味科普答题赛、亲子实践游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加强校园食品安全保障,传递健康食品教育知识,提升少年儿童食品安全科学认知水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助力校园食品安全科普,同样需要食品企业的支持。作为本次公益行的支持方,长期以来,康师傅广泛联合社会各界的力量,专注于在校园中播撒食品安全科普的种子。自2015年起,康师傅已经连续四年深入校园开展“食品安全科普创新公益大赛”活动,并针对中小学生展开“水教育”公益科普活动,收获了良好反响。“我们积极履行企业责任,不断探索面向青少年群体的食品安全教育,聚合社会各方力量,共筑食安健康中国梦。”康师傅方面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康师傅将投入更多力量,让食品安全科普在校园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接下来,食品安全科普公益行活动将陆续推出一系列由我国食品安全领域著名专家大咖录制的精品公开课,供广大中小学生、老师、家长和社会公众免费在线观看、学习。值得一提的是,公益行活动将推出“食品安全科普线上答题挑战赛”,邀请同学们积极参与到其中,只要参与答题,就有机会获得电子产品、亲子定制游等精彩大奖。挑战赛即将在微信小程序上线,敬请期待!

(点击图片进入相关专题)

 

(责任编辑:杨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