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2018未来食品高峰论坛12月召开 探索未来食品的创新之路

2018年10月11日 15:3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11日讯 近年来,植物性食品的研究与开发已经成为全球未来食品研究的风向标。由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办公室、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营养指导工作委员会、中国植物性食品产业联盟共同主办的“2018未来食品高峰论坛”将于2018年12月5-6日在北京召开,届时将邀请全球农业与食品行业精英、政策制定者、科研领袖、金融投资机构一起,深度剖析影响未来食品发展的紧要话题发展趋势,对产业热点、难点问题及推广的经验进行广泛的交流。     

  全球植物性食品市场增长提速

  论坛主办方负责人之一,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营养指导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杜荷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有关资料显示,随着当今社会发展和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对健康的诉求与日俱增。膳食与健康在世界范围引起前所未有的关注,人们希望通过膳食达到维持机体健康预防多种疾病的目的。植物性食品除了提供正常的营养价值之外,还可改善和影响机体功能。大量流行病学及实验研究已证实,植物中的许多有效成分在预防慢性疾病和维持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总部位于荷兰的市场分析公司Innova Market Insights(简称:Innova )的数据显示,自2013年至2017年,以植物为主的新型食品和饮料产品的全球复合年增长率已达到62%,其中代乳产品是植物性新产品的发展主力。另外,消费者对植物性食物的兴趣还反映在肉类替代品市场中。据Innova 预测,到2022年全球素食食品销售额将增长至42亿美元,而2017年,有40%的美国消费者增加了肉类替代品或替代品的消费量。

  聚会全球食品领域大咖 共同探索未来食品发展空间  

  杜荷表示,“Innova的调查数据为未来植物性食品将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说法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对于植物性食品的未来发展前景,其他研究机构的看法如何?国内外食品行业创新企业对于植物性食品发展将如何布局?国内外的产业政策又将如何调整?国内外资本市场又将如何联动?杜荷介绍说,基于上述问题,本次论的主题设定为“引领增长,启发创新—探索全球未来农业与食品领域创新与机遇,聚焦食品创新。”,将主要围绕食品行业的未来发展、粮食和气候政策对食品产业的影响、数字化对食品制造业的推动、药食同源功能食品开发与创新、人工智能与区块链如何引领农业、食品供应链变革等问题进行展开讨论。以“食品行业的未来发展及技术创新”为核心,与全球各界精英共同探讨未来食品的指向标——植物性食品。

  代乳植物最新配料将成论坛一大焦点

  另据Innova的调查,代乳产品是植物基新产品的主要方向,全球代乳饮料的销售额将在2018年达到163亿美元。

  杜荷介绍说,传统的代乳产品主要集中在大豆上,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新配料,如大米、燕麦和大麦等谷物,杏仁、榛子、腰果、核桃等坚果以及椰子,还有一些不寻常的配料,如羽扇豆、芝麻和亚麻籽。   

  资料显示,芝麻和亚麻籽是营养价值很高的油料作物,含人体所必须的ω-3系不饱和脂肪酸,并具有多种保健功效。近几年,它们所含的一类植物雌激素化合物——木酚素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芝麻中的木酚素化合物具有非常优越的抗氧化活性,因而是生产抗氧化或预防衰老为主要功能定位的功能性食品的很好原料;而亚麻中的木酚素化合物则以抗肿瘤效果最为突出,尤其是它对与激素相关的肿瘤如乳腺癌、前列腺癌等有较好的预防效果,是开发此类功能性食品的重要原料。

  植物功能性食品符合中医“药食同源”理念

  杜荷介绍说,创新型的植物功能性食品受到许多中国传统医学的启发,采用整体、全面的观念,把多种有效成分混在一起,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很多中药是植物的提取物的混合物,这与植物功能性食品的研发理念十分一致。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药食同源”的保健理念,中草药用于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的历史悠久,可以说是最早的功能性食品来源。很多我国药食两用的中草药中富含大量生物活性物质,比如人参来源的人参皂苷、枸杞中的多糖、银杏来源的类黄酮或内酯物质及甘草中的甘草酸等等。它们的保健功效主要涉及预防肿瘤、免疫调节、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等。

  “这些中草药本身就是植物功能性食品,但根据“明确有效组分”的现代功能性食品的理念,严格缜密的科学论证是其发展的必经之路。”杜荷向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透露,“本届未来食品高峰论坛将就‘药食同源功能食品开发与创新’这一议题展开讨论,介绍全球最新食品研发技术,于食品与营养健康交汇处进行颠覆性的创新与投资。

  

(责任编辑:吴晓薇)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