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药材质量制约中医发展 中医药老字号积极布局

2017年03月28日 07:28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医药学堪称中医发展中的精髓。我国《神农本草经》中,清晰地对365种药物按上、中、下“三品”分类介绍。中医药学对人本身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气血津液、皮毛筋骨的认识,早已成为一种系统和精道,至今为人类受用不尽。

  据媒体报道,2015年,我国中药总产值达7866亿元,占医药产业规模的28.55%。中药市场蕴含巨大潜力。但近年来野生药材产量受限,中药材价格一路飙升。“中医毁于中药”说法常被提及。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王庆其对媒体记者表示,“中医毁于中药”虽不至于此,但中药困境影响中医发展,却并非耸人听闻。

  野生药材稀缺,导致年轻一代中医们未看到实物,更不了解加工方式方法,经典方由此失传。王庆其举例,本草纲目中“术类”有白术、苍术、毛术、冬术等多个品种,它们都具祛湿补脾功效,可随着野生药材日渐难觅,目前临床上大多仅能见到白术、苍术两种,论及加工方式,也只剩下炒白术的单一方法。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药的需求与日俱增,尤其是中成药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加大了中药资源的消耗。过量的采收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野生中药材资源的蕴藏量不断下降,一些野生中药材资源趋于枯竭,人参、杜仲等野生个体甚至濒临灭绝。许多野生中药材资源尚未成熟就遭到采挖,此类行为一方面造成野生中药材资源的破坏,另一方面非最佳时机采集导致中药材品质下降,甚至出现造假、掺假的情形。

  为了改善中医药发展现状,酝酿30年的《中医药法》2016年底终于发布。法典中强调:国家制定中药材种植养殖、采集、贮存、初加工的技术规范、标准,同时将加强对中药材生产流通全过程的质量监督管理。

  中药讲究道地药材。所谓“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砍来当柴烧。”1000多年前药王孙思邈就提出,不按时节采摘的中药材有名无实、与烂木头无异。王庆其认为,立法将可改变当前中药材加工欠缺规范的现状。

  对于中医药行业来说向来是“得原料者得未来”,对此,广誉远、同仁堂等中医药老字号企业也在积极应对。据了解,针对上游产业,广誉远如今已在全国建立了自己的九大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种养殖基地,包括吉林的人参种植基地,东北的鹿茸基地,河北麻雀基地,广西穿山甲养殖园,浙江建德的西红花种植基地,山西党参基地,宁夏青海的枸杞基地,安徽、河南的地黄、苁蓉、菟丝子种植基地等,制药所用的药材必须是道地纯正的,比如龟龄集所用的红参就是六年生高丽参之天参,人参皂苷含量达4.5%,高于国家标准20倍。

  而北京同仁堂平江白术有限责任公司则于近日在湖南平江成立,平江自古就有种植平白术、平菊花等药材的历史,有栽培白术技术的丰富经验。该公司将建设成为同仁堂集团在长江以南地区的战略储备基地,为平江传统中药材发展转型提供新契机。

  中医药作为“国粹”,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有着数千年文化底蕴和传承。如今,随着中医药产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中医药法》的即将实施,中医药事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有利因素将大大增多。 (中国经济网综合)

(责任编辑:佟明彪)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