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离不开技术创新

2016年06月21日 17:47   来源:央广网   胡波

  【导读】2016中国国际食品安全与创新技术展览会昨天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开幕。近百家国内外知名的食品生产和检测、追溯企业参展,一大批食品安全科技创新项目亮相展会。《天天315》本期聚焦:确保“舌尖上的安全”,离不开技术创新。

  央广网北京(记者胡波)6月21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天315》报道,2016中国国际食品安全与创新技术展览会昨天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开幕。近百家国内外知名的食品生产和检测、追溯企业参展,一大批食品安全科技创新项目亮相展会。

  作为全国食品安全周中央层面的重要活动和唯一的主题会展,食安展展示的是食品从田间到餐桌各环节的安全管理和创新技术。据展会主办方中国经济网总裁王旭东介绍,今年的展会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创新。

  王旭东:我们今年创新的东西不少,比如说VR的展示,在展会上有很多二维码,大家可以扫一下二维码,登录宣传周官方微信公众号“阳光下盘中餐”,那里就有我们的VR展示。

  展会上,中国经济网推出5部VR视频,全方位展示了一些企业的食品生产线。相关技术人员介绍,未来会拍摄更多的食品企业,揭开更多食品加工厂的神秘面纱。

  技术人员:普通消费者一般不会有机会深入到食品生产工厂当中去,怎样让消费者看到食品生产线?以往在电视拍摄上的,通过不同景别,比如对厂房等拍一个特写,其他部分看不到,就不能反映到全貌,但VR是全景式的,比如在拍摄的时候取一个生产线的中心,它所有的角度是一个球面的,都会被拍到。所以,对于消费者来说,通过VR体验能更清晰地了解到生产工厂是什么样子。现在是五家,以后可能会联系更多的厂家去拍。VR是新技术,我们也有好多技术面的公关,比如有的场景是可以动的,但它在制作、剪辑和包装上又跟普通的电视篇的视频语言不一样,技术上也有难点,争取在以后的时间把VR的东西做得更好。

  食品安全与科技创新相关,企业要确保食品安全,就需要企业不断探索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不断创新检测技术和设备,逐渐完善可追溯体系系统,实现对食品的全覆盖、全过程监管。此次,近百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参展,一大批食品安全科技创新项目亮相。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宣传司司长颜江瑛致辞时说,积极参会体现出这些企业在食品安全生产和检测方面的自觉和自信。

  颜江瑛:作为一届展会,能吸引国内外知名的食品生产和检测机构、追溯企业参展,反映了品牌企业希望与消费者沟通、建立互信的强烈愿望,体现了他们在食品安全生产和检测方面的自觉和自信,折射了今年食品安全宣传周“尚德守法 共治共享食品安全”的主题。

  在展会上,多家企业通过现场演示、互动体验等特别的方式展示了他们在食品安全管理和技术创新方面的成果。肉蛋奶是老百姓菜篮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产品的安全也因此显得更为重要,北京蛋品加工销售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忠强介绍,鸡蛋全程可追溯平台--“禽客”将在本次展会上正式发布。

  王忠强:一扫二维码就能看到鸡蛋生产的全过程,包括现在我们切上了物联网系统,鸡舍里的氨气一类的数据所有的数据你都能看见,还能切换到实时的摄像头,鸡现在在干什么你都能实时看见。

  旺旺集团生产运营兼冷链营业部副总处长陆健告诉记者,旺旺近期致力于产品创新和科技创新,新建立了食品原物料可追溯体系。

  陆健:我们推了一个PLM,即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对产品从研发到整个制造环节做一个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把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溯源的部分加入,这是一个比较新的部分。另外,去年我们跟战略合作伙伴的投资了一个新生产线,在食品生产的过程控制上会做得更精准,在能耗上也会比较节省。此外,去年我们投资一个自动化设备,叫制造执行系统(MES),可以把整个生产线的数据采集从人工方式转为自动信息化采集,这样我们对数字的追溯分析能够更客观、更完整,并且它的频率也会比手工方式会来得更高,我们在数据的量上也会更多,对人的生产线的管理上也会更精准。

  在展会上展示的项目还有,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展示的“国际追溯标准的研究与实践”项目、深圳市恒大饮品有限公司的“一瓶一码”项目、湖南果秀食品有限公司的“2小时食品可追溯体系”项目、河南中鹤现代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展示的“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等等。

  湖南果秀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国秀在介绍“2小时食品可追溯体系”项目时说,产品也是“一瓶一码”,扫描二维码后,通过可追溯系统可以查到产品出自哪块土地,什么时间生产、哪条生产线生产,还可以查到产品的检测证书,认证证书等信息。

  杨国秀:我们最大的特点在全程控制,一个可以控制,一个可以追溯,可以查到工厂在哪里,是什么品种,包括生产加工的检测报告等,整个文件都在里面,我们你操作一下,你看扫二维码以后,认证信息都可以查到。

  河南中鹤现代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展示的“生态循环农业”项目也受到不少现场观众的关注。

  工作人员:消费者看到的,我们的挂面、面粉、速冻水饺,这整个代表的是我们小麦的产业链条。我们流转土地达到了12万亩,这12万亩的土地已经改变了传统的一家一户式的分散性的农业作业,而变成了集约化、现代化、规模化的作业。从美国全套进口原装的大农机,实现了从土壤的整治到播种、灌溉、施肥、收割,每个环节通过大型农机具的使用,保证了其标准化,从而使后期粮食的品质很稳定、很一致,这对后期的面粉加工、挂面加工就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原粮基地。

  很多国际参团参与展会也是此次展会的亮点之一。在展会上,韩国泡菜很受欢迎,这也是韩国展团连续三届参展。世界泡菜研究所所长朴完洙说,“中国国际食品安全与创新技术展览会的规模越来越大,参展商中世界著名食品企业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展会”。

  此外,展会今年还新增了俄罗斯展团,他们也展示了不少特色食品。俄罗斯展团中一位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展会非常有意义,有利于俄中两国之间的合作。不仅能够加强俄中两国的经济关系,也能为俄中友好做出贡献。”

  这次展会还吸引了中国食品包装协会、地方特色展团的积极参与。在20-22日的三天展期内,现场还有多种的食品安全检测体验、新品试吃、有奖问答、观众互动等活动。据了解,为进一步提高企业的食品安全控制意识和自检自控能力,主办方还将联合有关机构,在展会期间重点对“食品安全创新示范项目”进行集中展示及评选,并颁发“食品安全创新示范项目”奖。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既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如何“管”才可以让食品安全变得更透明?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芦云女士女士、北京潮阳律师事务所裘叶律师共同就今天的话题做出点评。

  经济之声:怎样看待科技创新在推动食品安全和监管方面的作用?

  芦云:首先,在监管方面,原来国家在食品安全领域的监管是“九龙治水”,实际管不到位,经过机构体制改革,现在统一归由食药总局进行监管,首先从制度上比原来更有效,更强化了。我们常说,科技可以改变生活,在食品领域体现的更加明显一些。现在在食品领域,消费者经历到的,比如通过二维码,通过一些食品的追溯,确实这符合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的一些精神和理念,现在至少看来,大企业或者一些榜样性的企业已经做到了这一点。这体现了企业经营理念或者生产理念的一种转变。比如奶制品,是怎样从牧场采的奶,怎么运到了加工厂,怎样生产、加工、包装,让消费者通过了解企业整个生产加工的环节,进行实际感受,这样就会使消费者真正放心。

  裘叶:这个作用肯定是积极的。从厂家来说,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是希望提高产品的安全性,这样可能就能获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比如投入各种专业力量去创新,像食品追溯系统等,让消费者能了解生产的过程,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否购买,可以做出一个相应的判断。

  经济之声:从记者的报道中可以了解到,很多企业都在食品包装上加上了一个“身份验证码”,消费者扫一下包装上的二维码,手机里就可以显示食品从生产、加工、流通一直到终端环节的各种各样的信息。这种系统的应用在消费者非常关注的情况之下,确实明显提高了商品的透明度,但是消费者还关心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该怎么样验证自己得到的信息确实是真实的回溯信息?

  芦云:是否真实,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从企业自身来讲,作为一个有良心的或者有品质的企业,对于社会,你要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另外本着对自己企业负责的角度,你应该发布真实的信息,不能为了应付国家的这样一个制度去发布虚假的信息。第二,从监管角度来讲,要在食品安全领域建立相应的制度,对于违反制度的一些经营者,国家应该有相应的惩罚措施,否则这个制度就容易落空。

  裘叶: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宣传这种食品追溯系统,让广大消费者能够深入了解这个系统运行的整个过程,比如数据是如何采集来的,数据经过如何的整合最后达到你手机上显示的效果等,所以消费者首先需要了解一下这个过程。第二,对于监管部门而言,既然制定了这种食品追溯系统,首先对于追溯系统是否要定期监管,比如定期发布一些监管信息,说监管到某些提供的信息都真实可靠等,从这个层面来说,要让公众更加了解、更加信任追溯系统。第三,如果食品企业发布一些虚假信息,它可能会导致相应的后果,这个后果也需要监管部门实际的监管履职。

  经济之声:怎样让互联网更好的服务于食品安全监管?

  芦云:第一,现在消费者的一种消费习惯,不管是实体购物还是网络购物,都第一先从网络去寻找一些基础的信息,这是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便利的地方。另外,网络其实也搭建了一个生产销售的流程和平台,所以生产企业在面对“互联网+”的这样一个大体制下,首先它投入了,这种投入肯定有相应的成本在其中,这种情况下,国家是不是有可能在政策上给予适当的倾斜或者是引导。

  第二,现在很多消费者的理念或者消费的知识还比较欠缺。比如,很多人都认为,从街头打的所谓的现挤的奶,拿大桶装的,都觉得这样的奶很新鲜,是新鲜挤出来的,价格比较实惠,所以赢得了很多消费者的信赖,但通过行业内部了解,这种桶装的奶实际上质量没有保障,这种牛奶没有经过加工,没有经过除菌的处理,而且牛本身的产奶情况,奶的体质没有办法得到保证,这些在没有专业的技术和知识的情况下,消费者往往是没有办法判断的,所以政策上的宣传和引导可能就显得更为重要一些。

  其实互联网既是一把有形的手,也是一把无形的手。监管者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进行监管,比如通过制定各种APP,一是方便监管,方便企业申报,同时也可以通过APP的方式对企业进行相应的追溯和监管。第二个无形的手是想强调信用,我们现在的信用体系在不断地完善,一旦这个信用体系建立起来,如果失信就会处处受限,这对于一个人或者对于一个企业的影响就会很大。

  经济之声:食品安全既是产出来的更是管出来了,怎样管才能让食品安全变得更加透明并且公正而且公平?

  裘叶:要把食品安全做到透明,第一,监管部门要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在履行职责的基础上可以引用一些新的创新成果,使这些成果作为监管部门的一种数据参考或者是行政执法参考,使行政监管的服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对于监管的过程,第一在信息公开方面能否做到更透明,第二在监管过程中,其实现在也有定期的食品安全信息的发布,这种发布能否让更多的消费者知道,能否通过更多途径让更多消费者明白,这样这个监管可能对于消费者而言才会到位。

  芦云:食品安全一共包括几个环节,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在这四个环节中,首先是他律,有两种方式,一是国家监管的行政执法水平,其实国家在食品领域的相关制度已经建立,但可能在具体执行上还没有达到这样的标准,所以在执法主体方面要进行一定的保障。二是惩罚性赔偿,我们国家企业的违法经营成本目前来讲似乎没有那么大,比较严苛的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建立,一定会对违法经营形成非常有力的打击。除了他律,企业包括行业也自律,大家共同维护我们舌尖上的安全。

(责任编辑:佟明彪)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