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不是用烂鞋做胶囊的挡箭牌

2012年04月17日 09:31   来源:观点中国   

  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一些企业用皮革废料熬成工业明胶,卖给药厂制成药用胶囊,9家药厂13个批次的药品胶囊铬超标。这种六价铬可通过皮肤、呼吸道吸收,引起胃肝肾功能损害,还可能伤及眼部,出现视网膜出血、视神经萎缩等。 

  老酸奶、果冻里的工业明胶刚刚被证伪,不想就有了更耸人听闻的消息被证实。谁能想到,生病时指望用来治病的胶囊,有些竟会给人体带来更大危害。药企的如此作为,显然已不仅仅是道德血液的稀缺,而是视法律乃至人类社会的一切规则底线如无物的丧心病狂。 

  可就是这样,涉事企业之一的修正药业仍对外回应称,央视送检的批号生产日期在新国标实施之前,此前铬元素含量并未纳入检测范围。这样的逻辑显然是可笑。国标没有设置这一检测项目,就意味着一种本不该出现的有毒物质,能随意出现在药品中吗?再进一步的疑问是,国标不检测,是否就意味着企业可以用烂鞋制成的胶囊来制作药品呢?这样的逻辑,显然缺乏基本的法律和道德认知,而陷入了以金钱为行为导向的诡辩。 

  这不禁让人想起当初的三聚氰胺奶粉,也是因为之前的国标没有设置三聚氰胺这一检测项目,致使毒奶粉流向市场,并导致了一批结石宝宝的恶果。而涉事奶企一开始也曾信誓旦旦地宣称,自己的产品是符合各项国家标准的质量合格产品。历史真是惊人的相似,国标再一次成了掩盖无良企业恶行的挡箭牌。 

  修正摆出了国标,但监管显然不能就此默认那些铬超标药品胶囊合格。一种本不该出现在药品中的有害物质,到底是生产、包装过程中无意产生的设备污染,还是企业为争夺市场选择使用劣质原材料的有意为之,这其实并不是很难区别。而监管对这两种情况分别采取什么样的处置态度,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因国标滞后导致的铬超标药品胶囊流向市场,对监管者的公信力会产生怎样的损伤。 

  国标滞后已然是一种失职,如果监管者还继续放任修正这样的推卸之辞,不对其进行追责和严惩,那只能是让消费者在极度失望之后,对国内药品胶囊质量的信心又受到重创。因为谁也不知道,在国标没有关照到的检测范围里,食品药品生产企业还会生出怎样的牟利之恶。 

  通化金马、修正药业、海外制药、蜀中制药……这都曾是让中国老百姓耳熟能详且非常信赖的药企品牌。可如今,这些企业又一次让消费者的信任落空。当安全之虞由食物、衣服、玩具,转向了治病救人的药品,我们显然已不能仅仅依靠呼唤企业的道德血液来改变现状。不让国标成为企业恶行的挡箭牌,就是要让监管者对自身疏漏进行反省和问责的同时,严惩企业钻制度和规则漏洞的违法行为,否则,公众该向何处寻回最需要的安全。

(责任编辑:张欣瑜)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
手机看中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