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孟素荷:应关注中国新一代食品人

2013年10月31日 13:21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南京1030日讯 (记者王城)“中国食品工业正处于转型中,随着食品经济中最活跃的第一代民营创业者逐渐淡出,我们应该关注新一代食品人,为第二代青年企业家的成长注入科技的内涵,打造和培育我国食品科技与产业界新一代的领军人物。”1029-31日,在南京召开的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CIFST)第十届年会暨第七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上,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表示。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食品科技水平的迅猛发展正成为助推中国食品工业整体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源动力。现阶段,我国食品科技界应着力实现从人才、教育、资源等多个层面构筑科技与产业对接的主渠道,奏响科企对接的主旋律,以图通过对接实现飞跃。 

  

  加大食品科技与产业人才的培育 

  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了解到,业界专家一直呼吁我国应加大食品科技与产业青年人才的关注和培育,为食品产业的未来提供支撑。 

  CIFST年会期间组织的“继承与创新”为主题的双青论坛上,不论是年的长江学者、天津科技大学校长王硕教授,还是娃哈哈企业第二代领导人宗馥莉、三全集团新的领军人陈希等,对“食品科技服务于产业创新”及“科技人才眼光”等话题进行探讨。 

  孟素荷指出,中国食品工业正处于深刻的转型中,食品经济中最活跃的第一代民营创业者逐渐淡出,第二代新食品人进入。打造和培育我国食品科技与产业界新一代的领军人物,建立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高端沟通平台,为第二代青年企业家的成长注入科技的内涵,在继承与创新中,开拓中国食品工业更有价值的未来是我们的目标。

  教育应培养具创新力的产业接班人 

  面对中国食品工业的转型期,多位与会企业家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对目前的人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目前更需要具有创新力的复合型人才。” 

  据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信息,至2012年,我国开设食品专业的高等院校已达235所,每年有近10万名食品专业的毕业生进入社会,为近年来我国食品产业的飞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撑和人力支撑。 

  但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了解到,“目前,我国食品专业人才的课程设置与企业实际的创新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培育出的学生很难适应食品工业发展的需要。” 

  与会专家表示,“如何改善这一现状,在这两者之间创建一种对接与呼应已经成为中国食品科技与产业发展的重点问题。” 

  加强科技资源与经济对接 

  “在中国食品工业漫长的成长道路上,正是由于一大批优秀的食品科技工作者在将科技与企业需求对接的实践中,依托一项又一项科研成果,破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促进了产业的发展。”孟素荷表示,我国食品科技界基础研究及优秀论文数量近十年来增长较快,这将对中国食品产业新一轮创新提供强大的支撑。 

  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了解到,为促进食品科技与经济的对接,CIFST特设立了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突出贡献奖、杰出青年奖。娃哈哈企业的第二代领导人宗馥莉由于捐赠浙江大学馥莉食品学院,推动我国食品科技人才培育模式的创新,获得杰出青年奖。 

  走过50年如一日科技人生的茅台领军人——季克良教授;20余年专注于中国肉类研究的周光宏教授;以科技创新推动中国咸味香精调味料行业发展的孙宝国院士等获得了突出贡献奖。 

  

  全面关注从食品安全到营养与健康 

  今天的全球食品供应链体系已发展成为复杂的立体网状结构,建立全球食品可追溯体系已是大事所趋。此次会议期间,中美双方就这一问题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孟素荷表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者生活方式的转变,目前中国消费者的膳食结构和食物消费行为正在发生变化,超重、肥胖以及由此引起的慢性病逐渐成为影响我国人民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挑战和巨大负担。 

  “就食品从业者来说,积极应对这一严峻挑战,是科技界与产业界的责任更是使命。”来自中美两国的食品专家们呼吁,“中外食品业界共同携手,迅速行动起来,加大对于消费者健康的关注,积极开展与消费者的沟通与交流,同时加强针对健康食品配料和加工技术的研发和转化工作,在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美味享受的同时,帮助其形成健康的膳食结构,促进全社会的健康进步。”  

(责任编辑:佟晓群)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