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奶遭遇瓶颈 “少”资金“丢”人才应深加工

2012年02月24日 09:08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尽管在诸多问题困扰下,我省乳品企业在国内的地位并不强势,但我省乳业依然有着其他地方无可比拟的优势。如何利用优势扬长避短,是能否实现我省乳业突破的关键。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要建立更加集约化的大奶源基地,建立众多的“万头牧场”和饲养几百头的“奶牛小区”,既可以进一步保证奶源质量安全,又能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最终打出有黑土地特色的绿色招牌,将我省的乳品变成中国乳品行业中的“五常大米”。 

  我国乳品行业似乎从不缺少新闻。从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到2011年年底的蒙牛乳品黄曲霉素严重超标,诸如碘超标、亚硝酸盐超标、“皮革奶”、金属污染等等,各品牌乳制品层出不穷的丑闻,不断刺痛着老百姓的神经。 

  尽管面对各种各样的负面新闻,2012年初,国内几大乳品企业依然几乎同时“逆势”提价。 

  相比之下,龙江乳业显得相当“消停”,近年来几乎没有任何负面新闻。面对年初袭来的全国范围的涨价风,龙江乳业再次选择了沉默。 

  沉默的背后折射了什么?我省一位乳制品行业负责人道出个中因由:腰杆不硬,好不容易攒下点儿消费群体,哪敢涨价呀! 

  困局:“大”牛群 “小”乳业 

  说起龙江乳业,下面的一组数字不得不提: 

  ———我省奶牛存栏量和奶类产量居全国第二位; 

  ———我省有6500万亩草原,239万头奶牛和75家规模以上的乳品加工制造企业,原料奶产量695万吨,年加工量183万吨; 

  ———我省与牛相关的饲料企业有960多家。 

  虽然守着一座“金山”,但龙江乳业在全国同行面前底气并不足。上面这组数字背后的真实情况是:堪称我省龙头的乳品企业,在全国也只能算是二线企业。 

  我省乳品企业“老大”完达山乳业,2011年销售总额为40多亿元;近年来增长势头迅猛的飞鹤乳业,2011年销售总额为20多亿元;龙丹这样的老牌乳品企业,2011年的销售额只有10多亿元。而国内一线的乳品企业,如蒙牛乳业2011年销售总额达到了300多亿元,伊利乳业也接近200亿元。相比之下,差距十分巨大。 

  其实有着丰富良好奶源的黑龙江省,还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乳品老省,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婴儿奶粉出自黑龙江省。位于我省安达市的一个乳品研究机构,曾被称为中国乳品行业的“黄埔军校”。 

  据黑龙江乳业集团姜副总经理介绍,黑龙江乳业集团的前身是位于我省安达市的一个乳品研究机构,当时是国内顶尖的乳品科技研发机构。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上世纪80年代初,该研究所便与国际上乳品技术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丹麦合作,学习了世界先进的乳品生产和加工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创办了国内最早的现代化乳品企业,同时也成立了国内最早、最权威的乳品检测与鉴定机构。 

  当时,他们不仅将世界最先进的乳业技术引进到国内,生产出第一批高质量的现代化的乳产品,同时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探索建立国内行业生产的管理标准———5S管理。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全国各地纷纷来黑龙江学习经验,并以这些标准为依据,在各地开办自己的乳品企业。当年黑龙江乳业的“学生”,如今有的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的一线乳品企业。 

  同时,龙江乳业还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无法复制的自然条件提供了国内质量最好的奶源。 

  据黑龙江省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宁江介绍,我省地理位置处于北纬42度至47度之间,是地球上最优良的产奶“黄金地带”。我省广袤无垠的黑土地质量优良,污染少,具备了一切生产优良牧草的必要条件。同时为了保证优质奶源的供应,我省乳品企业都非常重视奶源基地的建设。以完达山乳业为例,其在整个农垦范围内大面积建设牧场,与奶农签订长期合同,为保障奶农的长期利益,其承诺无论市场如何变化,都以协议价格收购牛奶。同时还针对每一个养牛户进行技术指导等全方位的保障。养牛户在交奶的时候直接把奶牛赶到奶站,奶站直接机械化全封闭榨奶。这样“厚道”的做法虽然加大了收购原料的成本,但能从根本上保证收购上来的原料奶质量。余宁江说,“三鹿奶粉”事件绝非偶然,由于乳业发展与奶源基地建设的不均衡发展,导致大的乳品企业到处抢购奶源,结果造成这样严重的后果。而我省的奶源质量上乘,无须添加任何物质,其中的各项营养指标含量均可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 

  有了优质的奶源,悠久的生产历史和企业文化,再加上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生产设备,黑龙江乳品应该是国内销售最好的产品,黑龙江的乳品企业也应该在国内独占鳌头,甚至进军世界。但事实却正好相反,我省的乳品企业在国内的地位并不强势,更别说进军世界市场了。 

  瓶颈:“少”资金 “丢”人才 

  一位业内人士说,随着供需关系的变化,黑龙江区域内奶业快速增长的势头减弱。养殖粗放、奶牛低产、奶农低效、奶源市场不够规范、乳品加工企业重复建设、市场无序竞争加剧等问题凸显。区域内一些曾经辉煌的国有乳品企业,因债务危机通过产权市场兼并重组后,仍不能解决资金链濒临断裂的问题,经营不善,人才流失颇为严重。诸多问题困扰下,龙江乳品企业渐渐褪去了光环。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全球范围内,奶源大国都是乳业强国,这是条乳业的“铁律”。如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等,他们掌握着世界范围奶价的话语权。而在中国,像黑龙江这样的奶源大省,只能在全国乳品市场超过1500亿元的大“蛋糕”里分得不到1/10的份额,似乎不太符合正常的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然而事实就是如此。 

  曾经辉煌面对的是尴尬现状,上世纪90年代初,黑龙江鲜奶产量曾经占全国鲜奶产量的1/3,但是近年来已下滑到不足1/5。早在1990年,哈尔滨市就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乳业集团———松花江乳业集团。然而,资金问题一直制约这个企业的发展,到最后被兼并。后来又打出了“黑乳集团”的大旗,但运筹上市未成,资金短缺的困境未变,限制了集团的进一步发展。普遍来看,资金短缺限制了黑龙江乳业企业的集团化、规模化发展。 

  大量人才外流也削弱了黑龙江乳业的发展实力,全国知名乳制品企业里都活跃着黑龙江乳品行业流失的人才。东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学院是全国第一家有权授予畜产品加工博士学位的高校,近年来培养了数十名博士。但是目前除了少部分留校,其余大都流向国内各大乳业公司。四川的新希望、上海的光明、北京的三元、浙江的娃哈哈等知名企业的技术掌门人都是出自东北农大的博士。 

  在艰难的环境中挣扎的我省乳业,在2008年似乎迎来过发展的“契机”,那就是震动全国乳业的“三鹿奶粉”事件。事件本身是安全问题,而安全恰恰是我省乳业的最大优势。在事件发生后全国乳业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清理整顿,而在这次整顿中我省乳品企业可谓是“一枝独秀”,几乎没有任何负面消息。此时我省的各乳品企业都摩拳擦掌,准备依托产品的安全优势进军全国的乳品市场,打一场改变命运的“翻身仗”。可是市场规律再一次给黑龙江乳业上了一课,让他们又一次体会到了市场的残酷。此时的消费者已经对国产乳品丧失了信心,国外产品趁势大举进入,攫取了大量的市场份额。“覆巢之下,岂有完卵!”黑乳集团姜副总经理认为,“三鹿奶粉”事件伤害的不仅仅是相关的问题企业,而是整个中国的乳品企业。当时的消费者已经对国货没有了信心,即便是黑龙江乳业再如何打“安全牌”,在那样的大势下也很难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了。 

  黑龙江完达山股份有限公司余宁江分析说,我们本地乳品企业自身资金实力的弱小也制约了发展的步伐,即使是遇到了好的机遇也难有作为。他举例说,我们的乳品企业要向全国消费者说明我们产品的安全性,就要在主流媒体做宣传,但这样巨额的宣传费用对于资金短缺的本省企业来说是个很大的负担。另外,如果要扩大销售,就要增加销售点和促销人员,这些都需要巨大的开支。目前产品销售的主要阵地是全国各大城市的各大商超。在这些流通环节所付出的代价十分巨大,占销售额的35%。乳制品本身的利润率就十分低,再加上这样的费用,靠企业自身几乎是无法承受的。如果没有外来资金的进入,本土乳品企业不与资本市场做好对接,那么占领全国市场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出路:“精”加工 “深”整合 

  难道龙江乳业真的就要一直处于捧着金碗“吃不饱”的窘况?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博士生导师李晓东说,目前国家已经对全国的乳品行业有了较大的规划,这正是我省乳品行业发展的最佳时机。 

  李晓东说,经过学界和企业的共同研究,可以认定我省乳业依然有着其他地方无可比拟的优势,如何利用优势扬长避短,是能否实现我省乳业突破的关键。要继续发扬我省奶源优势,科学建立奶源基地,让我们的优势更加突出,达到其他地方无法超越的程度。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要对现有的奶源基地进行科学化管理,建立更加集约化的大奶源基地。目前飞鹤乳业已经建立的“万头牧场”就已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将来我们可以把这些资源都集中利用,建立众多的“万头牧场”和饲养几百头的“奶牛小区”,这样既可以进一步保证奶源质量安全,又能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最终打出黑土地特色的绿色招牌,将我们的产品变成奶中的“五常大米”。 

  其次就是对我们目前现有的企业进行改造,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国有企业的弊病如体制陈旧、产权不清、资金短缺等已经制约了行业发展,当务之急是转换机制、创新管理。同时要积极引进外来资金,完成企业和资本市场的对接。余宁江认为,企业间的整合非常重要,把众多的中小优良乳品企业进行重组,组成大型的乳品企业,这样既可以把品牌优势、生产优势和技术优势有效地结合起来,同时还可以降低成本。以进入商超为例,商超的进店费都是按照品牌个数计算的,如果成功进行品牌的优化组合,在一个大品牌下衍生出众多子品牌,那么流通销售成本会大大降低,同时也利于产品的整体宣传。 

  “打铁还得自身硬!”李晓东博士认为,企业最关键的是要卖出得到消费者认可的产品。龙江乳业的产品结构不是十分合理,存在产品同质化严重、附加值低等问题。黑龙江乳品企业的产品70%都是奶粉,其中大部分又是工业奶粉,只有少部分是老年奶粉、婴儿配方奶粉等功能性奶粉。也就是说,大部分作为工业奶粉送到外地乳品企业加工成各种乳制品,再销往全国各地,当然有一部分要卖回到我们这里。说白了我们做的就是“粗加工”,产量虽然很大,但利润却少得可怜,大部分利润都被其他企业赚去。一个运转优良的乳品企业应该是将从奶源基地送过来的原料奶“吃干榨净”,实现利润最大化。我们可以依靠自身优势生产另一种高附加值的产品———乳酪。乳酪的营养价值很高,价格也高于大部分乳制品。同时,乳酪在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乳清素是婴儿奶粉的必要原料,而目前我国的乳清素基本全靠进口。为此,飞鹤乳业已经投资6000万元引进相关设备,结合地方院校最新的科技研究成果,进行生产并取得了初步效果。这样的产业结构会使企业利润达到最大化,而我们的资源优势也能够最直接地转变为产业优势。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液态奶上大做文章,积极建立“巴氏杀菌”的鲜奶生产线。目前我国的液态奶市场中此类产品几乎是空白,而我们的资源优势又为开拓市场提供了可能。总之,唯有尽我们的优势来做他人不可及的事情,才能重新树立龙江奶的金字招牌。 

  采访结束前,一位乳品企业的负责人说,有人建议我们的广告语是“龙年龙江人喝龙奶”;我看,到了能把广告语改为“龙人喝龙奶”并推广到全国的时候,龙江奶才真的“牛”了!

(责任编辑:张欣瑜)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
手机看中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