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餐桌“剩宴” “光盘”行动受到广泛响应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市场 > 食品 > 行业资讯 > 正文
中经搜索

杜绝餐桌“剩宴” “光盘”行动受到广泛响应

2013年01月31日 09:52   来源:新华网   

  “有一种节约叫‘光盘’:吃光你盘子中的食品,拒绝浪费,珍惜粮食!”北京市一家民间公益组织推行的公益活动得到越来越多的公众的认可,很多演艺界的知名人士、餐饮行业也都加入“光盘”行动中。

  节约应当,浪费可耻,临近春节,一场全国范围的“光盘”行动悄然推开,倡议市民在饭店就餐后打包剩饭,“光盘”离开。

  “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华社一份材料上作出批示,要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北京市消协建议有关行业组织和行政主管部门出台鼓励勤俭节约的相关规定和措施,倡议消费者文明理性就餐,呼吁经营者以实际行动抵制浪费;江苏倡议餐饮企业和全体市民加入“光盘”行动;包括1万多家旅游星级饭店在内的全国饭店餐饮业,将全面开展“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活动……

  为减少“舌尖上的浪费”,北京、上海、南京、海口等地餐厅开启了行业内的“光盘行动”,为顾客提供“半份菜”、“小份菜”、“热菜拼盘”、免费打包等服务,鼓励把没吃完的剩菜打包带走,价格按照“半份半价,小份适价”确定。

  短短几天,“光盘”行动在网络上急速升温,在微博上被转发约5000万次。网民“DLTV东伊”说,想想天寒地冻缺衣少食的孩子们,自己节约每一颗米每颗菜都足为他们撑起一片天,大家行动起来,不留剩饭,节约粮食!

  “舌尖上的浪费”刺痛人心,水稻专家袁隆平先生感触更深。他说,我国人多地少,水稻产量每亩提高10斤、5斤都很困难,可是很多粮食就这么白白浪费了。

  长期研究“三公消费”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说,我们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低保人口,我们还是农产品进口大国,“光盘”行动老百姓叫好,但要抑制吃喝、浪费等不良行为,关键还是各方面长期坚持完善,民间要倡导,政府更要加强约束。

(责任编辑:张欣瑜)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商务地带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