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破局“三小”监管“小”问题 托起全川食品安全“大”民生

2017年03月14日 13:22   来源:新华网   彭东海

  

  四川是美食的天堂,吃货的福地,火锅、烧烤、串串、冷淡杯等各式各样的特色美食遍布天府之国的大街小巷,为广大消费者带来了美好的味觉体验。目前在四川,承载特色美食的小餐饮、小经营店及摊贩(简称“三小”)经营主体已超过25万之多,一个看似并不显眼的“小”问题如若乘以一个25万,就是关系全川百姓“舌尖安全”的民生“大”问题。

  为破解“三小”监管“小”问题,托起全川食品安全“大”民生,今年3月1日,历时5年制定的《四川省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及摊贩管理条例》(简称《条例》)及其配套制度《四川省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及摊贩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这项肩负着历史使命的新规将如何护航全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呢?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食安办主任、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姚义贤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进行了权威解读。

  管谁?多种生产经营业态全部要管

  记者: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四川出台的《条例》在适用范围上都有哪些规定和特色?

  姚义贤:《条例》首先破解了“管谁?”这一老大难问题,我们探索性地创设了“食品小经营店”概念,规定“食品小经营店,是指有固定经营门店,销售食品或者提供餐饮服务,包括兼营食品,从业人员少、条件简单的个体食品经营者。”这囊括了有固定门店的所有小型食品经营业态;规定“食品摊贩,是指无固定经营门店,销售食品或者提供餐饮服务的个体食品经营者”,这将流动摊贩和有固定区域或者时段的摊贩一并纳入调整范围。

  这样,我省出台的《条例》覆盖了各类小规模食品生产经营业态,是将多种食品生产经营业态全部纳入管理的省级地方性法规,与食品安全法共同构成了完整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解决了长期以来小规模食品生产经营业态监管于法无据的问题,为食品安全依法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可谓奠基长远、意义重大。

  谁管?权责分明多方协作共治

  记者:面对有25万之多“三小”生产经营主体,《条例》将如何最大化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监管?

  姚义贤:基层是“三小”监管的主战场,《条例》制度设计上厘清了各方职责,并搭建起“三小”社会共治网。首先规定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村(居)民委员会的职责。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三小”食品安全负总责,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三小”的监督管理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设立食品安全协管员或信息员,确定食品摊贩经营区域和时段,对食品摊贩进行登记,形成食品安全工作责任网等;村(居)民委员会履行协助和报告义务。

  其次厘清了部门职责。规定食品监督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三小”的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实施监督管理,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三小”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城市管理行政部门负责依照相关城市管理的规定对食品摊贩进行监督管理,其他相关部门应当依法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三小”的相关监督管理工作。

  此外,为引导社会各方参与共治。《条例》还鼓励“三小”生产经营主体通过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推动行业诚信建设;鼓励投诉、举报,规定对提供违法行为线索并查证属实的举报人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奖励,并及时兑现奖金。

  咋管?宽进严管对部分产品说不

  记者:四川《条例》规定“三小”在进行登记时,没有如其他省一样要求进行现场核查程序,但却探索性地制定了首次现场检查制度,并出台了“负面清单”,这是基于怎样的制度考量?

  姚义贤:一方面,“三小”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食品业态,消费群体广泛,就业人员众多,关系到就业、生计等民生问题。另一方面,“三小”的低小散乱,是造成现行食品安全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之一,必须强化对“三小”的事中事后监管。考虑到“三小”监管的这一特殊属性,《条例》采取了“宽进严管”的制度设计,这既体现了法律威严,又给予了人为关怀。

  在“宽进”上,《条例》规定“三小”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前只需提交申请书、营业执照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健康证明等相关证照进行登记备案便可,其目的是便于事后监管,体现了“放管服”要求。

  在“严管”上,《条例》探索性地规定了首次现场检查,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制定的配套制度《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及摊贩管理办法》规定,首次检查必须要对生产经营条件是否符合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作出判断,不符合要求的,要依法作出处理。这一制度设计,既顺应了“弱化事前审批,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的时代要求,又通过制度创新,避免因事中事后监管不及时、不主动作为。

  同时,《条例》强化了品种控制和生产源头管控,确立了“三小”生产经营负面清单,明确对部分产品说不!禁止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食品添加剂,禁止食品小作坊接受委托生产加工或者分装食品等,并要求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的食品应当有标签,应当标明食品名称、成分或者配料表、生产日期等。

  如何执行?“一盘棋”推进“全覆盖”宣贯

  记者:“三小”管理条例施行后,基层监管部门的监管任务将剧增,“三小”经营主体也面临洗牌,请问监管部门如何确保“三小”管理条例能落到实处、不折不扣地执行下去呢?

  姚义贤:自《条例》出台以来,一系列宣传贯彻新规的重大活动、重大举措正密集推出,全省上下迅速掀起了学习宣贯新规的热潮。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省食品安全办、省司法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合下发宣贯通知,将《条例》宣贯列入2017年全省法治宣传十大主题活动之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制定系列配套制度、印制《条例》单行本、组织大规模培训等举措,强化《条例》宣贯落实。

  全省各地各部门纷纷采取会前学法、集中学习、专题研讨、沙龙讨论等多种方式,持续开展《条例》集中学习活动。同时,面向“三小”经营主体和社会公众,启动了“以案说法”、“送法上门”、“知识竞赛”、“专题培训”等形式多样、社会广泛参与的新规培训和科普宣传,为《条例》的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确保《条例》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彭东海)(中国食品安全报)

(责任编辑:佟明彪)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