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关注农产品:发展深加工 提升核心竞争力

2011年03月10日 11:07   来源:黑龙江日报   王雪梅 郭铭华 焦明忠
  “完达山”、“红星”、“飞鹤”等国家驰名商标和“五常”、“泰丰”等中国名牌,大大提高了黑龙江农产品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但我省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仍处于小规模分散经营阶段,品牌杂、小、弱,难以创建知名品牌和形成整体优势。

  出席两会的我省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聚焦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优质高效品种少,“原字号”、初加工的产品占相当大比重,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深加工少,以致我省的农业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农业大省并没有转化为农业强省,为此,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转变原料供应者角色

  只有深加工才能赚钱

  增加农民收入、如何使农产品增值的话题,几乎总是不可避免地与结构调整的话题联系。

  全国人大代表周逢民认为,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十二五”时期经济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之一,特别是在当前食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农业产品附加值普遍较低的情况下,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大力扶持绿色产业也是我国突破绿色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出口的农产品由于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及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超过国际食品质量安全标准,被拒收、扣留、退货、销毁和中止合同的现象时有发生,许多传统大宗出口创汇农产品被迫退出国际市场,给我国外贸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是实现与国际接轨,突破贸易绿色壁垒,促进农产品出口的最佳途径。

  “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业面临的竞争已发展到包括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环节在内的整个产业体系的竞争。”全国政协委员付刚认为,要解决使农业由低效益的产业成为较高效益的产业问题,必须在农村大批量的建设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化农业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农产品深加工业。这是我们躲不开也绕不过去必须破解的难题。引导农民按照加工业要求安排农业生产,实现在生产、流通、加工等各环节的增值,使农民得到产业链条各个环节的利润,增加农业的整体效益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转变农民单纯作为原料供应者的角色,降低农民纯粹从事农业生产的风险。

  基础在土出路在工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强化主要农产品生产大县财政奖励政策,完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税收支持政策。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严格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全程监控,切实落实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我省代表委员们达成这样的共识。

  周逢民代表建议,以食品加工为方向,建设一批绿色食品龙头企业。按照市场需求,目前可加快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发展步伐,以龙头企业带动初级产品的发展,提高绿色食品初级产品的附加值,促进绿色食品生产向规模化、集团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要加强企业管理,加快技术改造,通过技术改造向系列产品开发、精深加工方向延伸。要围绕名优新特产品搞改造、上规模,通过技术改造上能力,以大规模、低成本、高科技含量来扩大市场份额。

  “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不断上层次、上水平。要注重把握消费市场发展趋势,调整产品结构。要着重发展需求收入弹性高、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加工业。

  要适应市场细分化的需要,加强农产品加工业的开发,着重发展潜力大、加工比重低的产品,如粮食、水果、畜牧产品等。要积极开发名特优新产品,增强品牌意识,争创名牌。”付刚委员建议,要加大技术改造投入,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和储运、保鲜技术。要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走产、加、销一体化的道路,要着力打造一批在国内外具有竞争实力且占有较高市场份额的龙头企业。同时,要加大金融对农产品深加工业的支持力度。首先,农业发展银行应进一步拓宽业务领域,把各种具备发展潜力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都纳入其信贷范围,更好地发挥政策性金融对农业产业化的扶持作用。

(责任编辑:高蕾)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
手机看中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