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东北地区玉米收购超七成 进展好于预期

2017年02月26日 07:36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刘 慧

  国家粮食局2月22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2月20日,东北三省一区累计收购玉米6877万吨,收购量已超过70%,其中内蒙古收购1012万吨、辽宁1413万吨、吉林1824万吨、黑龙江2628万吨,收购进展好于预期。

  农民惜售仍然是制约当前玉米收购的重要因素。元宵节前后,东北地区玉米价格出现小幅上涨,部分农民持粮待售,期盼玉米价格继续上涨。专家认为,近期玉米价格上涨持续时间有限,当前至春耕前,玉米供应压力将逐渐增加,对玉米价格形成压制。现在天气逐渐回暖,农民手中余粮发生霉变、坏粮的风险加大,应该尽快售粮,防止坏粮风险。

  运输问题是制约玉米收购的又一因素。东北地区玉米运输主要靠铁路和公路,秋粮集中大量上市后,东北地区一度出现运力不足问题。为此,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财政部、粮食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成立了粮食调运协调机制,铁路部门保障东北地区铁路日装车量增加到3000车,确保有车运粮。目前,黑龙江、吉林等省为了发挥公路运输作用,出台了减免公路运输费用举措。

  国家粮食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后期玉米收购工作。东北地区各级粮食部门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统筹组织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开展市场化收购。鼓励辖区内玉米深加工企业和饲料企业多收粮、多加工、备足库存。督促储备企业释放最大收储能力,积极入市收购。发挥农发行贷款主渠道作用,满足中小企业收购资金需求。中粮、中航、中纺3家央企做到始终在市、均衡收购,在可能出现“卖粮难”的重点地区和关键时段,要适当增设收购库点,充分发挥引导和稳定市场的作用。

  深入开展农户售粮储粮的技术服务。加强对农户庭院储粮的技术指导,引导农民消除惜售心理,尽量避免因售粮不及时导致庭院储存玉米发生霉变、坏粮。对暂时无售粮打算的农户,应充分利用国有企业和社会仓储、烘干设施,积极开展代烘代储等产后服务,帮助农民选棒脱粒,努力消除坏粮隐患。

  继续强化粮食产销衔接和运输对接。抓好前期已签订产销合作的合同兑现和协议落实。密切跟踪掌握粮食企业运输需求,及时向铁路部门提供真实、准确、具体的需求信息,配合做好配空和装运。积极与交通运输部门对接,更好发挥公路、水路的重要作用。

  同时,切实搞好玉米市场监测研判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趋势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并采取应对措施,严厉查处“打白条”“克扣斤两”等各类坑农害农和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经济日报记者 刘 慧)

(责任编辑:李方)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