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冯平:铲除食品安全“潜规则”和“非法利益链”

2013年03月05日 09:32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3月2日晚上10时30分,一个忙碌的身影匆匆走进北京会议中心。他就是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冯平。

  刚一落座,冯平委员就打开了话匣子,围绕最近在欧洲闹得沸沸扬扬的“马肉风波”,谈了他对“问题食品”的看法和当前食品监管的着力点。

  自今年1月爱尔兰牛肉汉堡饼掺入马肉事件发生以来,欧盟各国检查机构先后在英国等国多家超市销售的牛肉制品中查出了马肉,引起了消费者的反感和忧虑。事件涉及到瑞典、卢森堡等十多个国家。另外,检查中还发现了德国有机鸡蛋造假。冯平说,“伪”和“劣”是相伴的,造假产品往往存在安全风险。这次风波的后续检查中,发现了可能已经进入食物链的马肉含有止痛药的成分,而法国“卡斯特尔肉业”公司则涉嫌更改标签出售过期牛肉。

  “这种‘挂牛头卖马肉’的行为,属于典型的质量欺诈。”冯平说,在欧盟,牛肉与马肉的价格相差很大。在当前欧洲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这种欺诈目的是为了获取超额的利润,破坏了市场秩序。“当然,通过该事件我们看到了欧盟政府应对迅速。其实信息公开是最有效的危机公关,能最大程度缓释消费者的不安,同时公众的平静也反映了社会的成熟。”冯平在回顾这些“问题食品”事件时表示,食品安全是21世纪一个全球性问题,尽管发达国家对食品生产有着较为严格的标准和健全的监管体系,但在“问题食品”面前,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目前,各国对食品监管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发达国家关注的重点是微生物危害,发展中国家则主要关注违规生产和非法添加。前者多是天灾,而后者则是‘人祸’。”冯平建议,从欧盟处理“马肉事件”的过程反观我国的肉类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应该尽快健全法制建设,并将法律、法规真正落到实处。铲除“奶粉添加三聚氰氨”那样的“潜规则”和“地下瘦肉精生产”那样的“非法利益链”,是解决“人祸”危害的重点。

  我国是生猪养殖大国,去年国家投入了6亿多元用于耳标的免费发放。但冯平委员在调研中了解到,尽管国家三令五申明确要求给生猪打耳标,并及时输入生猪吃药、打针等信息,实现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但一些规模化养殖场的生猪耳标信息不全,更别说零散养殖了。“更有人抓住养殖户想应付了事的心理,将用于‘补检’的耳标变成赚钱的工具。以一个耳标两元的价格出售。生猪的质量安全可追溯成了‘空架子’,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将国家的法规真正落实,并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在冯平委员看来,我国当前情况下,提倡诚信的同时还必须与法治相配合,只有一丝不苟地加大法律法规落实的力度,加强宣传,才能使人不敢造假、不能造假、不愿造假。

  冯平委员强调,加强检测技术手段的研发和学习,对提高识假、辨假能力也很重要。据介绍,他所在的单位近期完成了一个通过核酸扩增、检测DNA来鉴别牛羊猪鸡等食用畜禽肉种的课题,不但能区分出肉种的类别,还能测出肉馅中各种肉所含比例,“我们现在正在申报国家标准”。

  冯平委员表示,要根本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效益的转变。他建议,在法制的环境下,应把消费者的认知、生产者对质量的控制、媒体的舆论监督和政府部门的有效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推进诚信建设,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打造全产业链企业,实现全程可追溯,保障食品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安心、放心。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佟明彪)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