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品牌超市价格欺诈的背后是店大欺客和潜规则

2011年02月01日 09:14   来源:中国广播网   廉军

  国家发改委26日公布家乐福、沃尔玛等超市在部分城市的门店存在虚构原价、低价招徕顾客高价结算、不履行价格承诺、误导性价格标示等欺诈现象,并处以50万元的罚款。随后沃尔玛回应给出的解释是“工作疏忽”并道歉,家乐福表示将执行“5倍退差”政策。

  去探究商家是无心疏忽,还是有意为之不是最终目的。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连续追踪报道,并引起有关部门重视的家乐福“价格欺诈门”事件,实际上揭露出零售商业国际大牌在国内市场店大欺客伎俩,由于中国存在监督不力和法律体系不成熟的问题,这些跨国公司才敢这样做,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美国或法国,后果会非常严重。以家乐福、沃尔玛数千亿美元全球销售额,财大气粗挟如雷掼耳的金字招牌,采取“价格忽悠”、“低标高结”的手法虽然有些不太地道,也有些小儿科,但它却在中国内地确实地使用了,“工作疏忽”自然只是一个托词和借口。

  这一事件给国内的消费者上了生动的一课,提醒消费者不能迷信国际品牌超市诚信度,还是要处处小心,提防被忽悠。国家发改委把家乐福和美国零售商沃尔玛拿出来批评,原因是调查发现这两家内地门店普遍存在价格欺诈行为。

  实际上每年消委会都会收到许多类似的投诉。这种“价格戏法”行为成了商超行业里一个“潜规则”,是许多超市谋取不法利益的惯用手法,一些消费者认为,这是由于该欺诈行为隐蔽性强,发现难度大。现在很多人一次购物都买十几件、几十件东西,谁能在排长队结账的时候都去一一核对小票?稍一疏忽,就当会上当受骗。

  这两家国际零售巨头在中国市场的这一行为影响十分恶劣。让消费者对国际大品牌的信任度大打折扣,甚至于引发了对商超的信任危机。但国际大牌利用过去的声誉和消费者的信任胡作非为,结果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国内消费者在外资超市中受到不同的待遇,要归因于中国现代商业环境不成熟,市场法制不健全,政府管理不到位。但自2009年开始,家乐福在中国开始面临店面数量和营业额下降的局面。在入场费问题上,由于家乐福的压榨有些供应商已经觉醒。一些大型企业在经历种种阵痛后,勇敢地向家乐福说不,不再忍受强加在他们身上的各种附加费,断然停止向家乐福供货。

  国际商超巨头进入中国,国内同行经历了从惧怕到学习再到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经营之路,一些民族企业还发动了阻击战。丧失诚信将失去市场,家乐福、沃尔玛在中国市场采取欺诈手段销售,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本土零售巨头开始走向成熟。外资企业采取欺诈手段忽悠国内消费者,这种错误做法更加助推那些坚守诚信、遵守游戏规则的商业最终赢得市场。随着中国流通市场的法制化和诚信环境的建立,家乐福等国际商超模式在中国将面临调整和完善。

  笔者在这里要提醒广大消费者的是,购物特别是春节期间集中时段,到商超场要仔细看清价签标价和促销宣传,结账后留好小票,留心比较广告促销价格、价签标示价格和结账价格,发现虚构原价、低标高结等现象,要及时举报,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提供线索,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廉军)

(责任编辑:高蕾)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
手机看中经