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袁隆平投身转基因水稻研究 专家建议谨慎推广

2014年01月04日 08:36   来源:中国网财经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正进行转基因水稻研究的报道近日引起热议,事实上袁隆平2008年已开始转基因水稻相关研究,而在2013年7月,就曾有61名两院院士联名上书国家领导人,请求尽快推进转基因水稻产业化。记者梳理发现,包括袁隆平在内的不少专家都认可转基因作物的产量优势,但对于推广则持谨慎态度。

  近日来自人民网的一则消息称,著名农学家袁隆平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对转基因的看法,认为转基因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不能一概而论,并透露自己正在研究转基因水稻。

  袁隆平谈到转基因问题时说,“现在引起公众担忧的主要是抗病抗虫基因,即毒蛋白基因。我们现在正在把玉米的碳四基因转到水稻上面来,提高光合效率,提高产量。这样的转基因有什么吃不得,玉米不是照样吃吗?我们现在吃的大豆,3/4是进口美国豆,也是转基因”。

  资料显示,2008年国家启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袁隆平承担“高产转基因水稻新品种培育”项目(项目编号:2008ZX08001-004),建立转基因水稻产业化基地,其团队已将一批外源基因转入水稻,并通过转基因技术得到抗稻瘟病材料和抗除草剂性能并能稳定遗传的水稻材料。

  此前有报道称,袁隆平一直坚持“转基因水稻研究要抓紧,推广要慎重”的观点,自称在转基因问题上是“中间派”。但他仍认为,在没有实验结果作为根据的前提下,将转基因用于主粮生产是“要慎重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农业部农产品市场预警专家李国祥也持类似的观点。他表示,近年来,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两位数,与转基因作物种植的明显优势分不开。转基因作物种植,如通过种植抗病虫害作物,不仅可以节约投入,特别是减少现代农业中杀虫剂等化学品和能源投入,还能够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为全球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变化作出贡献。

  李国祥认为,尽管迄今为止世界上仍然未出现任何一例得到严格的科学理论和证据证明的转基因食品对人类产生实质危害,然而转基因植物可能会与近缘物种间产生基因漂移,形成“超级杂草”,繁殖能力强,抗除草剂,在世界广泛蔓延,危害农业生产。

  他在中国社会科学报登载的一篇学术文章中透露,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农民广泛种植抗除草剂草甘膦的转基因棉花。到2004年,棉花地里出现了能够抗除草剂的苋菜,与棉花争夺水分、阳光和土壤养分。自然中还可能出现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农机具或者运输工具等带有转基因成分,混入到非转基因农作物中,带来转基因农作物漂移的风险。

  他还提到,在现实生活中,转基因作物种植可能会破坏生态系统是得到证明的。美国大规模种植玉米的田地里,看不到任何鸟类。抗虫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可以消灭虫害,但也可能带来食物链的断裂,冲击自然生态系统。由于转基因作物的明显优势,农民往往会倾向于专门种植转基因作物,这样可能导致其他品种的灭绝,破坏生物多样性。客观地说,转基因技术应用推广的危害风险是存在的。

  李国祥指出,要让转基因技术应用推广更好地服务人类,必须高度重视各类风险,采取慎重的态度。要有能够代表公众权益的政府或者组织对影响食品安全的各种危害进行评估,准确描述风险特征,要让公众知情,并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尊重消费者的选择。

  背景资料

  61名院士上书要求推进转基因水稻产业化

  此前有媒体报道,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透露,2013年7月,我国61名两院院士联名上书国家领导人,请求尽快推进转基因水稻产业化。他说,61名院士在建议书中写道,“推动转基因水稻种植产业化不能再等,再迟缓就是误国,转基因产业化发展不起来,则商业发展不起来,对科研影响非常大”,同时院士们指出农业部的不作为。

  “绿色和平”农业与食品部负责人俞江丽则表示,“绿色和平”一直反对转基因水稻在中国的商业化,一旦其商业化而大面积种植,通过基因漂移作用,将对我国野生水稻品种带来灭顶之灾,而食用转基因大米对人体的影响也尚未有定论,将13亿人置于未来潜在的风险之下是难以接受的。(中国网财经中心)

(责任编辑:李方)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