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吃薯片为何难以停口?咸味食品为罪恶的诱惑

2013年05月23日 14:05   来源:齐鲁晚报    

  日前,美国《纽约时报》的记者,对美国一家著名的膨化食品公司多年来如何营销产品、保证公司业绩进行了系列调查研究。调查发现,为了让消费者吃下更多的薯片,从研发、制造到营销,食品公司可是花了“狠心思”。

  “狠心思”也导致了“恶果”——公众无法自拔地迷恋吃这种咸味膨化食品;食品公司也因为多年来大规模的资金与精力的投入,似乎不得不继续做下去;最悲哀的是那些食品研究技术人员,明明知道摄入太多盐和脂肪、糖会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却无法停止工作……

  咸味食品

  ——罪恶的诱惑

  20世纪70年代末,芬兰人大量地消费钠盐,平均每人每天吃两茶匙多的盐。结果出现全国性严重高血压的问题,芬兰东部地区的男性当时因心血管疾病引发的死亡率,甚至位居世界第一。

  当时芬兰政府着手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就冲着食品制造商去了——芬兰政府规定:在芬兰杂货店里,每一件盐分含量高的食品都必须用醒目的大字标明“内含高盐”以示警告。这一“减盐行动”最直接的结果是:那几年,芬兰死于中风和心血管疾病的人数降低了75%-80%。

  研究数据表明,食物对体重增长贡献最大,尤其是其中四种:红肉、加工肉类、含糖的甜饮料和土豆。而最容易让美国人发胖的食物之一就是薯片——它外面裹着盐,里面含有能瞬间让大脑得到“奖励体验”(即刺激内啡肽的分泌)的糖、脂肪、添加剂……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流行病学和营养学专家分析说:“薯片中的淀粉会最快被身体吸收掉,甚至比质量差不多的糖吸收得还要快。接着淀粉反过来又会导致人体血糖激增,让人感觉更加饥饿。”

  所有这些加起来,让薯片成了最容易让人上瘾的完美食品。

  产品延伸

  ——隐没“能量密度”

  乐事薯片、多力多滋玉米片等很多膨化食品,都是一家名为菲多利的公司生产的,该食品制造公司如今市值近30亿美元。1986年前后,菲多利公司曾接连遭遇了几场罕见的“冷遇”,眨眼间就烧没了5200万美元。就在那时,研究“食欲”问题的专家杜伊特·利斯基加入了菲多利的营销团队。

  利斯基之前是美国费城莫奈尔化学感觉中心的研究员。利斯基发现,原先的消费群那些人变老以后,其实并没有改变饮食习惯,而是在吃更多的其他零食。于是,菲多利公司的食品技术人员开始采取食品行业提高销量最为可靠的方法——产品延伸。

  菲多利公司有将近500个化学家、心理学家和技术员在从事食品行业的相关研究工作,每年花掉的经费高达3000万美元。他们在原味乐事薯片基础上,又增添了盐和醋、盐和胡椒、酸奶油、胡椒奶酪等不同的新口味;在每一个物体的酥脆度、口感和香气上投注了大量心思;他们使用的工具中,甚至包括一台价值4万美元的咀嚼模拟器,用以测试和完善薯片的口感,找出诸如“最佳崩裂点”这样的东西——研究发现,人们喜欢吃大约在每0.1平方米受到1.8公斤的压力时崩裂的薯片。

  一位研究食品科学的专家斯蒂文·威瑟里曾出版过一本叫做《为什么人类爱吃垃圾食品?》的书。他把那种膨松的油炸物入口即化的非凡能力,称做“隐没能量密度”——意思是,“如果某个东西很快就化掉,你的大脑便会以为那里面没有什么热量……于是你就可以一直吃、一直吃。”

  低盐薯片

  ——只能让你吃更多

  为了提高人们的消费欲望,菲多利公司开始高调尝试“减盐行动”。菲多利的CEO艾尔·凯瑞还向投资人保证,即使这样,也完全不用担心销量上的损失。人们会把“少盐”看成是放心吃零食的“绿灯”。这样又出现一种矛盾:减盐举动的确值得褒奖,但这种方针运用在零食上,却有可能导致消费者吃更多。

  艾尔·凯瑞说,低盐休闲食品的前景相当美好。一些学校正发起“抵制校园垃圾食品”计划,而菲多利公司的“低盐休闲食品”刚好可以借机成为在校学生“饮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吃着它长大,并享受吃它的感觉。”

  菲多利公司的这些方法,也成了整个食品业普遍使用的法子。如今很多食品公司在提到薯片时,都会避免使用“油炸”这样的字眼,而使用“烘焙”这样听上去更健康的形容词;应对“担心放纵自己”,他们把薯片换成小包装,这样,顾虑最多、最害怕控制不住自己食欲的顾客,会自然而然地选择小包装,只是他们选购的总份量未必会变少。 

  30多年来,美国的食品制造商已经在设计、制造这些“食品”上投入了太多金钱和精力,并花大力气去推销它们,虽然明知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但他们停不下来……

  

(责任编辑:韩肖)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