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市场 > 食品 > 行业资讯 > 正文
中经搜索

780种进口商品明年降税 特殊配方婴儿奶粉为5%

2012年12月18日 09:24   来源:广州日报   

天河华润万佳超市销售的奶粉。 

  明年起特殊配方婴幼儿奶粉关税降至5% 起搏器、血管支架也入名单 

  明年我国将对780多种进口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年度进口暂定税率,其中特殊配方婴幼儿奶粉关税为5%,显著低于最惠国15%的待遇,为目前税率的一半。 

  专家称,如果涵盖“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的普通奶粉也可申报新税率,则覆盖面很大,具体要等海关细则和解释出炉。而起搏器、支架等动辄几万的医疗器械降低税率则被医患所期待,业界认为进口器械市场份额会继续扩大,或逼迫国产器械降价。 

  据财政部网站消息,明年我国将对780多种进口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年度进口暂定税率,其中特殊配方婴幼儿奶粉关税为5%,显著低于最惠国15%的待遇,为目前税率的一半。供婴幼儿食用的零售包装食品进口税率由15%降至5%,酱油由28%降至15%。 

  “特殊配方”奶粉占比小 

  此次涉及的特殊配方婴幼儿奶粉主要是指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氨基酸配方等特殊婴幼儿奶粉,建议暂定税率由20%降低至5%。 

  “其实这些特殊配方奶粉是针对一些少见疾病,如白血病、短肠症、过敏患儿所‘量身定做’的小众奶粉,市场份额非常小,对于正常的奶粉市场其实影响甚微。”广州乳业协会王丁棉专家昨日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拣选”出特殊配方婴幼儿奶粉或出于两大考虑:减轻患病幼儿家长的消费负担;拿出一些小品种“意思一下”,而非“大动干戈”震撼市场。 

  但也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关税下调里特殊配方所包括的“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这一项存在理解争议,因为市面上几乎所有婴幼儿奶粉都采用了此配方,如果使用了该技术的奶粉就可算在内的话,则普通配方奶粉申报关税时也可以享受5%的新税率,“具体还要看海关细则和解释。” 

  王丁棉表示,实际上,终端市场是几乎感受不到奶粉关税下调变化的,“这左右不了我国奶粉市场的终端价,洋奶粉到达消费者手上时,价格早就飙上去了,洋奶粉在中国每年涨价至少15%。” 

  王丁棉指出,实际上,洋奶粉在中国走的就是高定价、大品牌高端路线,绝大多数消费者难以从此次关税下调中真正获利。 

  进口医疗器械存降价空间 

  据悉,心脏起搏器、血管支架等医疗器械也被纳入此次降低关税名单中。“在三甲医院使用的比例还是进口器械占上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科陈燕涛副教授告诉本报记者说。 

  “进口器械和国产器械的价差大概在40%左右,实际上从工艺质量等方面来考究,二者差距没这么大,进口货的确还存在降价空间。”一位外科教授向本报记者透露,如果税率降低,将会对国产心脏起搏器和血管支架造成不小冲击,“因为抛开价格,医患均会首先还是会考虑采用进口器械,相信降低关税会使得进口器械在终端的使用率继续扩大,而且很可能逼迫国产器械降价。”他认为,这对医患来说都是重大利好消息。 

  据了解,目前我国每年植入心脏起搏器的人数只占整个应植入患者总数的一成,而价格过高导致病人“用不起”是植入率极低的最大原因,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2011年我国起搏器销量仅为全球总销量的1/14。 

  目前,进口单腔起搏器安装下来大概需2.5万元,进口双腔起搏器大概在4.5万元左右,功能较为先进的每台则需要6万~7万元甚至10万~20万元。 

  五大类降税产品 

  促进消费和改善民生,与群众密切相关的生活和医疗用品 

  调味品、特殊配方婴幼儿奶粉、心脏起搏器、血管支架等。 

  促进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设备、零部件和原材料 

  汽车生产线机器人、宽幅喷墨打印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电动汽车用逆变器模块、锂电子蓄电池、无级变速箱用钢带等。 

  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环保产品 

  高岭土、云母片、钨铁、锑等能源资源性产品,以及船舶压载水处理设备用过滤器、动车组用胶囊等。 

  支农惠农产品 

  紫苜蓿、奶衬、自走式饲料搅拌投喂车等。 

  支持纺织行业发展的产品 

  羽绒、亚麻短纤、全自动转杯纺纱机等。

(责任编辑:佟晓群)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商务地带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
手机看中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