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市场 > 食品 > 行业资讯 > 正文
中经搜索

研究称青少年碳酸饮料越喝越暴力 或因营养不良

2011年10月27日 09:28   来源:广州日报   

研究称青少年碳酸饮料越喝越暴力或因营养不良

  各式各样的碳酸饮料。 

  相较不喝者几率高9%至15% 饮用越多暴力行为越多 

  研究表明,在每周只饮用一罐或完全没有饮用碳酸饮料的学生当中,23%声称他们身上持有手枪或刀具;15%会对其伙伴暴力相向;35%曾对同龄人使用暴力。 

  至于那些每周饮用14罐碳酸饮料的青少年,43%自称身怀手枪或刀具;27%曾对伙伴暴力相向;58%以上对同龄人使用暴力。 

  据新华社电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经常饮用碳酸饮料的青少年更容易做出攻击性行为,不过两者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尚不清楚。但这一研究结果引起质疑。 

  多喝更暴力 

  美国佛蒙特大学莎拉·索尔尼克博士带领研究人员调查了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市州立学校1878名14岁至18岁的学生,询问他们过去一周饮用碳酸饮料的数量。结果显示,近三分之一学生一周饮用5罐以上,一些人甚至一天喝两三罐。 

  研究人员随后询问调查对象在过去一年中是否对同龄人、兄弟姐妹或朋友暴力相向,是否携带枪支或刀具。 

  结果显示,经常饮用碳酸饮料者,做出攻击性行为的几率高9%至15%,饮用碳酸饮料越多,出现暴力行为几率越高。一周喝一罐或不喝碳酸饮料的学生与一周饮用14罐以上学生相较,曾经持枪或刀具比例分别为23%和43%,对同龄人施以暴力的比例分别为35%和58%,欺凌兄弟姐妹的比例是25%和43%。 

  或源于营养不良 

  研究人员在由《伤害预防》杂志网络版发表的报告中写道:“碳酸饮料和暴力行为间存在明显关联。” 

  报告说:“两者间可能是直接的因果关系,这或许源于碳酸饮料中的糖或咖啡因成分,也有可能是分析未涉及的其他因素导致。” 

  英国和荷兰研究人员先前发现,经常食用垃圾食品的青少年更容易犯法。让狱中囚犯摄取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后,狱中暴力事件减少47%。研究人员认为,营养不良可能是反社会行为的导火索,这或许因为营养不良致使大脑中影响情绪的化学物质处于低水平,从而导致攻击性行为增加。 

  反对者称二者不相干 

  英国利物浦大学临床心理学家彼得·金德曼教授不认同这项调查结果。 

  英国《每日邮报》24日援引金德曼的话报道:“导致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原因复杂,这项调查对碳酸饮料作用的解释过度简单。可能引发暴力行为的大量已知危险因素与饮用这些饮料毫无关系。” 

  他说,人的行为间存在不少相互关联,但不一定有因果关系,此外,营养不良与一系列健康风险和不良社会行为有关,因此,这项调查结果并不令人意外,但重要的是,调查没能涉及“第三变量”,譬如不同的社会、父母或教育背景可能致使孩子饮食习惯不同,对攻击性行为看法各异。

(责任编辑:高蕾)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商务地带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
手机看中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