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如果恒天然是一家中国企业

2013年08月14日 09:29   来源:北京晨报   

  如果说一年前的双氯氰胺事件仅仅给恒天然这个全球乳业的优质偶像抹上了一个“污点”,此次的“肉毒杆菌”事件则无疑相当于一次几近毁灭性的打击,不然新西兰总理也不会表示要亲自到中国进行解释。

  恒天然事件已变成新西兰举全国之力试图度过的一场危机。这场危机起始于恒天然自曝工厂管线被肉毒杆菌污染,导致部分乳清粉可能存在健康风险。紧接着就是启动召回、道歉,到目前为止,恒天然的危机处理意识和措施都与其世界500强企业的定位相符。

  作为一个没有孩子的媒体记者,对于奶粉有“肉毒杆菌”这件事,我不会产生多么深的“切肤之痛”,摆脱了这层“潜在受害者”的身份,或许才可稍微冷静看待这个事件。

  这件事从发生到现在,可以说,我心里的天平一直是倾向于恒天然的。毕竟,敢于自曝如此严重的问题,在我看来勇气可嘉,也是负责任的。但我也看到了许多针对恒天然的质疑,比如,恒天然说这次事件是自曝,就有业内人士站出指责,恒天然与其说是主动公开,不如说是权衡利弊之后的选择,因为在新西兰企业如果不及时将检测信息如实上报监管部门是会受到严重惩罚的;恒天然召开发布会宣布将在48小时内召回存在风险的奶粉,就有人质疑“48小时召回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更指摘恒天然所谓的48小时召回不是完成召回,而是启动召回;恒天然高层向消费者道歉,又被诟病“只道歉不赔偿,缺乏诚意”。

  总之,恒天然每做出一个举动,都会引起一连串的质疑和不满。食品染致病菌非同小可,任何一家食品企业在诚实与隐瞒之间都必须权衡利弊,因为这有可能关系到企业的声誉甚至生死,更何况是这样一家荣辱都关系到国家产业命脉的企业,更要仔细掂量;48小时内启动召回,这个时间也并非不合理,因为恒天然供货给多家乳企,而召回也和这些乳企息息相关,总要给大家一些时间;至于赔偿,由于肉毒杆菌不是常见污染物,故没有列入常规检测项目,乳粉中更未设定限量标准,而没有标准也就不存在赔偿依据。

  当然,恒天然在事件中的部分举措肯定也有站在企业自身利益角度的考虑,但总体而言,其做法并没有特别值得诟病的地方。

  相信每个看到恒天然报道的国人都在心里暗暗做过这样的假设:如果恒天然是一家中国企业会怎样?它会主动将监测信息上报政府吗?它会在事件发生后,如此有效率地做出种种善后措施吗?而作为下游企业的本土乳企又是否能主动召回产品?相信你我的答案都差不多。

  质疑是人的天性,特别是在我们这样一个对食品安全极度缺乏信任的国家,质疑很正常。但质疑之余,我们是否也该多留些空间反思,想一想在恒天然事件中我们又能学到什么。

  白岩松评论说,恒天然乳制品查出质量问题,但这并非由媒体或检测机构曝光,而是人家自己曝光并主动召回。至少这一点,就值得国产奶企学习。

  有人乐观认为,恒天然的倒掉给中国本土乳企创造了机会和信心。但信心从来不是依靠对手的垮掉建立的,而取决于自身的强大,取决于企业自查、行业自律、政府监管,取决于出现问题不护短、不隐瞒、不推卸责任,这也是恒天然给我们上的一课。孔瑶瑶

 

(责任编辑:佟晓群)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