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广东以快检手段治理农贸市场 大数据提升监管效率

2016年09月05日 11:09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广东9月5日讯 作为流向餐桌的最后一公里,保证农贸市场食品安全,是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广东省政府对于解决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难题非常重视,将“1000家农贸市场开展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工作”工程作为广东省政府今年解决十件民生实事之一。据中国经济网了解,这一工程于今年7月1日在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市及佛山市顺德区已全面启动。

  快检品种、数量、项目有“硬”规定

  据统计,迄今广东省已有将近1700家各级农贸市场进入这一工程。据中国经济网了解,快检的主要种类为蔬菜类和水产品类,蔬菜类主要查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等农药残留项目;水产品类快检项目主要为硝基呋喃类代谢物等药物残留。

  按照广东省食药监管部门要求,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每天快检数量不少于30个样品,其中水产品每天快检不少于3个样品。蔬菜专业批发市场每天快检数量不少于30个样品。水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固定经营户少于100(含)户的,每天快检数量不少于10个样品;固定经营户大于100户的,每天快检数量不少于20个样品。零售市场,每天快检数量不少于10个样品,其中水产品每月快检不少于10个样品。

  此外,广东省食药监管部门还规定,各地可根据市场经营项目及当地消费习惯,增加选取销售量大、风险较高的食用农产品品种进行快检。

  截至8月28日,广东各地快检蔬菜和水产品84.6万批次,合格率99.64%,筛查发现和销毁了3079批次18065.29公斤的快检不合格食用农产品,其中蔬菜类2655批次15729.34公斤;水产品类424批次2335.95公斤。蔬菜不合格主要是白菜、菜心、芥菜、生菜、油麦菜、通心菜、上海青、豇豆、茄子等品种,不合格项目主要是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水产品不合格主要是桂花鱼、泥猛鱼、九肚鱼、花甲、扇贝、麻虾、小龙虾等品种,不合格项目主要是氯霉素和呋喃西林类代谢物残留。

  政府重资支持基层快检工作投入

  根据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黄绍龙副局长介绍,抽检工作资金投入要求很大,广东省各级政府下了很大决心,共投入了约3000万资金用于采购快检设备。

  广州市番禺区食药监局南村镇食品药品监管所作为番禺区市药监局的一个正科级直属行政执法机构,配备了8人编制,并有执法专用皮卡车2辆和食品检测专用车1辆,设置有带独立微生物检测室的食品检测室,可检测项目包括农药残留、大肠杆菌、亚硝酸盐、吊白块等30多个。

  据该所所长夏彤介绍,他们负责辖区内51所大、中、小学、幼儿园食堂的日常送检,同时每周要外出对辖区内14家农贸市场做移动快检,每天的快检样品都大约为100份,全年光这一块的投入就约20万元。对于大、中、小学、幼儿园食堂的食用油监管更是每年额外花费8-10万元委托第三方机构做抽检。

  移动快检车

 

  检测专用车内检测人员在工作

  快检工作统计数据推进政府大数据监管,打造“智慧食药监”

  “快检工作开展以来,广东省农产品质量监管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这为今后抽查重点提供了方向,也为广东省正在打造的‘智慧食药监’系统提供了具体的支持。”黄绍龙副局长表示,这为探索“互联网+食品药品监管”深度融合探索出了新路径。“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构建食品安全信息的汇集与分析平台,可为政府监管部门、企业、消费者提供全面、准确的食品安全信息,从而促进食品安全监管模式转变升级。”(严永怡)

(责任编辑:段丹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