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年前,它贵为国庆十周年的国宴用酒;25年前,它享国家名酒的尊位,也是川酒金花之一;5年前,它流落街边酒摊,“混迹”于几十元一瓶的低端货中;2012年,它的销售额突破十亿元,比之五年前,翻了五倍之多,千元级高端产品也相继上市。
它的名字叫诗仙太白,它经历了从国宴用酒的“显贵”陨落为“街边浪子”,又在短短五年之间,迅速升级为一个跻身白酒行业50强、以中高端产品为主的大品牌。
在背后点石成金的操盘手,正是诗仙太白的党委书记、总经理陈红兵。日前,陈红兵接受记者专访,讲述诗仙太白的复兴之路。
跨行空降,稳人当头
2008年3月,对陈红兵而言是一段记忆深刻的日子,他离开重庆环卫集团,“空降”诗仙太白,而在他的肩上,则负着国资委的重托:将诗仙太白打造成为重庆美食、美景、美女之后的第四张城市名片——美酒。
如果说“污水”和“钢水”还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的话,那么白酒行业对陈红兵而言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行业。他有些犹豫,但又跃跃欲试。
正值烟花三月,陈红兵来到万州歇凤山下,展现在他面前的是静卧在青山绿水环抱中的诗仙太白工业园,平静而祥和。但短短几天,陈红兵便敏锐的察觉到,平静的背后却是公司高层到员工的脑海里暗涌翻滚、起伏不定。突然闯入一个行外人来做领导,会不会“新官上任三把火”,进行管理人员大换血?会不会被裁员、受排挤?
焦虑情绪不断蔓延,身为诗仙太白的总工程师、国家级评委的程宏连也受到感染。在新的资本注入诗仙太白后,程宏连一度忧心忡忡: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新领导来了,原来的一切都可能发生变化。对诗仙太白而言,程红连是酿酒技术的灵魂人物,是公司内部受人拥戴的老师傅。深入了解情况后,陈红兵屡次前往程宏连家中拜访,并按“老规矩”拜程宏连为师,并表达了希望程宏连继续负责公司的技术、研发等工作的想法。
“当时我意识到,摆在眼前的最大的困难就是公司的人心问题,我在第一时间便向公司所有员工承诺:原有人员待遇不变、岗位不变。”谈及此举,在一向笑容可掬的陈红兵眼神里尽是坚决之情,他意识到,只有人稳住了,危机中才会有转机。
在陈红兵“站在员工的角度,为他们考虑”的运筹下,诗仙太白人心动荡局面很快烟消云散。平易近人、“总是笑呵呵的”陈红兵也自然而然的和员工们打成一片,在觥筹交错的公司聚会中,酒兴阑珊之际,员工总爱和陈红兵开开玩笑,笑称其为“兵”书记。
如今,当年的诗仙太白老员工几乎一个不落,跟上了诗仙太白品牌复兴的脚步;同时跟紧的还有陈红兵的加薪承诺:员工的工资每年上涨8%~10%。此外,陈红兵还在公司内建立起一套成熟的从基层生产、技术岗位到团委、部门管理人员的年轻人才培养体系,在诗仙太白的中层管理人员中不乏80后的身影。
“人体试验”质量为大
经过塑化剂的风波,白酒行业可谓谈塑色变。不过由于早已更新设备,各个环节上已不再有塑料制品的踪影,诗仙太白逃过此劫。回想起来,陈红兵也是倍感庆幸,但质量安全问题令他警醒万分。在采访中记者还注意到,在诗仙太白最老旧的生产车间,接酒管保留了古老的竹子管道,陈红兵则将此视为诗仙太白酿造高品质白酒的标志之一。
说起诗仙太白酒,陈红兵一脸正经地说:“诗仙太白的酒是听着音乐酿出来的,喝了只会助兴,不会上头。”言毕,仰头将一杯无名白酒一饮而尽,随即一脸狡黠地告诉记者:“我这是在做人体试验”。
人体试验?众人皆醉,“独醒”的陈红兵便娓娓道来:原来他喝下的无名酒,是公司的技术团队已经调制好的新品,并已通过了质量安全检测,再经包装窖藏后,便可上市直面消费者。
诗仙太白的员工回忆说,这些年来,在每一款新品上市之前,陈红兵都无一例外亲自上阵带头率先品尝,‘以身试毒’,一向幽默风趣的陈红兵便将此称之为“人体试验”,员工们也乐此不疲,“人体试验”成了诗仙太白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陈红兵坦言,亲自带头做“人体试验”,是为了践行初来诗仙太白时所许下的诺言:人品铸造精品,做好人才能做好酒。在他看来产品的营销推广做得再好,若没有过硬的技术质量,那就像一座高楼没有稳固的基石,在食品安全问题日益敏感的背景下,投机取巧是逃不过消费者的“法眼”的。
严守质量关口的同时,陈红兵也认识到到技术和工艺是白酒企业的第二条生命,而企业拥有的国家级评委、省部级评委的数量则意味着技术实力。在这几年期间,除了重用正值当打之年的资深专家,陈红兵还通过返聘等工作,使诗仙太白的国家级评委数达到5人,省部级评委16人。
值得一提的是,“外行”陈红兵将诗仙太白传统的窖藏工艺进行梳理提炼,在2010年时提出“双重窖藏”的酿造工艺,该工艺也随后成为诗仙太白独享的国家级专利。
品牌瘦身 立根诗酒
过去十年,被称之为中国白酒行业的“黄金十年”。在这个时期,两个‘老外’——外行人和外来资本,疯狂涌入白酒行业,在行业整体大跨步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价格虚高、过度营销、品质不稳定等问题,秦池、孔府家等白酒老品牌更是在此期间倒下了。
不过诗仙太白还面临更严峻的考验,在黄金十年的前五年,诗仙太白还在“流浪”街边,难登大雅之堂。
陈红兵深入调研发现,由于过去毫无节制的品牌开发,品牌旗下有多大300余种产品,结构繁冗杂乱,且70%~80%的产品是几十元一瓶的低端产品。在诗仙太白“沉睡”之际,邻居湖北的白云边、枝江和稻花香等品牌却迅速渗透重庆,建立起完整的营销体系,连诗仙太白的大本营万州都几近“沦陷”。
如何做出消费者愿意为之买单的高端品牌?陈红兵思之良久。他意识到,尽管诗仙太白的产品多如牛毛,但要说出哪个是好产品,还真无从说起。而他要做的,便是厘清产品结构,找到品牌壮大的主心骨。
陈红兵翻遍诗仙太白的历史资料,令他惊喜不已的是,诗仙太白是国内唯一的立意诗酒文化的白酒品牌。于是,陈红兵一手重金聘请资深营销咨询公司,对诗仙太白的营销管理以及产品线做梳理和规范;一手聘请重庆市资深白酒专家董义明等做文化顾问,深入挖掘诗酒品牌价值,在他看来,白酒想要进入高端市场,就必须有自己的酒文化内涵,而这也是品牌的价值所在之一。
时至2012年,诗仙太白以盛世唐朝主攻高端、花瓷系列做中端主力的包括30余种品类的产品结构已稳定下来,其中中端以上产品占比达到了80%。这场品牌瘦身战,陈红兵赢了。“淑女窈窕了,君子才好逑。” 陈红兵笑言,过去要让消费者记住诗仙太白是难事,如今,困难的倒是让他们忘记栩栩如生的诗人李白举杯邀月的品牌形象。
“在竞争激烈的白酒行业,想要一口吃个胖子,与一线白酒品牌直接竞争是不现实的,那么,做不了第一我们就做唯一。”言语间,陈红兵眼神流露出常见的坚毅。于是,实施差异化发展、做国内第一诗酒品牌的思路在诗仙太白坚定了下来。在海棠花香、布谷鸟语的的诗仙太白厂区内,流觞曲水、太白诗社等诗的印迹无处不在;朗朗读诗声和清脆鸟鸣声,便是诗仙太白酒“听”的音乐。
(责任编辑:韩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