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共治共享 凝聚合力 全面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2018年07月18日 17:14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2018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主场活动”7月17日在北京举行。图为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主场活动现场。中国经济网记者王岩/摄影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18日讯(记者杨秀峰) 7月17日,由国务院食安办指导、经济日报主办、中粮集团联合主办、中国经济网承办的第十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在京举行。与会官员、学者和企业代表就大市场监管模式下的食品安全监管、科技创新与科学传播以及新时代中国乳业的全面振兴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第十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分论坛一--大市场监管模式下的食品安全监管7月17日在北京举行。图为论坛现场。

  强化监管 多方发力

  “大市场监管模式下的食品安全监管”、“打造新时代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智慧监管的实践与讨论”……在第十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分论坛——“大市场监管模式下的食品安全监管”分论坛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巡视员王柏琴、无锡市食品药品管理局流通处处长张强、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等人在发言时,就如何确保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得到全面强化而非弱化,从而继续有效确保“人民舌尖上的安全”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食品安全问题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民生大事,不仅事关党和政府的执政形象和公信力,企业诚信和行业自治也至关重要。

  作为企业代表,百胜中国首席公共事务官王立志、美团点评首席食品安全官路唯佳等在分论坛上表示,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要树立诚实守信的道德标杆,增强企业主体责任意识。

  与会嘉宾表示,近年来,政府部门多措并举,引导公众消费,并倒逼企业讲诚信,促进行业强自律,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今后,还需要各界沟通努力,创新监管方式,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让守法者行走天下、失信者寸步难行。


  “第十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分论坛二——科技创新与科学传播7月17日在北京举行。图为论坛现场。中国经济网实习记者王欣竹/摄影 
 

  科学传播 正面引导

  相关数据显示,网络谣言中“舌尖上的谣言”占45%,食品安全领域成为网络谣言的重灾区。进入新时代,及时有效辟谣,科学传播食品安全知识,建立社会多元主体共治谣言的长效机制,成为食品安全领域的一场持久攻坚战。在第十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分论坛——“科技创新与科学传播分论坛”上,来自学界、企业界、媒体界的专业人士共同就“新时代如何做好食品安全科普”展开讨论。

“第十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之“科技创新与科学传播分论坛”7月17日在北京举行。图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食品科学检测技术学科专家庞国芳发言。中国经济网实习记者王欣竹/摄影

    在分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食品科学检测技术学科专家庞国芳就实现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信息化提出五方面措施。即农药残留监控技术急需更新换代,实现弯道超车,以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重拳治理高剧毒和禁用农药;加强研制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和每日允许摄入标准,而且要和世界先进国家对标;创立国家级农药残留监控研究实验室和国家农药残留基础大数据库,加强农药毒理学基础研究;把各类产品农药残留报告纳入到各级政府的购买计划中。

  “第十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分论坛二——科技创新与科学传播7月17日在北京举行。图为中国经济网总裁王旭东发言。中国经济网实习记者王欣竹/摄影

  中国经济网总裁王旭东在分论坛上谈到在食品安全科普方面,媒体要承担的责任时表示,近年来中国经济网坚持联合政府机构、学术机构、企业、媒体等,进行联动传播。除了常规的破解谣言、科普知识的报道之外,从2014年开始,中国经济网作为协办单位参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对当前的食品安全热点以科技界共识的形式进行分析和解读,回应公众关切、引导社会舆论。这一活动已经成为我国食品学术界与媒体和公众进行风险交流、科普宣传的一个重要品牌活动。

  “第十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之“科技创新与科学传播分论坛”7月17日在北京举行。图为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发言。中国经济网实习记者王欣竹/摄影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在分论坛上说,我们一直在说食品安全仅仅是基础,它不是我们工作的全部,健康和安全营养才是我们食品人最终的追求目标。应当夯实食品安全的科学基础,让中国食品制造恢复自信、恢复尊严。

  “第十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分论坛二——科技创新与科学传播7月17日在北京举行。图为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院长王守伟发言。中国经济网实习记者王欣竹/摄影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院长王守伟坦言,我们国家现在正处于一个非常好的历史时期,如果下一步国家要在食品安全领域,或者说整个食品领域发展的话,我们有足够多的自信和实力。

  第十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分论坛三——“新时代中国乳业的全面振兴”7月17日在北京举行。图为论坛现场。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岩/摄影

  创新发展 乳业振兴

  今年是三氯氰胺事件十年,这十年中国乳业经历了大起大落,新时代中国乳业在实现全面振兴之际,如何让乳业更安全?在第十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分论坛——“新时代中国乳业的全面振兴”分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创新发展促品质升级,让下一代喝上放心乳粉”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第十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分论坛三——“新时代中国乳业的全面振兴”7月17日下午在北京举行,图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司长马福祥发表演讲。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王岩/摄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司长马福祥说,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事关祖国下一代,下一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紧紧围绕食品安全战略,对标“四个最严”扎实做好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工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第十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分论坛三——新时代中国乳业的全面振兴7月17日在北京举行。图为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秘书长刘学聪参与"创新发展促品质升级,让下一代喝上放心乳粉"对话。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岩/摄影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秘书长刘学聪在分论坛上坦言:“国内消费者对国产乳品的信心正处在快速提升阶段。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婴幼儿奶粉企业,每年正在实现更高商业的提升,这说明什么中国的消费者,正在逐渐信任我们的品牌。中国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信心未来只会越来越好。”

  第十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分论坛三——“新时代中国乳业的全面振兴”7月17日下午在北京举行。图为中国奶业协会期刊总编辑杨秀文发表演讲。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岩/摄

  中国奶业协会期刊总编辑杨秀文在论坛上表示,中国奶业过去十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奶业整体数据得到大幅提升。目前中国奶牛单产和生鲜乳的质量已接近和达到欧盟的水平。

  

  第十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分论坛三——“新时代中国乳业的全面振兴”7月17日下午在北京举行。图为伊利集团副总裁陈福泉发表演讲。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王岩/摄

  伊利集团副总裁陈福泉在论坛上说,目前,中国生鲜乳产量已经居于世界第三位。但是中国人均饮奶量并不大,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更远,目前意大利人均年饮奶量高达120公斤,而中国则仅为36公斤,巨大的差距意味着巨大的增长空间。

  从与会嘉宾的畅聊中不难看出,近年来,中国全乳制品行业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乳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高,乳业全面振兴迈出了新的步伐。

  第十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的成功举办,显示了保障食品安全,中国已从单纯的政府管理到形成社会共治格局,由各部门单打独斗到信用监管、联合惩戒,食品安全治理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监管力量不断增强。也表明,以此为起点,人人参与、共享共治的食品安全新时代已经来到每个人的身边。

(责任编辑:佟明彪)

精彩图片

共治共享 凝聚合力 全面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2018-07-18 17:14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