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96.22%受访者对食品安全存信任危机

2013年05月13日 09:33   来源:法制日报   廉颖婷

  □精确报道

  近一段时间,食品安全事件多发,不断挑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底线。《法制日报》视点新闻部联合搜狐网站,对食品安全信任危机进行了在线调查。结果显示,96.22%的人对食品安全存有信任危机。

  超8成人:

  监管不力致食品安全事件高发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多发,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83.85%的人认为是“食品安全监管不力,执法力度不足”;11.35%的人认为“执法和司法实践中遇到法律适用难题,难以定罪量刑,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4.8%的人认为“缺乏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安全标准的制定”。

  “中国每天消费约200万吨食物,40多万家食品生产企业、323万家食品经营主体、2亿多户农牧渔民,难以计数的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监管难度堪数世界之最,但一些地方执法人员的工作状态却和这种严峻的挑战不相匹配。”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告诉《法制日报》记者,部分地区执法处于相对懒散状态,基层执法不严的问题仍是监管失守的症结所在。标准也好,法规也罢,最终的执行状态都要落实到基层,抓好了基层,才算抓好了监管。否则,势必陷入有机制无执行的怪圈。

  此次的在线调查中,有91.58%的人称遇到过食品安全事件。

  “你对当下的食品安全是否有信任危机?”

  96.22%的人认为“有”;3.78%的人认为“没有”。

  朱毅表示,欧洲的食品监管体系不可谓不严格,但仍曝出“马肉事件”,这说明再严格的监管体系,再规范的执法流程,都无法完全避免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

  此外,微小型企业和小作坊占我国食品行业的90%左右。尽管公众跟随媒体,往往将目光聚焦于有名有姓的大企业,但食品安全监管最富挑战、最艰巨的部分还是这90%。

  “你认为食品监管领域存在哪些问题?”

  50.91%的人认为,食品安全监管领域中的“被动执法”现象普遍,甚至有“懒政”和不作为的现象;

  36.74%的人认为,个别地方监管与创收挂钩,造成执法腐败;

  12.35%的人认为,多头监管,容易造成许多部门之间相互“踢皮球”,推卸责任。

  朱毅告诉记者,现今中国的一头猪,有11个部门来监管,但是这么多部门齐上阵还摁不住一头猪。各抓各的猪,各罚各的款。

  53.02%的人:

  严惩食品安全监管失职行为

  在形形色色的食品安全事件中,很难简单地把问题归结于某一个环节。在食品生产、加工、储运、检测和消费的产业链上,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都有可能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专家董金狮对《法制日报》记者说。

  “如何遏制食品安全事件多发态势?”

  53.02%的人认为,应严惩食品安全监管失职行为;37.75%的人认为,应对故意违法犯罪行为“严惩重处”;9.23%的人认为,能否及时发现违法犯罪线索是关键,要加大巡查排查力度,发挥群众举报作用。

  “食品安全问题要多管齐下,重典治乱未必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朱毅说,监管部门需防患于未然,保持高度警惕,尤其是要重视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

  朱毅认为,安全的食品不是监管出来的,也不是条例制定出来的,而是生产者生产出来的。因此,如果要想完善食品生产的安全链条,需回溯本源,尽快完善对农产品生产的信息采集,并加强农业生产制度与标准的建设,引导农民科学生产、健康生产,在生产者身上下工夫。

  目前,我国农药生产和使用量位居世界第一,单位耕种面积化学农药用量是世界平均用量的2.5倍至5倍。朱毅认为,要解决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应对化学农药从低价管制变为高价管制,对生产低毒高效农药厂商依旧可以实行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但高毒和限用农药的厂商则去除补贴,大幅增加税收,降低厂商生产意愿。同时,还应对违规出售高毒农药的企业课以重罪。

  “食品安全监管哪些方面还需完善?”

  45.26%的人认为,应完善食品安全监管问责机制,尤其对“懒政”和不作为的行为要问责,加强监管力度;35.21%的人认为,应将食品安全与相关官员升迁挂钩,实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19.53%的人认为,应改变目前食品安全多头监管的模式,责权明晰,避免相互推诿;加强对食品安全监管队伍专业人才的培养。

  “多头监管的问题需要解决,这样可以避免相互推诿;问责也要落到实处。”董金狮说。(记者廉颖婷)

(责任编辑:张欣瑜)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
手机看中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