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应对H7N9病毒反复来袭 业内:永久关闭活禽市场

2017年03月10日 13:17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0日讯(记者 韩肖)据媒体报道,由于受气候异常等多种因素影响,春节以后,安徽、江苏、北京等地都出现了感染H7N9禽流感的病例。面对不断涌现的疫情形势,多位与禽肉产业相关的业内人士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关闭活禽市场,减少人与活禽接触或是降低疫情风险的唯一途径。

  据媒体报道,市场中出售的肉鸡品种主要分为白羽肉鸡和黄羽肉鸡两大类。在北方,白羽鸡基本都卖给屠宰场,而在南方一些地区,活禽市场上售卖的毛鸡大多是黄羽鸡,毛鸡则在活禽市场上直接卖给老百姓。禽流感暴发后,很多地区的活禽市场都相继关闭,大量黄羽鸡也因此断了销路。

  从2013年在上海、安徽等地出现H7N9病毒,到最近的卷土重来,在白羽鸡联盟总裁李景辉看来,这是注定要有的一劫。他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个别地区消费者对活禽的追求,让农贸市场现场宰杀持续风靡,这也给了H7N9疫情爆发提供了绝佳的机会。他指出,确诊人感染H7N9病毒的患者,都有活禽暴露史,其中又多以参与活禽宰杀为主。面对日益严重的疫情,他呼吁“旧传统该变一变了”。

  李景辉介绍称,全球每年屠宰肉鸡数量约为500亿只,其中55%的种类为白羽肉鸡。在中国,每年消耗白羽肉鸡50亿只,西式连锁快餐、中式连锁餐厅中提供的鸡肉菜品绝大部分都是白羽肉鸡产品。

  对于频繁出现的H7N9疫情,李景辉则认为,这个“锅”不应该白羽鸡来背。他介绍称,农业部要求家禽养殖业要做到“规模饲养、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冰鲜上市”,而白羽肉鸡行业一直在这样做,白羽肉鸡一直保持中国第一出口数量,也是世界现代畜牧业的标志。

  对于H7N9病毒与家禽集中饲养屠宰的关系,嘉吉禽类业务全球总裁梁厚哲向中国经济网记者进行了解释。作为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业务的公司,在梁厚哲看来,“禽流感”并非中国独有。该病毒的形成,主要是由迁徙的候鸟与迁徙地禽类发生接触形成了病毒,人与活禽接触进而对自身产生了影响。

  梁厚哲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总结其他国家防控H7N9的经验,除了事前检测、事发捕杀等方式,永久关闭活禽市场才是首要选项。但他也强调称,关闭活禽市场必须是全国性的,而不是浙江的关了,安徽的没关,这样会使病毒不断传播。他表示,中国的肉鸡产业尤其是黄羽鸡养殖方面,仍以农户散养销售为主。只有在彻底关闭活禽市场基础上,不断完善我国的禽肉加工行业和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才能从源头上彻底的杜绝H7N9病毒的再次袭来。

  与规模化养殖相比,“满山溜达喝泉水”与眼见为实的现场宰杀似乎更符合一些地区居民的消费习惯,这使得一些地区活禽市场“开关不息”。

  对此,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冯恩援对中国经济网记者介绍称,在实际烹饪环节,现杀的鸡肉因为没有经过排酸过程,肉质过于僵硬且收缩过快,形成“吃火”现象,比如鸡腿肉一炒变老。

  冯恩援表示,从烹饪角度来看,因为采购链条过长和生产效率不高,目前餐饮行业已经不需要进行现场活禽屠宰。以鸡肉消费为例,分割类鸡肉产品、调制鸡肉产品在餐饮服务中应用广泛,增加了餐饮消费的便利性和经济性,餐饮市场已经离不开现代化规模化养殖和肉品精细加工。

  梁厚哲表示,世界各国都有传统的鸡肉消费习惯。但随着公众对健康的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大型的现代化鸡肉供应链体系正在不断的替代传统的养殖和宰杀模式。包括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都在过去20-30年内,逐步关闭了活禽交易市场,或正在经历这一过程,以杜绝相关病毒的出现。

  李景辉认为,传统的饮食习惯也需要改变,活禽宰杀的行为应当得到根治。H7N9病毒的疫情已经对出口占比很大的白羽肉鸡产业产生了影响和损失,推进《畜禽屠宰条例》落实刻不容缓。

(责任编辑:殷俊红)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