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菜贱伤农”“菜贵伤民”怪圈?

2011年04月25日 10:26   来源:深圳晚报   

  近日,山东菜农自杀的悲情,引发了民众对“菜贱伤农”问题的强势关注。国内多省市菜价急跌,让不少菜农蒙受了巨大的亏损,很多菜农因为蔬菜滞销,只好眼看着辛勤的劳动果实烂在地里。

  “菜贱伤农”,无疑暴露了农产品市场的诸多问题。尽管舆论把矛头指向蔬菜的流通和零售环节上。但是真正的根源,恐怕还是市场机制失调所造成的。蔬菜市场“菜贵伤民”与“菜贱伤农”两种现象同时出现,并不吊诡,而是存在着某些内在的关联。并且,这一怪圈的出现,实际上还跟其他的经济现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菜价上扬,菜农势必会一哄而上,扩大种植,为求“多收三五斗”。可是,蔬菜从菜地到餐桌需要经历诸多环节,这显然是菜农所没有想到的。物价的上涨,势必造成联动效应,油价飙涨导致运输费用的提高、房价高企导致摊位租金价格的上涨,“菜贵伤民”本身就可能让市民节制消费,而菜农扩大生产,蔬菜烂在地里不是偶然。生产和供求之间的不对称,“菜贱伤农”和“菜贵伤民”同时出现,也就理所当然。

  无疑,物价的整体上涨打破了市场的平衡。农产品市场,现在不仅仅是靠供需来平衡,这让农产品市场充满了风险性。可是,作为生产方的菜农,其抗风险性的能力可想而知,一旦出现滞销,首当其冲的便是菜农,甚至让他们负债、破产,这也就不难理解山东菜农为何会选择自杀这样一种极端的方式。而这,则需要提高农产品生产者的抗风险性,上海未雨绸缪的“夏淡菜价保险方案”值得推广。

  如何突破“菜贱伤农”和“菜贵伤民”的怪圈?尽可能降低菜农的损失自然是当前的首要任务。而为了防止农产品滞销伤农的现象再次重演,还是要回归到经济稳定的大局上来,平衡物价水平、降低环节成本,只有这样,作为缺乏弹性的商品,“菜贱伤农”的现象才不会发生。同时政府为菜农等抗风险性低的群体,也应该积极地为他们提供保护政策,制定保险机制。以免在市场失调的情况下,成为他们难以承受之重。

  “菜贱伤农”的民生之痒,绝不仅仅是菜农盲目使然,也不仅仅是交通运输和零售环节等原因。良好的经济秩序、市场的平衡发展,才能尽可能让“菜贱伤农”的现象免于发生。

(责任编辑:施晓娟)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
手机看中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