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只在国内销售”是一种自残

2013年08月14日 14:34   来源: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胡立彪

  铜质水龙头铅超标事件本来也没什么新鲜,因为人们每天都被质量问题包围着,早已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可是这事一出,还是引起不小的舆论波动,而击波的那枚石子,是这样一句话——卷入事件的深圳成霖洁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办公室主任曹国祥向媒体承认:“铅含量超标水龙头不会销往国外,只在国内销售”。

  一听就知道这位曹主任是个实诚人,他有意无意道出的这句实话,在揭开一个行业内幕的同时,也一并把不少企业搭在身上的遮羞布扯了下来,令人一睹其萎缩残疾的身形。当然,通过此次事件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些企业落下的病是自残的结果。而这种自残心理若不及时纠正治疗,企业的前途早晚会被自己断送。

  把质量好的产品出口国外,把存在质量安全问题的产品留在国内市场,一些国内企业这样做,会对国内消费者造成健康威胁,自家人不认自家人,这是一种广义的自残。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欧美市场对进口中国产品要求严格,有着名目繁多的标准和认证,国内企业要想打进人家的市场,就必须按人家的要求做,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但在国内市场,情况却完全不同:国内虽然也有生产标准,但并非像国外那样是强制执行标准,实际上更类似于“建议执行标准”,而且缺乏监管,企业产品即使没达标,它们也有办法找到销路。

  缺少监管只是外因,而真正的自残却基于这样的内因:上述业内人士称,“行业最大的毛病”是,很多企业的生产线都是按照标准设定的,但内销和出口产品的执行力却不一样。同样的机器,同一条生产线,出来的产品却有很大不同,而“最大的毛病”是把好的东西给外人,把不好的东西留给自己,这不是自残是什么!

  当然,有时候自残看上去是一种没有办法的事,是出于生存的需要。国内许多水龙头企业都是以出口为主,而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外订单减少,他们不得不把目光转向国内市场。但国内市场竞争已然非常激烈,要与原先在国内市场打拼的企业争食,似乎没有别的路可走,只有加入价格战这条“捷径”。所有的价格战都以牺牲质量为代价,水龙头行业当然也不例外。为了压低成本,那些出口企业就只好采用低价劣质原料,加工工艺也降低标准,除铅技术甚至被一些企业省略了,在这种情况下,进入国内市场的产品铅含量超标也就成为一种必然。

  为了生存而降低生产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但真正的问题在于,出口企业将产品转内销后,将降低生产标准的产品依然当作高端产品出售,价格与出口价格持平。通过这种出口转内销的办法,企业在降低了生产成本之后,盈利空间逐步增大,甚至出现了盈利空间较出口要大的情况。因此,这吸引了出口企业加入了对内销售这些看似符合出口标准的水龙头产品。用劣质产品惑市也就罢了,还干着以次充好的骗人勾当,这就实在太过分也太让人气愤了。

  老话说,人在做,天在看。问题产品“只在国内销售”的企业,不爱自家人,对国内市场的消费者行自残之举,到头来刀子还得插到企业自己身上,成为一种狭义的自残。要知道,“天在看”的“天”可不是“蓝天白云”的“天”,它是主宰市场的原动力量——消费者。企业靠耍小聪明赢得一时之利,却不知在伎俩被戳穿之后会断送一世前程。可以肯定,此次铅超标事件会让那些涉事水龙头企业经受沉重打击,甚至会一蹶不振,这也可算作是一个自残的结果。当然,这个结果更可以算作一个教训,警示所有行业的所有企业。

(责任编辑:佟晓群)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