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素荷:今后5-10年 中国食品工业仍是全球具活力的板块

2012年06月14日 14:32   来源:中国经济网   

全国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交流会6月14日在北京举行。图为中国食品科技学会副理事长孟素荷 中国经济网裴小阁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14日讯(记者张欣瑜)今日,以“科学发展保安全、诚信建设保安全、科技支撑保安全”为主题的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工业和信息化部主题日活动上,中国食品科技学会副理事长孟素荷表示,预计今后5-10年,中国食品工业仍是全球食品工业中最具活力的板块。 点击进入专题

  孟素荷介绍,食品工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板块,是我国政府扩大内需的主体。2011年,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仍创造了7.8万亿元的产值,保持了31.6%的增速,高于中国工业经济平均增速3.6个百分点。

  孟素荷指出,五大因素推动我国食品产业快速成长:1.我国13.7亿的庞大人口,成为全球第一大食品消费市场。 2.城市化进程加快,增加了对工业食品的巨大需求。3.食品行业的竞争主体为民企、外企,市场特征鲜明。 4.产业结构调整加速,食品企业价值提升。5.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八年增长,形成了我国食品工业相对稳定的原料基础。

  孟素荷认为,五大因素使我国的食品工业充满活力。预计今后5-10年,中国的食品工业仍是全球食品工业中最具活力的板块,仍具有“大水养大鱼”的诱惑。孟素荷也提出,我国食品工业有要获得长久健康的发展,就必须跨越“食品安全”这道坎。

  中国食品工业必须面对环境与人口基数,生存环境日益恶化、落后分散的农业生产方式、道德与诚信的缺失等问题,孟素荷表示,风险交流是中国食品安全的短板,信任危机才是中国食品安全的最大危机。媒体在食品安全问题的传播中存在大量的非科学因素。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机是中国食品安全最大危机的深层次矛盾。

  2011年我国死于交通事故的有6.2万人,死于食品安全的不到200人,且80%为家庭食物中毒,不足交通事故的1/300,但引起的恐慌及震荡却远大于交通事故。与此同时,中国食品安全问题被国内外媒体广泛报道,中国食品工业的信誉度降低。2009年,河北天洋水饺事件后,山东省输日蔬菜降低了70%,日本国内冷冻食品的销售额下跌40%。

  孟素荷感叹,食品安全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食品政治问题,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形象,使中国食品制造的价值下跌。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在食品企业抗击风险的持久战中,市场在倒逼中国食品工业加速进步与水平提升。

  如何破解食品安全困局,孟素荷认为要科技与产业对接。一方面,食品行业大规模的创新与相关标准的制订。另一方面,在我国食品安全分段管理的特殊背景下,表达“科学的真实”,已成为科技界艰难但必须去做的选择。

  2011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在三个层面以科技的角度,深入参与中国食品安全进程。第一,积极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智力资源,打造中国食品安全管理的思想库,对政府提供决策咨询。第二,面向一些新生行业,积极开展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促进行业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第三,对消费者开展了大量的公众科普活动。

  孟素荷还给企业们家几点建议:1.企业要做良心食品,并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致力于价值竞争。参与价值竞争。2.将食品安全的成本列入生产成本是最经济的选择。 3.将溯源列为重点,将过程控制融入日常。 4.加大对公众科普的投入5.透明话生产,让消费者产生信任。

  对于中国食品工业总产值的快速增长,孟素荷感慨,中国的食品人用30年的快速成长完成了发达国家食品工业的百年跨越,实现了量的提升,满足了市场的基本需求。但她忠告食品企业,要用更长的时间去夯实中国食品企业的道德和诚信的高地,提升中国食品工业的国家形象、提升我们的价值。

  以下为发言全文:

  各位好!我汇报的题目是“科学审视挑战,维护食品安全国家形象”。 食品工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板块,是我国政府扩大内需的主体。2011年,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仍创造了7.8万亿元的产值,保持了31.6%的增速,高于中国工业经济平均增速3.6个百分点。 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以来,在乳制品、肉制品、食品添加剂等诸多行业中,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深刻地警醒并改变了我国食品工业,它使食品业在整体蒙羞的同时,亦倒逼其生存与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今年是《食品安全法》颁布第三年,是“三聚氰胺”事件发生的第四年,审视四年来我国食品安全的进程,我们可以感受进步,更感受到艰难。

  一、五大因素推动我国食品产业快速成长 1.我国以13.7亿的庞大人口成为全球第一大食品消费市场。 2.城市化进程加快。30年间,中国5.2亿人口从农村进入城镇,相当于新增一个欧盟的人口,增加了对工业食品的巨大需求。 3.食品行业的竞争主体为民企、外企,市场特征鲜明。 4.产业结构调整加速,食品企业价值提升。随着收入增加,我国快速实现由生存型向消费型食品市场的转型,80%的消费者对健康问题的关注,推进了产品结构的调整及产能的加大。 5.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八年增长,形成了我国食品工业相对稳定的原料基础。

  巨大的市场、城乡一体化、竞争充分、结构调整、粮食安全五大因素使我国的食品工业充满活力。预计今后5-10年,中国的食品工业仍是全球食品工业中最具活力的板块,仍具有“大水养大鱼”的诱惑。但我国食品工业要获得长久健康的发展,就必须跨越“食品安全”这道坎。 二、食品安全面临挑战 以全球化的视角,科学地审视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在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背后,是中国食品工业必须面对的深层次矛盾。

  1.环境与基数的挑战中国食品工业的基数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与显示度高,具有“触点多,燃点低”的特征。 2.我们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源头污染难以避免,易于传导至整个产业链。且短期内难以有效化解。 3.落后分散的农业生产方式,加剧了原料溯源的难度。 4.道德与诚信的缺失,包括部分科技人员的助纣为虐,败坏了中国食品工业的整体形象,经营成本加大。 5.风险交流是中国食品安全的短板,信任危机才是中国食品安全的最大危机。媒体在食品安全问题的传播中存在大量的非科学因素。 6.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机是中国食品安全最大危机。

  2011年,我国死于交通事故的有6.2万人,死于食品安全的不到200人,且80%为家庭食物中毒,不足交通事故的1/300,但引起的恐慌及震荡却远大于交通事故。与此同时,中国食品安全问题被国内外媒体广泛报道,中国食品工业的信誉度降低。2009年,河北天洋水饺事件后,山东省输日蔬菜降低了70%,日本国内冷冻食品的销售额下跌40%。食品安全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食品政治问题,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形象,使中国食品制造的价值下跌。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在食品企业抗击风险的持久战中,市场在倒逼中国食品工业加速进步与水平提升。这是我们这一代食品人的历史使命:用三十年的时间,完成了发达国家食品工业的百年历程—不仅是数量的增长,更有生产水平与世界的对接。

  三、科技与产业对接,破解食品安全的困局 以中国食品工业持续高速发展为背景,中国食品科研与教育队伍在快速增长,食品行业面临深刻转型,对食品科技的需求已从行业向社会发散。 一方面,食品行业大规模的创新与相关标准的制订,使行业对科技的依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科技对产业价值提升的功能凸显。另一方面,在我国食品安全分段管理的特殊背景下,由媒体关注及炒作引发的各界对食品科学真相的了解、评价与科学认知,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被聚焦、放大,甚至“被炒作”,从而引起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关注。科技界的整体话语权加大,但科学家的个人压力骤增。以“科技界共识”的方式,回应风险交流事件,表达“科学的真实”,已成为科技界艰难但必须去做的选择。

  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而言,2011年,我们从三个层面对食品安全从科技的角度深入参与中国的食品安全进程。第一,对应国家对于食品安全工作的需求,集合科技界的力量形成科学共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积极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智力资源,打造中国食品安全管理的思想库,对政府提供决策咨询。第二,面向一些新生行业,积极开展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以科技界的公正立场,深度参与相关国家标准的修订,同时促进行业关键和共性问题的凝练,促进行业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第三,对消费者开展了大量的公众科普活动。2011年,学会成立了由三名院士领衔、70名专家组成的公众科普专家委员会,同时数次积极应对行业中出现的热点问题,以公众科普是食品安全基石的理念指导工作,将食品安全的防线前移!

  四、对企业家的几点建议 1、食品是良心的食品,中文食上面是食、下面是良。而品牌绝不是广告,品牌是大家对你的认同。同时,我建议企业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致力于价值竞争。参与价值竞争。优秀企业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科技优势,拥有一个能够做到极致的产品,并成为销售的主体,形成差异化竞争的格局。 2.将食品安全的成本列入生产成本是最经济的选择。 3.将溯源列为重点,将过程控制融入日常。 4.加大对公众科普的投入,既是在强化“和平时期”的风险交流,又是以科学的方式,对自身产品的健康宣传。 5.透明产生信任。通过生产过程的透明,赢得消费者信任。我非常欣赏工信部今天下午几个企业的参观活动,这是各个方面利用企业的最好办法。

  五、食品安全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 综观世界食品工业发展史,中国食品安全所面临的问题,既是庞大的中国食品工业在快速成长中必然要经历的痛苦过程,又是应对现阶段全球食品安全挑战的重要构成。全球食品安全在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不可能零风险。因此,应保持冷静的头脑,科学地设立对中国食品安全的合理期待值;需尽快划分风险等级;需“抑恶”与“扬善”同步,勿将个别企业的恶行当作行业整体的行为,从而形成中国对食品安全的管控,即有为、到位、有效,逐步提升国家食品安全的正面形象。

  2011年,尽管我国食品安全热点事件不断,但食品安全整体水平在明确提升。同样在美国,2011年亦发生了致人死亡的单增李斯特菌污染事件;在农业化水平相当高的欧盟,德国的毒豆芽及爱尔兰的家禽饲料污染波及整个欧洲;印度2011年的假酒事件致134人死亡。 关键是,“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以他的警醒和进步作为补偿”,中国从2008年的三聚氰胺到2011年地沟油事件、2012年的海南死猪肉事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正面变化的曲线,即中国已从2008年事发后的各级瞒报,到2012年事前政府的有效排查及果断处理。中国政府正走再从危机应对到风险预防的正确的道路上。而企业家必须从对价值竞争的狂热依赖,恢复到对原料基地建设和控制的梳理,理清诚信和责任,开始在这个行业回归。

  11年前的2001年中国食品工业总产值是1.08万亿人民币,为1700亿美元。当时,美国食品工业的总产值是5800亿美元,为中国的3.4倍。而8年后的2009年中国食品工业首次赶上美国,8年我们增长了这么多,到2011年已经达到了7.8万亿,我们仍在探索增长,中国的食品人用30年的快速成长完成了发达国家食品工业的百年跨越,实现了量的提升,满足了市场的基本需求。但是,还要用更长的时间去夯实中国食品企业的道德和诚信的高地,提升中国食品工业的国家形象、提升我们的价值。食品的食是由人与良组成,良知即诚信,追寻古已有之的道德基因,让中国食品工业的发展造福于百姓的安全,让中国食品工业有尊严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我们这一代食品人的使命,我们将不辱使命。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王思翔)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
手机看中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