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饭局送礼总结 年终岁末哪些事儿让你“累”

2013年01月06日 09:11   来源:扬子晚报   

饭局送礼总结 年终岁末哪些事儿让你“累”

  年终岁末,哪些事让你倍感“累”?“文山式”总结,“轰炸式”年夜饭,绞尽脑汁的送礼,流于形式的慰问……属于这个特殊时段的许多事情或者形式,常常让人应接不暇,甚至疲惫不堪。不久前,传出以温泉著名的内蒙古某县当地干部一天接待陪洗8次澡的荒唐事,虽然未能获得核实,却折射出基层接待慰问考察之累的现实,让人几声叹息。 

  最近,中央提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要求转变文风、改变会风,减少繁文缛节,提倡节俭实干。流于形式的累人事,该歇歇了。 

  观点碰撞 

  不是在吃“年饭”,就是在去吃“年饭”的路上 

  多年以来,一到年末就忙得我昏天黑地,全然失去自己。忙碌倒不是因为收尾工作和年终总结,而是要像明星一样走穴赶场,参加各类年会、年夜饭。 

  每到岁末,除了要花很大精力去组织自己部门的年会、年夜饭以外,还要和领导一起参加各类横向部门、下级单位、合作企业等组织的年夜饭。有时候和一家单位吃饭,还要分领导之间的场次以及全体人员的场次。有时候一个晚上甚至要走两到三场“穴”,上一顿还没有坐下来吃上几口,敬了几杯酒就要跟着领导一起赶赴下一个地方。几乎没有一天能够正常回家吃一顿舒心饭。老婆问我在哪里,我的回答是“不是在参加年会,就是在去参加年会的路上”。一个晚上几个场子轰炸下来,不但肚子没吃饱,人也特别疲惫。三更半夜醉醺醺回到家里,第二天清早刚刚醒酒,晚上就又要开始醉了。 

  年末热闹的年夜饭、年会是烧钱的集中地,况且这大多是公款消费。一个公开的秘密是,由于公司的财务要在年前结清年度预算,所以年夜饭基本就是本财政年度的最后一笔开支,常常会用光所有的剩余。因而,往往年夜饭都喜好大排场、大手笔,吃完之后再去K歌,不到深夜根本就无法消停。 

  虽然年会能起到联络感情的作用,也是多年来被大家默认的一种社会活动,但这样的忙碌真的很必须很有意义吗?很多时候,大家觉得筹办年会已经是一种负担,办得简单怕被人看不起,办得高档又是浪费。而参加年会的人也感觉是一种负担,推又推不掉,不去又不行,结果喝倒了人喝坏了胃。 

  最近中央推出了八项作风制度,旨在反对铺张浪费的行为。笔者真心希望岁末年会的风气能改一改,让人的胃喘一口气,让人不要陷入无谓的忙碌而顾不上本职工作。当然,不是说不要办年会、年夜饭,而是不要如此频繁、大规模、重复、奢侈地办。其实,精简节约、集中组织甚至团购一些年夜饭的形式,一样可以起到联络感情、凝聚人心的作用。(公司行政主管吴乃河) 

  举头望明月,低头写总结。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写总结 

  日子跌进年底,表妹就开始天天加班。用她的话说,做梦都在敲键盘,简直就要崩溃了! 

  为啥?很简单,表妹是坐机关办公室搞文字工作的,一到年底,各类名目繁多的总结材料就落到她的肩上。最让她头疼的是,每一份总结都要大篇幅、长文章,都得全力以赴,不然就会有敷衍领导之嫌,轻则受到批评,重则晋升无望。于是,查资料、翻文件、细构思、慎码字,忙得常常忘记了喝水吃饭,甚至憋尿、忍饿都成了常事。 

  同样作为单位的笔杆子,我深有同感。这一篇领导的述职报告还未收尾,那一篇工作总结就布置下来了。这边总结刚刚画上句号还未喘口气,那边应付检查的材料又摊到了桌面上……总之,一篇接一篇,每一篇都是十万火急,每一篇都是不得不写的,因为它们事关评先选优,事关企业形象。结果,为了及时交上一份上乘的稿件,如若不找网络枪手代写,则必须废寝忘食、挑灯夜战。 

  每每写总结写到颈椎疼痛之时,就不禁想起最近在网上盛传的一个段子:举头望明月,低头写总结。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写总结。我想,这段子火爆的原因,无外乎是太形象、太贴切了。 

  其实,不但执笔写长稿累,会上做长篇汇报也好不到哪儿去。不少领导念着别人写的长篇大论也挺头疼的,不信上网看看某电视台直播官员年终述职的视频,有干部就在发言时脸上不停地掉汗珠。 

  写的人累、发言的人累、听的人也累。不少听众直言不讳地说,听那些长篇大论,不仅累且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在上面长篇累牍,我在底下发微信、写微博、玩游戏,最后台上具体讲了些什么,一句也没记着,还把正经干活的时间给耽误了。 

  岁末年终,盘点过去的一年成绩,部署新的一年工作,这很有必要,但“文山式”总结叫人伤不起。连篇累牍,不如言简意赅;大话套话,不如求真务实。说一万句空话,不如干一件实事。(企业宣传主管崔依依) 

  看到做生意的叔叔整天动脑筋要给各类VIP送礼,那才叫辛苦 

  回望刚刚过去的2012年,人情来往可谓贯穿始终,朋友孩子做满月、领导孩子升学、同学结婚……累积下来,这一年我送礼不下20次。怎一个“累”字了得!更有一种不良风气,这次别人送你200元,下次你就得送别人300元抑或更多,说白了,攀比现象不仅存在送礼者之间,连收礼与送礼者之间也存在,如此累计下去,不得不送礼一个比一个重。 

  到了年末,送礼更成了一件集中累人的事。看到做生意的叔叔整天动脑筋要给各类VIP送礼,那才叫辛苦。首先要将VIP们分分类,根据平日里观察到的对方喜好,列出礼物的不同种类。有的人喜好吃,就得送地方特产;有的人喜好文艺,就得摸估着送书法、瓷器;有的人比较新潮,那就要送iPhone、iPad;有的人喜欢保养健身,那就得送健身卡、美容卡。还得琢磨好送礼的形式,是当面送还是通过秘书送,是在饭局上送还是私下上门送。最需要动脑筋的还是这些礼物的发票怎么开。听叔叔说,一般都以办公用品的名目入账。到了年末,财务总监开玩笑说,老板的办公室里,去年一年就买了10多台高档打印机。 

  其实,对眼下这种“礼尚往来”之风反感者不在少数,很多都是无奈而为。正如《诗经》所云,“深则厉,浅则揭。”涉浅水尚可撩起衣服,涉深水撩起衣服也无济于事,当整个社会都风行这样一种送礼习气,作为人情社会中的一员,想做到“独善其身”,谈何容易?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上层的道德好比风,平民百姓的言行表现像草,风吹在草上,草一定顺着风的方向倒。这个“上行下效”的道理无不提示我们,要扭转社会这股送礼之风,看来首先还得从领导干部做起。(媒体从业者邓昌发) 

  一旦慰问流于形式、讲究排场,结果不但不能解决群众的困难,反而增加了不少“甜蜜的负担” 

  岁末年终,干部下基层慰问本是一种常规活动。通过慰问,可以为一部分困难群众带去过年的温暖,听取当地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但一旦慰问流于形式、讲究排场,结果不但不能解决群众的困难,反而增加了不少“甜蜜的负担”,甚至累倒了那些接待慰问的人和被慰问的群众。据新华社报道,最近就有内蒙古以温泉著名的某县,被爆当地干部一天陪洗了8次澡。陪洗的干部说,每到这时都是上级领导下基层考察慰问的时节,不陪不行,接待能拉近感情。 

  且看,各种奢侈的迎来送往让基层群众不堪重负。某县一位接待办的负责人说,为了接待各路领导,一天就吃了四顿早餐,大清早就得赶场子。某地一位负责接送的司机说,接送客人有的以警车开道,有的通过大喇叭喊闪开闪开,一路放绿灯;有的送客最远送了上百公里,一直送到客人要去的下一站地界边上,而下一个地方的车队也早在那里等待迎接。不但接待慰问的人累,被慰问的群众更累。听说重要人士要来,群众就被早早组织起来翘首以待。某地有一处文化场馆,因为领导要来视察,特意引进热带绿化,但无奈此地天气太冷植物无法存活,结果投了重金也没能把绿化养活。还有一些地方专门组织少年儿童排练歌舞,大冷天里站在户外迎送之类的俗套不计其数。其实,这种走形式的慰问不仅仅在年末。比如,去年重阳节,媒体报道一家养老院的老人,一天就被四五拨人热情“慰问”,老人们被洗了四五次脚,令人哭笑不得。 

  慰问一旦流于形式,就让这份温暖和关怀变了味,走了样。不仅是兴师动众,前呼后拥,慰问还陷入了敷衍浅薄,待发完钱、物、拍完照后人便消失了。这样的慰问既浪费时间、精力,又无助于了解民情,倾听民意,解决民困,反而还增加了基层负担。如此蜻蜓点水的“慰问”,不如不问。(公务员刘丹)

(责任编辑:佟晓群)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