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奶业困局如何破解?模式转型升级为正道

2015年01月19日 09:42   来源:新华网   

  近期,国内一些地方出现奶农“倒奶”问题,经过媒体的大量报道俨然已演化成中国奶业的一场危机,在各类探讨“倒奶”问题成因和解决之道的报道中,也出现了不少“杂音”。比如,一些养牛散户把“倒奶”归因于乳企的拒收。此外,有所谓的“专家”在接受采访时称,当前我国液态奶消费中低温奶比重偏低的产品结构是造成奶农“倒奶”的重要原因,并且鼓吹大力推广巴氏杀菌的低温奶。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为此,我们通过实地调查和采访多位权威专家,探究在养殖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发展背景下奶农的时代新角色,以及真正适合中国乳品消费市场且有利于中国乳业可持续发展的产品结构,以此还原事件的真相。

  错误归因“乳企拒收”实乃缘木求鱼

  将奶农“倒奶”现象发生的原因归结为乳业的拒收,是对中国奶业市场的误读。分析此次“倒奶”现象的成因,客观地看,这应该是中国乳业在提档升级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凸显了国内奶牛养殖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

  目前,国家在加大力气推动奶牛养殖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但散养户仍占有一定的比重。散养户由于缺乏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理念,养殖效益明显偏低,很难消化近些年饲料成本和人工成本不断上升的压力,再加上对奶牛疫病防治不力和生鲜乳质量把控不严,生产出的原料奶常常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前些年国内市场缺原奶时,散养户还可通过向中小型乳企销售度日,但随着近年乳制品销量的整体走低,市场供需关系发生变化, 散养户供应的原本品质上就不高的原奶自然成为市场最先被淘汰的部分。

  一位业内观察人士表示,“其实,对于散养户而言,由于原料奶的品质问题,他们始终没有稳定的、可靠的销售渠道。早期,由于一些地方性中小乳企尚能在夹缝中存在,他们成为了大量散养户的原料奶的主要收购方。近年来,行业竞争不断加强,消费者对乳品质量的要求愈来愈高,这导致地方性中小乳企失去了最后的生存空间。因此,散养户面临‘倒奶’的窘境就不难理解。”

  对于奶农的出路,乳业专家表示,“规模化、集约化是奶业养殖的发展方向,直接决定着原料奶的品质以及养殖户的市场竞争力。奶农唯有改变既有的发展模式,融入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发展模式之中,才能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而要真正实现这种模式,大型乳企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大有可为,重点是建立一种乳企和奶农的新型关系。而伊利等大型乳企已经为此探索了一套较为成熟的解决方案。”

  为了从源头上保证产品质量,在中国乳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伊利、光明、三元等国内大型乳企一方面加快发展自有奶源,另一方面还积极带动奶农从散养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养殖的方向转变,从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给予扶植,使不少奶牛养殖户发展成为标准化的家庭牧场。养殖户在伊利的带动下不断发展壮大,走上致富之路。仅以伊利为例,该企业始终从严把关原料奶质量,并且积极投入众多资源,帮助奶农实现现代化转型,走上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的道路,不断增加奶农的经济收益。据了解,伊利积极帮助奶农建设标准化和规模化牧场,建立标准化牛舍、卧床、恒温饮水槽等硬件,同时主动面向奶农推广标准化养殖操作规范,更通过开设奶牛田间学校、引入联合国模式,对奶农进行科学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同时,伊利还大力推广全混合日粮搅拌车和全株青贮,并且累计发放融资款100亿元以上,帮助奶农购牛以及改善硬件等等。上述有效的举措使得奶牛的单产显著提高,原料奶的质量达到甚至超过欧美标准,经济效益获得大幅提升。对此,业内人士评价道,伊利在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方面的作为,成功打造出中国奶源建设的样本,对乳业健康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比较巴氏奶和常温奶优劣是伪命题

  在目前对“倒奶”问题的讨论中,有这样一种论调:营养成分不如巴氏奶的常温奶由于易运输占据了国内主流市场,而以生鲜乳为原料的巴氏奶由于国内奶农生产成本高,才被市场淘汰,导致了倒奶事件的发生。此种论调是不符合科学常识和事实真相的。

  其实,巴氏奶与常温奶虽然在加工工艺方面不同,但两者的主要营养成分并无显著区别。多年来,国内外科学界都对两者的营养成分做过多次科学实验进行比较,而且乳品行业权威机构国际乳业联合会(IDF)曾经出过专门报告,均证实了上述结论。

  而从食品安全性来说,常温奶反而比巴氏奶更有优势。因为巴氏奶对冷链保鲜有着极高要求,一旦冷链环节出现问题,将直接导致牛奶变质,使得食品安全性处于不稳定状态。但常温奶由于采用UHT (超高温瞬时灭菌)技术,在运输上没有冷链要求,呈现更为稳定的食品安全性。

  从世界乳品消费格局来看,一直是巴氏奶和常温奶并存的局面,甚至在德国、法国等很多欧洲国家是以常温奶消费为主。比如,在巴氏灭菌法发明人巴斯德的故乡法国,常温奶的市场份额高达95.5%,而法国最大的乳品企业拉克塔里斯80%到85%的液奶销售比例都是UHT常温奶。在其他欧洲国家同样如此,比利时常温奶的市场占有率为96.7%,而西班牙为95.7%,葡萄牙为92.9%。

  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杨利国表示,一个国家到底选择哪种产品品类作为主流消费品种,是由其国情决定的。我国的具体国情决定了我国常温奶占据市场主流的局面。牛奶主产区位于北方,而大量消费市场在南方,只能通过发展运输半径大的常温奶进行“北奶南运”,才能解决全民饮奶的问题。目前,常温奶70%以上的市场份额实际上是消费者持币投票的结果。

  此外,业内人士还从乳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表达了错误推广巴氏奶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一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巴氏奶,常温奶乳企会面临巨大的市场压力。这种压力一旦传导到行业上游,大量北方地区的原奶就会真正面临无人收购或减少收购的问题,进而推动行业走向崩盘。这等于为洋品牌趁机占据中国乳业消费市场创造了契机。整个中国乳业将在全球产业链中失去话语权,中国乳制品的发展命脉将掌握在国外企业的手中。”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国内奶源的转型升级问题,不利用市场正常的新陈代谢实现奶源整体品质的提升,反而试图通过大力发展巴氏奶来缓解奶农“倒奶”现象,或者毫无根据地编造、责难乳企合理的拒收,这种保护落后生产方式的做法将会导致缘木求鱼的结果,只会为中国乳业的转型发展“开倒车”,影响中国民族乳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施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