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九旬老药工的叮嘱:中药古法炮制的传统不能丢

2016年11月30日 10:20   来源:中国经济网   

  

  广誉远老药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龟龄集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柳子俊。

  

  柳子俊老先生身体依然健硕,平日依然读书、看报。问他长寿的秘籍,他回答,心态好、多学习、每天吃点广誉远的龟龄集

  秋天是成熟的季节、收获的季节、充实的季节,经过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夏天的繁华茂盛,多少流转和沉淀才有了清美的秋。如同对秋天“收获“的期许一样,一行人浩浩荡荡地踏上了前往太谷的探秘之旅。期间,有幸采访到了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药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山西广誉远国药有限公司顶级制药大师、终身药师,现年93岁高龄的柳子俊,听这位掌握了中药炮制行当里的大部分绝技老药工讲述自己和中药的那些事儿。

  山西太谷,这座始建于西汉的历史古城,与祁县、平遥一样是闻名遐迩的晋商故里,明清民国时期这里富商巨贾云集,成为中国北方金融、商业中心,固有“旱码头”、“小北京”之称,久负盛名的宫廷圣药“龟龄集”和“定坤丹”也出自这里。如果说历史是一条长河,那么经历岁月风尘的太谷就好比是河中的沉船,满载着昔日的荣耀与繁华静静地躺在河底,凝固着一段段鲜活的历史,而柳子俊这位从事中药炮制七十多年的老药工则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见证者之一。

  从“临时工”到传承人的蜕变

  1941年,17岁的柳子俊为求一口饭吃,在保举人的担保下,走进了家门口那条街上一家赫赫有名的老药店广升远,也就是现在的广誉远,由此拉开了这辈子和中药的不解之缘。那个时候药行很苦且准入门槛并不低,各处招店伙计的时候,先由担保人引见,经过掌柜的一番考核,在被正式“录用”后,需要摆上香案烧香磕头并吃过“上工饭”之后,才算正式上工,柳子俊就是这样开始了学徒工的生活,每天除了基本的功课外,还得伺候好师傅们,包括送夜壶、打洗脸水等琐事。

  然而,即使吃上了“上工饭”,但刚开始并不算正式工,期间一般需要经历三年的“闲住”,说白了就是考核,最后留下来的才算是正式的学徒工,这就需要不怕苦、不怕累的“死磕”精神,用柳子俊的话说还得有“灵性”,就是不能太木讷。所幸的是年轻的柳子俊经受住了考验,最终留了下来成为正式的学徒工,白天在柜台上不停地包装药材,晚饭后学着制作药丸,每天上工时间至少12小时。

  从“临时工”到正式学徒,从学习包药、制药丸到炒药,再到掌握秘方产品龟龄集、定坤丹等中药炮制工序和技术,直至接触到龟龄集炮制技艺的核心技术—银锅炉鼎升炼技艺,一路走来的艰辛又岂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我的文化程度不高,只能靠慢慢磨,人家有文化的都去搞业务、财务、会计,像我们文化不高的就只能耐心学、用心做,没有捷径。”柳子俊说。虽然已是93岁高龄,本应颐养天年,但老爷子仍不忘学习,广誉远的内部刊物、报纸杂志以及好多医药论著都摆子老爷子的案头,眼睛不好就用放大镜,甚至还做笔记。

  药品繁杂各有各的炮制法

  对于广誉远来说,今天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可能就是龟龄集、定坤丹、安宫牛黄丸两个国家保密配方和三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事实上广誉远总共拥有103种中药古方,除了这三个“宝贝”产品之外,还有麝雄丸、玉枢丹、止血生效丸、塞金化毒散、牛黄千金散等,皆属中医药文化的精髓、国人养生智慧的结晶,其中的好多产品柳老爷子都亲自做过,要知道这些古方各有各的炮制方法,比如鹿茸,定坤丹的鹿茸是用黄酒炮制,龟龄集则用的是陈醋,要系统掌握其中的奥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麝雄丸、玉枢丹要在端午节午时在太阳底下配比,为了保持气血循环,配比所需的牛黄、麝香等要等做药丸时再撒;龟龄集要在节至配比,黄道吉日上锅升炼36天,升炼期间外人不能进入,我们在楼上用木炭火升炼,除了从事龟龄集制作的人外其他人不能登楼,当时有‘龟龄集禁令十条’,很保密的,并且在温度上还讲究用大火、小火、中火;定坤丹比较简单,配料、撵成面子、合成丸药……”柳老爷子如数家珍盘点着,似乎所讲述的这些就发生在昨天一样。

  熟悉中药的大多数人都知道,中药炮制是根据处方要求进行,而中药处方原理依据的是“君臣佐使”和古老的五行文化。广誉远的24小时烤制姜炭,包括过程中对阴阳土的讲究;3年日晒夜露,20公斤的醋晒成1公斤的醋膏;九蒸九晒熟地黄等,都遵循的是这一原理。可以说我国的中医药学之所以能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其中中药炮制技术是中药的根本。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考虑到人工成本、量产等问题,许多传统的炮制工艺已发生变化,甚至被丢弃,掌握这些技法的人越来越少。

  对此,柳子俊老爷子的看法是,变革是必然的,比如广誉远龟龄集的制作中就曾把传统的木炭升炼改成电升炉升炼,“但不管如何变革,都不能把遵古法炮制的办法抛掉。”这是一位九旬老药工的叮嘱,也是一位中药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的期许。在左邻右舍的眼中,老爷子是出了名的“好人”,用他自己的话就是“善待身边的人和物”,作为非遗传承人的他弟子更不在少数,老子都是手把手教,亲自监督徒弟炮制。“我脾气不好,但不打徒弟,我会对徒弟说:你的亲朋好友吃不吃药,如果吃那就好好做药,不要含糊,做药要凭良心。”老爷子说。

  如今老爷子虽已经93岁高龄,但精神矍铄,他说自己一辈子没吃过西药,现在每天吃2粒龟龄集胶囊。听周边人讲有时候老爷子还自己骑自行车出去,我们一行人也在他的屋子里见到了自行车,只是耳朵有点背,需要大声讲话他才能听得清楚,愿老爷子一直健康下去。最值得欣喜的是老爷子的儿子柳惠武早已接过父亲的手艺,继续传承中药的古法炮制,父子两代人同做一件事儿,这不正是今天所讲的“工匠精神”么?如今柳惠武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药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

(责任编辑:韩肖)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